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来只是漫不经心的一瞥,那人却正好也看过来。不到两米的距离,彼此的眼神都看得清清楚楚。
不知为何,非晚心里莫名微微一紧。
那人戴着男式的阿拉伯头巾,同她一样,只露出一双眼睛。那是一对漆黑如墨的眼睛,有幽泉般的深邃,并且寒冷。
但毫无疑问,那是一双东方人的眼睛。
或许是下意识有种他乡遇故知的亲切感,非晚眯眼笑着对她点了点。
那人显然愣了下,倒是也点了下头算是回应了她。
然后两人便各自移开眼神,这并不是一个适合搭讪的地方,即使他们眼睛有着相同的颜色。
非晚点了份沙拉和叙利亚特制奶酪。极具风味的食物,入口让人有些许的满足感。穿梭战地近两年,越来越觉得快乐难得。
人类有太多贪念,所有才会有永无止境的战争。
就如同每个选择来战地的记者和摄影师,或许是为了理想,为了公正,甚至为了自己的热情,但是谁都无法否认,其中源于利益的吸引。如果不是有足够诱人的利益,有几个愿意以身涉险?
就连非晚都不得不承认,除了最初的热情,自己也是因为诱人的报酬,以及在业界快速累积的经验和名气。
可是,这样漂泊不安的生活,却真的让她越来越迷茫。她从来不敢告诉远在中国的父母自己身处何地,也记不清多久没吃过正宗的中餐,甚至已经忘了恋爱是什么滋味。
而战争,除了死亡,她不知道还意味着什么。
就在几个月前,她曾经在看到利比亚民众高举卡扎菲的肖像顶礼膜拜,可几乎就是一夕之间,独霸多年的专政j□j者,便被他的子民乱枪打死,一代枭雄残破不堪的尸体甚至被平民肆意侮辱。
战争是为了推翻j□j,但是谁又能担保下一位统治者开明仁慈几分?说到底,打着正义旗帜的战争,还不是为了满足某些人的贪欲。
非晚看着吃着口中食物,看着玻璃窗外暂时平静的街道,感叹唏嘘。
填饱肚子,她招手叫来服务生,去口袋摸钱包时,才发觉自己竟然忘了带钱包。她有些郁闷地叹了口气,正想着对走过来的服务生说点什么能让她回楼上取钱包。
就在她蹙眉抬头时,却见对面那个东方男人正看着自己,眼神依旧冰寒,但是却多了丝玩味。
果然,服务生还未停下,便被他招收唤了过去,然后低声说了几句阿拉伯语,便放了几张纸币在桌上,只见那服务生点点头,收走纸币后,又对非晚笑了笑。
非晚有些意外,正想起身对男人说谢谢,他却已经先走了过来,在她桌旁停下,淡淡开口:“举手之劳,不用客气。”
低沉磁性的声音,很迷人,说的是标准中文。
非晚抬头,正要开口,他却只是点点头,便若无其事地走开。
非晚愣住,一声谢谢卡在喉间,下意识转头去看他的背影。穿着一身再普通不过的衣服,唯独脚上的一双靴子有些特别。
她猜不透如今的叙利亚,这样的中国人会是什么身份?与她一样也是记者或者摄影师,还只是乐于冒险的游人?
她甚至好笑的想,如果是在世界上其他某个安定的城市,她一定会走上前,以执意还钱的名义去认识他,或者还能来一段浪漫的艳遇。
可是,这个城市注定让说着同种语言的男女,没有了冲动的理由。
回到楼上房间,非晚恰好遇见从外回来的杰西卡和麦可,来自美国一家电视台的记者和摄像,就住在非晚隔壁。
因为算是同行,非晚和他们认识虽然时间不长,但已经非常熟稔。杰西卡是中美混血,父亲是香港人,母亲是美国人,典型的混血美女长相,轮廓清晰,开朗热情,又不失东方女孩的精致柔和。总之,是个极为让人喜欢的姑娘。
因为都有中国人的血统,杰西卡起初认识非晚很兴奋,总是拉着她说中国话,不过她说的是粤语,非晚其实听不太懂,所以大多数时候,两人还是只能用英文交流。
认识一个多月,看得出来杰西卡是那种养尊处优的女孩,手上的一块表就值几十万,举手投足有种不谙世事的天真,来战地做记者,大概是因为图新鲜,想要体验刺激生活。这在欧美国家并不少见,许多千金大小姐都喜欢选择记者做玩票性的职业。
相较之下,麦可这个年轻开朗的美国男孩,目的就简单得多,因为申请来战地,电视台有高额津贴。
“桑,快进来。”杰西卡看见非晚,立刻拉着她进房间。
不明所以地非晚被拉进屋,还未开口,杰西卡忽然从背包中掏出一把枪递给她:“桑,给你。”
作者有话要说:故事用的是叙利亚2012年上半年的背景。但也只是借用。so,不用深究,当然有什么问题,可以提出来我会解答滴~~
写冷题材不容易,希望大家能有耐心看下去,窝也才有耐心写下去。
☆、夜间爆炸
非晚睁大眼睛看着那把黑色左轮手枪,又看向杰西卡:“你们从哪里弄来的?”
杰西卡见她未接,干脆放在她手上:“现在叙利亚一片混乱,到处都有枪贩,我和麦可托人买了几支。”
“是啊!现在叙利亚政府下了格杀勿论令,我们这些境外记者很危险,没有枪怎么防身?”一旁的麦可附和,“对了,桑,你会用枪吧?”
非晚拿起手中的枪看了看,点头,只是神情却有些犹豫。
战地记者携带枪支,原则上是不允许的。但是,在战地中,使用枪支的记者并不少见。在极度危险的境地下,枪确实可以起到自保作用。同样的,带了枪的记者,也更具危险性。因为一旦持有枪支,就会被认为是危险分子,随时可能被击毙。
如今叙利亚政府对境外记者下了通杀令,一旦作为记者的他们和政府军出现冲突,被发现他们带枪的话,危险性必然增加。
非晚不太确定自己该不该带上这把枪。
杰西卡见她犹豫,也有些懊恼地重重坐在床上:“一个月内,记者死了好几个,我们电视台也建议我们想办法撤离。可现在整个国家都被封锁,想走都不了。哎,我真是后悔死了,当初还以为来战地采访很好玩,没想到这么恐怖。想到昨天,楼下街道上,一辆军车就那样被炸成碎片,我都快吓死了。我也知道带枪更加危险,可是手中有武器的话,万一遇到什么危急情况,至少还能多一线活命的机会。说实话,我还从来没有拿过真枪,要真的遇到情况,也不知敢不敢开枪……”
非晚见她一脸焦躁的絮絮叨叨,赶紧安抚她:“别担心,我们准备一下,赶紧离开大马士革,往黎巴嫩走,只要到了黎巴嫩就安全了。”
麦可咦了一声:“桑,你也要离开叙利亚吗?”
非晚点头:“这次来叙利亚是我一个人,图片社也建议我离开。现在这种情况实在太危险,我还不想这么早挂掉。”
麦可朗声笑开:“我还以为你是那种不要命的摄影师呢,只要能拍到有价值的东西,什么都不在乎。”
“拜托,我可没那么勇猛。”非晚笑,说着又拍了拍哭丧着脸的杰西卡,“别担心,趁现在局势还没完全失控,我们马上离开。”
杰西卡点点头:“那我们今晚好好睡一觉,明天一早就走。”
非晚将枪收好,跟两人告别,转回了自己房间。
枪的触感非常冰冷,非晚坐在床上小心翼翼地摩挲着这危险的器械。
不知为何,自从昨日,亲眼见到一辆军车爆炸,她就一直有些惶惶不安,这也是为何她终于下定决心离开的缘故。
想着,她拿出相机查看昨天拍的照片。
说来也算是巧合,爆炸发生时,她正站在窗前拍摄路面,于是整个爆炸的场面全部进入了她的相机镜头。
反反复复翻了几遍,其中一张照片忽然将她目光吸引。她将照片一点点放大,那本来细微的一点变得清晰。
那是酒店对面大厦四楼的一扇窗户,半拉的窗帘后架着一支枪,而这支枪对着的方向,正好是政府军车经过的地方。
如果没有猜错,那只将军车炸得粉碎的枪榴弹,就是从照片中这支枪中发出。照片的狙击手,面貌不太清楚,但可能是阴暗对比的缘故,他左耳上的耳钉倒是隐约闪着一点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