“没事儿,嫂子,先过去看看啥情况。不行,就让丁雪回来上呗。跟小风上一个学校,爸顺路就接了。家里也住得开。”雪雁很痛快,为了孩子嘛,家里又不是住不下,都是小事情。
“你这一天忙得脚打后脑勺,再给你送个孩子?我心得多大?你说的也对,过去先看看,实在不行,我就带着孩子回来,看着孩子上学。那破班儿我也不上了。你帮着看看,附近再有新小区,帮我订一套五六十平的小户型就行。”丁大嫂到也不是非得把孩子扔给公婆,丁老爹丁老娘看着三个孩子,也不轻松,再说了,丁大哥能高升,为啥干得好,说白了最开始还不是雪雁给出的主意嘛。最开始的试点,菜也都是雪雁收的。要不是有这个下家,丁大哥干出来成绩吗?就算是干出成绩了,没有王区长的提拔,他能升上去吗?王区长为啥就提拔他呢?还不是因为雪雁嘛。
“嫂子你这人,就是爱多想。多个孩子还能累着我?你问问爸妈,能不能看得过来?孩子都大了,丁雪又听话,麻烦啥嘛。”雪雁就笑,她要是真敢嫌弃丁雪和丁雨,都不用丁大嫂不乐意,丁老爹丁老娘就能抱着铺盖卷回老家去。
“我知道你对孩子好。我这不是自己爱操心嘛,主要还是不知道那边儿啥情况。”说来说去,还是嫌弃山沟沟。光复路新市场那几个铺子落在丁老爹名下,丁大哥是知道的,他们两口子心里明镜儿似的那是啥意思,所以,到啥时候,丁大嫂也说不出来
“一天天的,竟整那些没有用的。要是县|长家的孩子都没有念书的地方,那全县的老百姓怎么办?”丁大哥听得都无语了。本来升官还挺兴奋的,让丁大嫂这么一说,这个闹心劲儿的。
“就是,哥,你说我嫂子这算不算是给县长大人提意见呢?你过去了得先想办法提高教师的待遇,多招些好老师,把教学质量搞上来。”文强跟丁大哥开玩笑。
“我拿啥给老师提高待遇啊?那地方穷得,老百姓都没米下锅。失学率居高不下,我还提高待遇呢?”丁大哥直摇头。
“靠山吃山,靠水吃水。榛县不是有火车站吗?那边儿又是山又是水的,山货、鱼啥的往出运啊。”雪雁就提意见。
其实这也不算意见,谁都知道的事情。
“就是,现在往南边儿送山货,包装做好了,正经能卖上价钱。这么滴吧,哥,你先过去,把山里的情况统计一下。给我个数儿,不行咱自家过去办个山货的厂子,咱自己有车队,往南边儿送。再不济咱自己在南边儿开个山货批发,不愁销路。胖姐肯定也愿意收,她店里现在山货都卖飞了。”文强跟着车队走南闯北的,各地的批发市场什么行情,全是心里面呢。
“木耳蘑菇啥的,也能做咸菜,蘑菇咸菜也算是特色,现在咱厂里做得少,都放在胖姐那边儿零售了,也能卖上价。要是能行成规模,应该也不错。来年再建个车间,加个山货仓库,市场打开,做得人多了,你那一个县城的货也就带起来了。”雪雁也接话。
这什么买卖,想行成垄断,那是千难万难。自家的买卖,又都是没什么技术含量的。这两别人看到她挣,跟风的多了去了。市场上光是批咸菜的,就有七八家。人家做不出来她的味道,但是从价钱上找,最便宜的一家,一毛五一斤往出批,也一样挣钱。还有那饺子馆,这一年,公园这前后左右就开了十来家饺子馆,小饭店更是好几十家,也都卖饺子卖早餐,还都比自家便宜。就是走的薄利多销的路子。都是竟争。自家的买卖能越做越大,是因为开拓了外省的市场。要是没有运输公司,一直守着光复路的咸菜铺子,那销量,早减了。
所以呢,自家铺子要是上了山货,卖得好的话,肯定有跟风的。卖山货的多了,那产山货的地方,挣的不就多了嘛。
“你们说,那位把你哥调那地方去,是不是就是打的这个主意?”丁大嫂就问了出来。
这还用问?
都知道把山货卖出去就能来钱儿,为啥前面的领导没做成?说白了,一,不了解市场。二,脑子太老,会当官不会做生意。改革开放才没几年,北方发展得慢,从上到下的,都还是习惯了等,等着生意上门,等着政策,等着拨款,等着上面给送点子上门。
丁大哥为啥入了领导的眼,因为他是主动给老百姓找的出路。家里弟弟妹妹还有路子,对市了解。一个厂子,想解决一个县的问题,不太可能,但只要打开出口,找到路,剩下的什么都好说。
转天丁大哥就去自任了,丁大嫂跟孩子要等那边儿安顿好了再过去。她的工作也得调动嘛。还有丁雪转学的事儿,还有两个月放寒假了,不如等着下学期直接转,省得孩子连个适应环间的时间都没有。
丁大嫂带着孩子回青山县的时候,丁雨让丁老娘给留下了,孩子要去那么远的地方了,再回来不方便,老两口舍不得,非把孩子留下稀罕几天。
这个事情来得太突然,雪雁来年的计划又得变。肯定要把丁大哥的事情放在前面,也不只是为了帮助丁大哥的仕途,更重要的,能帮一下山里的穷苦百姓,也是很有意义,很值得的事情。
对于山货的销路,雪雁不担心,就像文强说的,南方山货很好卖的。胖姐现在冬天七成的销售额都是都是山货出的。一半的山货都发到南边儿去了。还有自家那蘑菇和木耳的咸菜,普通的咸菜八毛一斤往出批,山货的都是三块钱一斤往出发。常来给她送山货的赵大哥现在已经不自己送货了,人家成了他们那个县城里最大的山货贩子,都是自家货车成车的往出拉。也是不巧,他那县城属于参市,跟榛市正好在山的两边,离得远着呢。要不然也不用自家折腾,直接找他就成的。
开春要建新车间新库房的话,顺便之前的厂房和仓库也得扩建了。还有家属楼,就不够住的,还得再建一栋。这样一来,又要几十万,之前的圈地计划就要往后挪。
还有就是,还有一年,无息贷款就要到期了,往后再用,就得花利息了,还是早点儿还上的好。
今年商场刚建完主体,明年还要小半年才能完工,雪雁不打算外包,要自己干。那么大的商场,进货又要好多钱。
想想也是头大。
这年头儿,只要带着脑子,挣钱就跟捡钱一样。可捡也得有个过程。真得停一停了。
原来还想着,年前买辆私家车的,还是算了。再等等吧。
关键吧,这时候那车,也是真的不好看,方方正正的,丑到没眼看。雪雁也是一点儿想开的想法都没有。不过驾照还是可以先拿一下的。
这会儿考驾照,可没有几十年后那一轮又一轮的考试,你要是会开车,有熟人,直接都能拿证。不过雪雁并没有走那个捷径,上辈子她开的都是自动档的车,这会儿都是手动档,且得适应一阵子。
所以,年前除了在各个店跑,雪雁最大的收获就是拿到了驾照。然后花了一万块钱,从京城买了辆二手的北京吉普。文强给开回来的,回来找了修车厂,重新喷了漆,该修的地方修,该换的地方换,又让服装厂的技工帮着做了坐椅套和坐垫。不是内行,看着跟新车也差不多。
今年过年,不用回老家了。丁大哥那边儿工作才开始,过年回不来。丁大嫂带着孩子过去陪他,过完年就直接停下不回来了。算是正式搬家。长县实在离得太远了,要不然丁老爹丁老娘跟着过去过年再回来其实也行。但是现在只有绿皮最慢的火车,要坐二十多个小时才能到,老两口可折腾不起。
老家也有亲戚家婚丧嫁娶的,不是实在亲戚必须得出席的,还是老规矩,不是让罗刚帮着把钱垫上,就是让捎信儿的亲戚帮着垫上。必须得出度的,也是文强回去露个面。老两口都不去。雪雁就更不会出席了。
“老五结婚,你回去吗?”李老五跟马小琴的婚礼定在正月初六,罗家人肯定是都得参加的。回去过年之前,苏玉梅问雪雁。
“不回,你帮我随一百块钱的礼。”回去干啥去,才不去呢。
但是孙子结婚,李老爷子得回去的。原本还说,让老爷子待到开春儿再回,老家冬天那炕烧得再热,屋子里的温度跟有暖气的楼房也是不能比的。雪雁把老爷子的衣服给收拾上,又大包小包的给还了不少吃的喝的,小言说啥非得跟着回去过年。雪雁也依了他。又给了老爷子二百块钱,才把祖孙两个送上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