汴梁太太(56)

作者:迟语公台 阅读记录 TXT下载

“……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

“……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

没人再提什么案戏了,房间里的朗诵声此起彼伏,慨叹更是无边无际。

对一众才子来说,这是最惊艳的礼物,也是最严厉的棒喝。

但无论意味着什么,他们都一定会把那些竹签一支一支地读完,印在眼中,刻入心头,一字不落。

因为他们是文人。

陡生乱

山郎案戏坊开张的第一天,乱了套了。

孙山拿出了大文豪,甩出了陈庭柳提供的后世佳作,效果实在是绝伦。

外行看热闹,内行看门道。宋庠他们这一屋子的人,在诗词歌赋上是绝对的内行,年轻一代里的佼佼者。有天赋,有雄心,有前途。

而孙山拿出的这些诗词,任意一首都让人五体投地,甚至生出了穷尽一生都无法比肩的挫败感。

众人沉浸在诗篇词曲之中,叹文字之隽永,构思之精巧,描绘之优美,立意之高远。而对隐藏其后的作者并没有过多追问。以文字观其心,共其情,未闻其名已有神交。这种朦胧之感是值得细细品味,小心维护的。

但是宋庠无意中惹出了麻烦。

他拿着几支竹签到其他房间去,与先前离开的叶清臣,郑戬等人分享。

宋庠的密友也是一样,醉心于文字,不会一惊一乍。但和他们临时凑局的其他文人,水平就有些参差不齐了。看一眼水调歌头,惊为天人之后,便吵着要见作者。

什么?这些诗词皆是出自末进士的隐士友人之手?那让他说出来不就成了!

这等高才之士,怎么能藏头露尾不得扬名呢?必须得报出名号来,大家一起顶礼膜拜才行啊!

不说?不说也得说!这些诗词都是文坛瑰宝,足以光耀天下读书人,他一个考试垫底的庸才,有什么资格独占隐秘啊?

走!找他说道说道!

……有人带头,有人呼应,如土匪下山一般,拦都拦不住。

“孙官人,这首《水调歌头》到底出自何人之手,还望告知!莫让人寝食难安啊!”

这是话说得客气的。

“孙怀仁,你有何德何能,独占着这些高才之士?还不赶紧和盘托出,给世人一个交代!”

这是最不会说人话的。

一群读书人堵着大雅间的房门,叽叽喳喳吵个不停。要不是有一众进士在里面,他们都能冲进去哄抢那些刻着佳句的竹签。

读书人的事嘛,为了文坛繁盛,粗鲁一些也是情有可原的。

“诸位,这些诗词的作者皆是无心功名,隐居避世,不想因为几篇佳作被人扰了清净……”

孙山试图解释。然而众进士可以理解认同的说辞,这群人却不认了。

“人生在世身不由己,既然写出了佳作,总该现身留名,以慰世人仰慕之心啊!”

这还算有点道理的。

“什么清净?怎知此言是真心还是假意?你不说出他们的名字,是不是想把这些传世之作窃为己有啊?!”

这就完全是胡搅蛮缠了,根本不值得理会。

内行盯着诗词,外行盯着诗人,还爱得有些狂躁,孙山也觉得很无奈。

二楼这么一闹,一楼听到风声,没过多久也闹起来了。

倒也正常,孙山想起在山里的时候,不管因为什么,只要一头狼抬起脖子吠叫,很快就会引起群狼长啸。人嘛,也没差多少。哪怕是多读了几本书,自认才智之士,也免不了按野兽的习性行事。

幸好陈庭柳早有准备,让陈保托请了开封府的衙役在店门口守着。本来是防着泼皮闹事,结果没等到泼皮,却赶上文痞现形。

因为都是读书人,衙役也不敢失礼,只是进门规劝了两句。

可即便如此,还是触到了秀才老爷们的霉头。

衙役?那可是下九流的贱籍!我们读书人讨论诗词,哪有你说话的份?

几个文痞连打带骂,把那衙役轰出了店外。

这下就真的捅了娄子。不久之后,权知开封府薛奎亲自带人前来,直接把案戏坊给封了,客人全都遣散!

因经营无序,引发骚乱,山郎案戏坊被勒令关停三天。而刚才出手殴打衙役的几个文痞,也全都给薛奎带回堂上训斥了一顿。

开业即关张,对任何买卖来说都晦气得很。

但陈庭柳却很开心。

“这就是最好的广告了!还能顺理成章地搞一波饥饿营销。真是要多谢薛大人了!”

“咳咳……陈姑娘,话不是这么说的。”

“怎么?难道怕坏了名声?不会的!而且经过这么一出,以后在店里维持秩序,严惩闹事者的时候就更硬气了。”

“不是。我不知道千年之后有什么变化,但就如今的用语而言……大人多是用来称呼父亲的,可不敢乱用!”

经过一段时间的相处,孙山已经从陈庭柳这里学会了不少新词,甚至潜移默化地用在了日常生活中。所以这个错误他必须纠正!

不然听得多了,以后在上官面前顺嘴叫一声大人……

想当年丁谓为寇准溜须,被对方所笑。两人自此结下深仇不说,还留下了一个溜须拍马的成语。

孙山已经拥有一个属于自己的成语了,他真的不想再弄出第二个来。

而案戏坊停业三天还有一个好处,让孙山可以集中精神来筹备接下来可能会发生的事情——天子传召。

大宋重文教,科举取士最看重的也是诗赋。若有人能写得一手好诗词,不,甚至仅仅是写出一首好诗词来,拿着它进献天子,都可能获赐一个进士出身。而且与张镶,吕宗简不同,因诗词文章出众而得御赐功名,读书人里可能有酸的,却绝不会有谁反对。

对朝廷而言,诗词的地位就是这么重要。或许是想用它来更易世风民识,给贵族百姓们换换脑子,尽早忘记几十年前那个战火纷飞,以武为尊的年代。

如今,孙山的一副大文豪,祭出三十多首绝佳诗词来。即便用最严苛的眼光去评判,当得起传世之作的也有小一半了。

这甚至可以说是祥瑞现世!今年冬至郊天,赵祯都得把这些诗词亲手抄写一遍,在郊坛上依礼焚祭,以告慰写出《劝学诗》的先帝。

书中自有千钟粟……

书中自有黄金屋……

还有比这些诗词更好的例证吗?

赵祯召孙山入宫,赏赐是一回事,更重要的,肯定也是要打听这些诗词的作者。

不过与那些文痞不同,天子相询,还是有正当理由的。

古书中形容帝禹盛世,是这么写的:野无遗贤,万邦咸宁。

而唐朝名相张九龄——在曾公亮的那副案戏中被设为八点的贤相——赞开元盛世,是这么写的:遗贤一一皆羁致,犹欲高深访隐沦。

作为明君,让有才能的贤士为国效力,不教山野有遗贤,是一项重大的责任。

所以赵祯一定会,也必须召孙山入宫询问。

而陈庭柳早跟孙山商量好了,不能空着手去吧?

大文豪,用最高雅的材料,最精致的手工做上一套,上贡天子。哎,好事成双,顺手再献上一副妖人杀咯。挟着千载诗人合力造出的大势,出其不意地往王钦若脸上甩一巴掌!

陈庭柳对后续的发展满心期待,用她自己的话说,恨不得搞出个什么遥控器,快进到当朝首相被妖人杀拉下马的那个时刻。

而孙山就没那么心急了。

独自进宫去见赵祯?他的确还需要一点心理准备。

自从知晓了陈庭柳的来历,孙山已经明白了,官家赵祯的恋人是柳儿,不是陈庭柳。

而陈庭柳在千年之后有个……幼时玩伴,叫赵受益,不知为何竟和当今官家同名同貌。大概就是所谓的转世吧。

除此之外,陈庭柳和大宋天子再没别的关系了。

可孙山知道的内情,赵祯不知道啊!

赵祯不知道如今的陈庭柳并非他的爱人,也不知道陈庭柳已经与孙山有过一夜情缘,甚至还许诺了更进一步的空间。

不知者不罪,不知者无畏;不知者勿忧,不知者毋悔……

做一个不知者是幸福的。比如可预见的未来,孙山入宫觐见赵祯,两人之间,满腹忧愁,满心杂念的一定是什么都知道的孙山。

而不知者赵祯呢,只需要念着一件事——这世间足以称霸文坛的巨匠,为什么全都躲到山里做隐士去了?

同类小说推荐:

耽美作者主页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