裴继安想来也察觉到了,呼吸声也变得急促起来,却不肯放开她的手,也不肯说话,只坐在低处,仰头看她。
沈念禾站着,看他在自己面前坐着,尤其此时天色渐黑,越发显出双目炯炯发亮,又是又低处看上来,竟是有两分孤弱之态。
半晌,裴继安才轻声道:“你来找我,又向着我,我心里喜欢极了。”
他说完这话,也不敢往前靠,只把沈念禾的手握着慢慢贴到自己脸上,不再说旁的,只看着她笑。
裴继安相貌生得极正,五官也都端正无比,无论单看,还是远看,都挑不出半点毛病,只他少年老成,自小就独挑家门,也许是有意,也许是成了自然,习惯性就端着脸,哪怕笑也只是淡淡的笑,叫人看着往往只会觉得此人沉稳踏实,却不会去留意旁的。
可此时他那笑仿佛笑进了眼底似的,整个人的眼睛都发着光,衬得脸上的五官都生动起来,明明屋子里已经半黑,竟是还顾盼生辉一般,实在俊逸非凡。
尤其他双目含情,柔情似水的模样,耳朵还泛着红,叫沈念禾也不由得跟着双颊绯红,几乎忘了身在何处。
裴继安头一回谈情,什么都不懂,只想挨得心上人更近。
盛夏之时,他身上炙热,面上也发热,沈念禾低声道:“三哥,我手心都是汗,捂得你脸都热了。”
裴继安这才不舍得地把她的手放了下来,也不舍得放开,只往前坐了坐,又把她的手拿双手轻轻握在手里,又看着她笑,柔声道:“等你及笄就走六礼好不好?”
沈念禾就抿嘴笑,道:“婶娘说要等来年,过了正月才有合适的日子……”
裴继安的心都要急得飞起来了,听得她这么说,仿佛被霜打的花骨朵一般,脸上表情都蔫了下去,只也不知道要说什么,不高兴地道:“还有那么多天,难道一个好日子都找不到?”
他只觉得两个人过得好不好,哪里看什么日子,可到底又觉得什么都要最好,日子也要最好,是以只好老老实实把那念头按了回去,叹道:“就想成个亲罢了,旁的也不想,怎么就这么难。”
沈念禾忍不住笑道:“你同婶娘说去……”
她说到此处,忽然想到什么似的,脸色一变,急忙道:“婶娘说要走开片刻,却不晓得此时回来了不曾!”
因想着郑氏正由林氏的事情心中不安,要是眼下方便回来,却见侄儿不见了,自己也不见了,一时半会又找不到人,还不知道会怎么想。
她忙拉着裴继安站了起来,快步在前头带路,推门而出,就要去找郑氏,谁知门一开,还没往外跨,却几步开外,郑氏正急急往后退,见得他二人出来,被逮个正着,只好连忙佯装无事地站定了,道:“正要去找你们,人都哪里去了?”
又强忍着才没有笑出来,转头同沈念禾道:“见得你三哥,也不晓得来同我说一声,叫我一通好找!”
还在此处贼喊捉贼,反咬一口起来了。
***
且不说客栈当中三人聚在一起说话,曹门大街的傅家里头,却是气压低沉。
林氏当时匆匆上前拦了傅莲菡,到底没有赶上,被她走了,后头回得府上,知道再瞒不下去,只好同她把事情说了一回,又道:“因裴家事情未消,不想叫外头人看到了惹事,便想着私下见一面……”
又道歉道:“谁料想被你遇见,却是吓了你一跳。”
傅莲菡当面没有说什么,转头却是去寻自己大哥傅令明把事情说了,又道:“明明已经嫁进咱们家里头,早同前头事情一刀两断,怎么还这般牵扯不休?那裴家从前闹得那样大,连我都有所耳闻,被旁人晓得我家同他扯上干系,会不会带累你同爹爹?”
傅令明进京已经有一段时日,多少对朝中形势有所耳闻,道:“裴家倒不像从前一样,毕竟当年人都死绝了,剩一个小辈,想来即便有不妥,也不至于惹出大事。”
他对林氏同亲生儿子来往的事情,也不怎么担心,还安慰妹妹道:“儿女都生了,爹也是个明白人,也把得住家,她聪明得很,不会为了个从前的儿子做什么傻事,你不必太过担心,估计只是见一面,将来不会有什么来往。”
傅莲菡原本看裴继安长相还很是喜欢,此时听得他的来历同身世,又是可惜,又是嫌弃,道:“最好那样,只怕将来要拿咱们家的人脉给她那裴家的儿子搭线,那才叫人恼火!”
傅令明笑道:“当真是个能起来的,就是给他扶一把又如何?他得了我们家的好,又有个亲娘在此处,亲娘还生了弟弟同妹妹,将来自然晓得过来报恩——裴家虽说落魄,到底是世代士族,很有些大族人脉,说不得什么时候就能用得上,只要不用费太大的力气,倒是很值得帮着说两句话。”
傅莲菡冷哼一声,道:“我总看不顺眼的。”
她今日跑了一天,十分不顺,本想回来的时候宅子已经买好了,正好跟长兄请功,谁晓得再出门去一趟,反而在沈念禾面前碰了一鼻子的灰,此时越想越气,忍不住就把沈念禾说的“过分”话在哥哥面前学了一遍,道:“那裴家女儿好生讨厌!她也不看看自己是谁,竟然还胆敢教训起我来了!”
第262章 对比
这等姑娘间置气的笑话,傅令明听得妹妹学出来,本来还笑着,后头却是越听笑容越收,最后道:“她说的很有几分道理,你平日里脾气是有些大,也不看外头是什么场合就这般由着性子来,爹才要回京,我也方才得了差遣,要是给那等台中御史听说了,拿来一参,而今户部尚书不是个好相与的,万一惹出不好来,却是麻烦。”
又道:“不过一处宅子,实在不行,换个地方就是,何苦要同家上不得台面的争得急赤白脸。”
傅莲菡今次全是为了几个哥哥着想,谁知道出了力,在外头受了气,回来还要受长兄的埋怨,一时之间,只觉得天都塌了,眼泪立时就流了下来,恼道:“什么叫我脾气大?大哥,你究竟胳膊肘要朝哪里拐!她蛮横无理就算了,你怎么也这样不讲道理!”
傅令明见得妹妹哭,哪里还敢说什么,连忙指天发誓道歉,又自认错了,再把沈念禾从里到外挑了无数毛病,过了好半晌,才把妹妹哄好。
只他回去的时候,脸上却有些不太好看。
果然女子教养还是要亲娘。
林氏这个继母出身再好,管起原配所出的继女来,也只是面上得那一两分甜味,其实半点不上心,倒把人养成这样不好的脾气。
倒是那裴家的姑娘醒目得很,果然自小吃苦的同自小享福的并不相同,很知道审时度势,也有眼光。
***
林氏没有主动同继长子说裴继安的事,傅令明就当做什么都不知道。
只是潘楼街的宅邸没有买到,着实叫他有些头疼,最后只好在曹门大街前头的地方又买了一处房舍,寻个理由,带着两个弟弟搬了出去。
林氏虽然不太愿意,却也只好每日交代人去看着,自己时不时跟着过去照料一番,本也不敢拒绝,更何况眼下正当理亏,更没有二话。
傅令明去了没多久,就借口妹妹已经及笄,说不得什么时候就要说人家,正要学掌中馈,把傅莲菡同另一个庶妹接了过去,只说让她用新宅子里的庶务来练手。
如此一来,原配所出的四个子女,并一个小妾生的庶女,就同林氏这个续弦并她生的一子一女彻底分了开来。
这个动作实在太过明显,哪怕林氏没做什么,叫外头人看了也会觉得是有了后娘就有后爹,她容不下原来已经成年的子女,少不得就引起几分议论。
林家虽然根基不在京城,却仍有些两家旧交,那等老人听闻了消息,知道不妥,就特地上门去劝林氏,道:“从来半路夫妻难做,傅侍郎是个难得的,虽说衣不如新,人不如旧,可旁人冷眼看来,你这一个新人却实实在在胜过旧人,他先头子女都争气,你看那个老大令明,年纪轻轻已经转官入京,将来不知多大的造化,另有两个儿子也要下场,说不得就又是两个进士。”
“你什么都不管,白捡三个进士儿子,打着灯笼也找不到的好事,凡事要往好处想!况且你一儿一女,将来成材时正好遇得几个兄长混出头脸来,一提一携,岂不比自己一个人辛苦好?家族家族,同气连枝,只有兄弟齐心,才能真正做得好,这才是大气之道,何必要把人逼出门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