并没有抱怨什么的意思啦,其实被读者催更要求多写点是件很让人开心的事情,我只能说努力,尽量。
总之感谢大家一直以来的支持,谢谢大家。
第124章
夜阑人静, 帐外风声呜咽,如泣如诉。
王雁放下手中的笔,往已经冻僵的手上哈了几口气,异国他乡, 虽然早就已经有了心理准备, 但晚上的寒冷依然超出了他的预期。即便帐篷里放着两个火盆, 他还是被冻得够呛。
当年受的伤早已愈合, 但遇到阴冷天气依旧如针刺刀割,让他痛苦难当。他活动了一下手腕,原本想继续处理未完成的军务,但砚台里的墨汁已经结冰,王雁便拉了拉身上厚厚的狐裘, 起身出了帐篷,想稍微活动活动。
到了帐篷外面, 寒风如刀割般刮到脸上, 刺得皮肤生痛。在这个名叫乌塞因的地方已经驻扎多日,王雁还是无法习惯白天炙热如夏夜晚却寒冷如冰的天气,按照胸口咳嗽了几声。
放眼望去, 四周是一大片密密麻麻的帐篷, 被寒风吹得不断抖动, 到处都是燃烧的火堆, 不少负责夜间巡视的士兵正来回走着,时不时能听到战马的嘶叫。守在他帐篷门口的士兵见他出来,不免奉劝道:“这么晚了, 大人还是早些休息,免得熬坏了身体。”
若是以前,王雁自然是不屑于搭理这么一个小小士兵, 但今非昔比,当年高高在上的归鸿君也学会了同光和尘。于是王雁微微含笑答应,只道:“坐太久了,走动走动便去睡。”
士兵还不放心的叮嘱:“若是脚冷,千万别忍着,我这就去给大人烧热水,好好泡脚再睡。”
王雁再次点头道谢,慢吞吞的绕着自己的帐篷走了起来。由于他脚上的伤口,他非但再也无法骑马,连稍微走快一点都做不到。不过他现在却并不将这件事放在心上,心平气和得很。
走了几圈,不远处隐约传来了铮铮作响的琵琶声,王雁站定凝神细听,便掉头朝着那个方向走去。由于那个位置是主帐所在,看守巡逻的卫兵尤其多,但看见王雁过来后并未阻拦,显然已经习以为常,有几个还对他笑着挤了挤眼睛。
到了帐篷入口,虽然王雁如今在军中地位已经非常高,但还是被拦下,他倒也不在意,习惯性的背着手等候,直到那个负责看守帐篷入口的亲兵进去禀报后再出来放行,他才伸手整理了一下衣冠,弯腰掀开厚厚的皮革门帘,钻进了帐篷。
王微正百无聊赖的拨弄手里的琵琶,见王雁进来头也没抬,不冷不热的道:“大公子怎么还没睡,熬夜伤身还容易秃头,大公子如今这年龄还是仔细些好,再好看的男人,一旦秃头就不美了。”
王雁哑然失笑:“殿下这是承认属下长得美么。”
王微因为心不在焉一时说漏了嘴,临时改口也来不及了,翻了个白眼没搭理,继续拨动手中的琵琶,虽然现在她很惆怅为什么拿着的不是个唢呐,这样就能把王雁直接吹到送走。
被她晾着的王雁丝毫不在意这种冷淡,自顾自的坐下,还很熟练的拿着火盆上的茶壶开始给自己倒水。王微冷冷的看着,忽然道:“喂,那是我的杯子。”
王雁的回应是直接把杯子送到了嘴边,一饮而尽。
知道他这是故意的,王微不禁腹诽说好的洁癖呢。其实对于王雁而言,这种行为就已经等于低头了,但王微心里有气,就是不想搭理他。
两人都没说话,王微时不时的偷瞄一眼,火光下王雁的脸宛如一块上好的白玉,呈现出一种自带光晕的效果。明明已经是个老男人了,为什么颜值一点都没减少,反倒是还变高了,关于这点王微一直想不明白。
如果告诉三年前的自己,有朝一日那个总是习惯鼻孔看人什么都不放在眼里的王家大公子会成一个温柔和蔼毫无架子的人,王微一定会活活笑破肚皮。然而在当初她带着一群部下逃离长安重新回到桃源县后,心血来潮,跑去见了被自己软禁的王雁,抒发了一番自己的理想以及阐述了未来的计划后,王雁居然就真的跟着她一起走了。
当然,这个过程是很曲折复杂也很漫长的,他们也不是一开始就互相信任合作默契,经历了不少磨合以及互相挑衅怀疑。最惨的时候曾经被敌人追得如同丧家之犬慌乱逃窜,最倒霉的时候曾经饿得几乎晕倒只能靠着吞咽积雪充饥。不过看在王大公子被废了手脚还变相被家族放弃,却没有一蹶不振,还仿佛想要顺势而变努力活着的样子,王微还是分出了精力照顾着他。
他们关系的改变,大概就在两年前某次和大部队冲散,冰天雪地里挣扎了两天一夜后吧。王微生怕把这位生娇体弱的贵公子给弄死,自己饿着肚子,把唯一的食物一点一点塞给他,还把衣服脱下来给他穿上,最后更是为了救他跳下冰冻的河流,差点被冻死,和大部队汇合后高烧了两天。
从此这位王大公子便彻底收敛了一身傲慢,仿佛心甘情愿的给王微打工了,王微觉得大概这是为了报答救命之恩。
不得不说王雁能做到当年的位置,真才实学是有的。尽管因为受伤的关系他再也无法骑马打仗舞刀弄枪,但他的脑袋却好好的。自从他接管了一切内务后,王微终于可以彻底解放,只管专心练兵打仗。而且,虽然她很不想承认,在军事方面王雁确实比她强了很多,为她出谋划策,排忧解难。三年里她好几次以少胜多反败为胜的大战都离不开王雁的潜心谋划。
王微估摸着,如果把数值具象化,那王雁起码也是个智谋90以上的金卡谋士啊。
至于以前他自己带兵打仗的时候无法做到这样的战绩,想来倒不是无能,而是他可做不到王微一般的地步。在王微的军队里,她就是唯一的统帅,说什么就是什么。王雁当时带着的部队,天知道里面乱七八糟的掺杂了多少势力派系,而且还因为涉及家族和朝廷的内斗,到处都是拖后腿的。纵然他是韩信再生,也没法带着一群猪队友战无不胜啊。
而且相处久了后就会发现,王雁本身就不适合当统帅,因为他不够狠。两军对阵杀敌还行,遇到那些悲惨的老百姓他就受不了。而且还不光是本国的,异族的平民他都不忍心。王微展开轰轰烈烈的对外扩张后,虽然还是极力采取怀柔手段,免不了遭遇性情彪悍游牧民族的抵抗,对待这些事情王微从来都很严厉,但凡涉及人命,绝不留情。
王雁为这事儿没少和她发生争执,哪怕一开始这些计划起码有一半都是他自己制定的。
所以王微觉得他这辈子就是个当军师的命了。一将功成万骨枯,古往今来,哪有不流血就能成功的万事基业。王雁觉得她驱赶杀戮这些游牧民族很残酷,可他们入侵中原不断骚扰边境的时候可没对中原老百姓心软。
况且现在天下乱象已现,摇摇欲坠的李氏随时都有可能保不住皇位,届时便是群雄逐鹿的场面。偏偏这个时候又遇到了不少天灾导致一大群不靠种地吃饭的游牧外族生活艰难,看着中原将乱,他们都迫不及待的盯上了这块肥肉,想要咬上几口喂饱自己。分裂的中原绝对没有办法抵抗这些凶残的外族,只会被一个个分别击破。但昏聩无能的朝廷以及野心勃勃的节度使们都不愿意为之让步,大概都想着攘外必先安内,决胜出一个最后赢家再做决定。
可王微知道,他们大概是等不到那个时候了。长期在西域以及更西边一带活动,对于这些国家的动向王微比他们清楚得多。最多不到五年,为了缓解自身的矛盾和危机,波斯突厥说不定,但吐蕃绝对会第一个率先发起战争。而波斯的皇位争夺战基本已经即将告一段落,分裂不可避免,偏偏新皇的几个兄弟一个都没死,还保存着一定的实力。
王微觉得假如她是那个新上台的皇帝,为了消耗掉兄弟们手里的势力,应该也会找点事情来给他们做。而越发软弱无力的中原正好就是合适的磨刀石,这不还有合适的理由吗,他们才进攻中原失败了。
中原老百姓讲究仁义道德,轻易不肯兴师动众侵犯他人国土,但异族人却没有那么多条条框框。上一次入侵中原的胡人虽然被王微最后击溃赶走,但关于东方的富饶已经变成了一个传说,那些因为内战失去了财富地位的人,已经再次将贪婪的视线盯上了中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