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到底是谁害死的?”宋明清的语气不再是柔和,他故作轻松地把毛笔和宣纸放在桌上。
“不知道。”上官重文也严肃了起来:“老夫不过是皇宫中的一介夫子,又怎么知道哪些龌龊肮脏的事。你问老夫纯属白问,还不如你自己去查!”
“那老师认为,徒儿做的事是对的吗?”宋明清眼睛紧紧的看着面前已过花甲之年的老人。
“老夫早不问世事,你的事也不用来问老夫。”上官重文淡淡的开口:“好了,你可以离开了,老夫还有事要处理。”
宋明清从老人的眼神中得到了答案,想到叶回心的事,便说道:“还有一事。”
“什么事?”上官重文微微皱眉。
“徒儿有一个好友,她家中有小弟,想要来青陆书院上学。还望老师收下此人。”宋明清说道。
“老夫这里的人,都是百里挑一的。至少,也是能入老夫眼的。你以为,老夫会因为你,开这个先例?”上官重文语气高傲,一点也不想答应宋明清的请求。
“老师可以提要求,比如说,久寻不到的书?”宋明清喊了一声:“拿进来。”
花生连忙把怀里的书拿了出来,立即走进屋里,双手奉上。
上官重文看到书封,顿时就乐了。
上官重文伸手把书接过,像抚摸珍宝一般温柔的抚摸着有些泛黄的书。
“好啊,好啊!”上官重文激动地说:“我寻了这么多年,终于是寻到了。”
宋明清嘴角带笑看着面前的上官重文,其实就算没有叶回心弟弟读书的事,这些书他也会送给面前这个老人的,因为他不单单是自己恩师,更是自己的救命恩人。
“老夫要先看一下,要是资质愚钝,老夫还是不会破例的!”上官重文抱着书,但是还是没有答应,“还有,你许久没有陪老夫下棋了,若你赢不了我,就不要想下山了。”
“是,老师。”宋明清恭敬的说道。
山下,马车停靠在茶铺旁边。
叶回心望着半山腰的青陆书院,终于明白为什么有那么多人愿意重金求一个来书院读书的名额了。
她才站在山下,就能感受出书院的恢弘壮大。
叶远志和叶地黄兴奋的看着半山腰的房屋,想到自己日后居然能在这里读书,就愈发的开心。
茶铺的小二用帕子擦了擦桌子,笑着说:“公子和夫人是带孩子来上学的吧!”
“他们是我姐姐和姐夫。”叶远志解释道。
“怪不得!小的瞧着夫人这么年轻,就不像有孩子!”小二连忙说道:“夫人怕是不知道,想进青陆书院读书,要准备入门费用……”
“入门费用?”
“对,一个孩子一千两,两个孩子两千两。夫人没有打听清楚就来了吗?那怕是要白跑一趟了。”小二随后才说道:“不过无妨,若是碰着院长心情好,就是不给一分钱也是可以进入读书的。这山下也有几个孩子,秉性极好,天赋奇高,只是被埋没了。这院长愣是一分钱不收,让那几个穷人家的孩子进入书院,还不时贴补孩子们的家里。”
“那院长有什么特点吗?比如说喜欢吃,喜欢字画之类的!”叶回心想投其所好。
“有啊!他最爱吃的就是京城米糕,别的都入不了口,或者说,他根本不愿意吃别人做的。据说这青陆书院,也是因为这个做糕点的人而修建的。”小二滔滔不绝的说道:“别的喜好……院长还喜好书,还是那种千金难求的孤本。”
叶回心听到糕点,觉得应该没问题。
“还有……还有就是院长喜怒无常,脾气时好时坏。”小二补充了一句。
叶回心多付了一倍茶钱,权当是小二给的消息费。
四人吃饱喝足,朝山上走去。
青石板铺就的山路,叶回心看着望不到头的山路,不由得感到疲惫,爬上去估计就累瘫了。就怕到了山上,她没有精力去应付“喜欢捉弄人”的院长了。
木头走到叶回心身旁,说道:“我背你上去。”
叶回心扭捏了一下,还是点了点头,现在还是帮远志进入青陆书院读书比较重要。
而且也不是第一次被木头背了,第一次,吕大叔因为吕大娘的事回家了,木头背了她十里路回家。
“木头,你说那个院长会出什么难题来刁难我们啊?”叶回心问道。
“兵来将挡水来土掩,心儿不行还有我。”
“你会什么?你就会打架吧!”叶回心瘪了瘪嘴:“这里用武力也解决不了问题。”
叶远志不乐意的说:“姐姐,姐夫才不是武夫,姐夫会写诗!”
“好吧!那一会让你姐夫写诗去征服院长吧!”
中午时分,四人才到了书院。
第74章 无所不能
叶远志小声的问道:“姐姐,不是说要付钱的吗?”
他们先前听山下茶铺小二说要给钱的,怎么他们就直接被引入了呢?
“或许是我们幸运?”叶回心解释道。
她来就没有准备什么东西,直接带着糕点来了。
可能青陆的院长这会儿心情很好?
叶回心根本没有想到靠宋明清走后门,自然也没有猜到是宋明清在背后“帮忙”。
小书童微微的皱了皱眉,淡淡地说:“一会进去了,院长喊了谁进去,谁才能进去。另外,千万不要东摸西碰。院长院子里的东西都是他的心爱之物。”
“嗯。”叶回心也不知道为什么,她总觉得这个小书童对自己是有敌意的。
小书童联想到院长屋里的人,便是猜到是那人给院长送了什么“好东西”,赢得院长的高兴,这才让这四人不按规矩,就可以直接见面的。
每一处都亭台楼阁都是极美的,叶回心都不知道用什么语言来形容了,她只感觉自己仿佛置身于仙境之中,面前的一花一草,雕梁画栋都变得不真实了。
花草被侍弄的精致美丽,屋檐下还有装进笼子里的鸟雀,每一处的装饰都恰到好处。
穿过几处院子,小书童转而朝一片竹林走去,叶回心听到竹林的飒飒作响声,不由得爱上了这个人间仙境。
竹林之中,几个学子围在老师身旁。
“自采至于封,七经目。自胡靴至于霜荷,八等。或以光黑平正言佳者,斯鉴之下也。”一个书生模样的男子背诵着,手里捏着一片茶叶:“它有千万状,卤莽而言,如胡人靴者,蹙缩然。先前我们已经讲过,一源二具,现在我们讲三造……”
叶回心听的一脸懵,叶远志和叶地黄则是听得痴迷,即使他们一点也听不懂。
小书童解释道:“这些不是初级阶段的学子学习,就算是能解其中含义,也未必有机会学习,院长说过,因材施教,有些人,天生不会一些东西。也不必苦学其中。”
“他说的是什么?”叶回心极好的贯彻了不懂就问的精神。
“是《茶经》,刚刚说的一源二具,说的就是茶的起源,茶的用具,现在在说,茶的炮制。”木头担心自己说的不够细致,便解释道:“就拿三造,这茶的采摘,也要应时。有雨时不采,晴而有云的时候也不采。”
叶回心和叶远志,叶地黄同时看向木头,仿佛这个世界就没有他不懂的。
木头有些不好意思,而小书童则是愣了。
穿过竹林,一处石壁浮雕出现在眼前,石壁色泽青绿,上有梅兰竹菊的浮雕图案,在每块浮雕右上角还刻有一行诗句。
驻足观看了一下就继续朝前走,小书童带着四人到了所谓院长的院子里。
院门口一块石头,上面镌刻着重文院,石头的行书上附以朱砂墨。
“请进。”小书童做了一个请的姿势。
几人走进院子,院子里晒着许多的书,还有不少的瓷器盆,盆中装的却不是一般的清水,而是墨水。
两个橘子树中间牵着一根线,上面挂着字画,在风中轻轻的飘摇。
除了一些叶回心看不懂的书法,叶回心注意到,有一幅画,是一个女子端着一盘糕点,一口白牙露了出来,这样的笑容在这个时代是少见的,这个时代的名门贵女都是笑不露齿的。
而画中的女子,笑得肆意,眉目含情。
小书童走进屋里,不过片刻,就走了出来。
“院长只见他们俩。”小书童指着叶远志和叶地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