囚龙+番外(210)

作者:九方歅 阅读记录 TXT下载

“你不必说了,我都明白。”杨佑道,“你走吧,以后好好生活,要去新的王朝也好,就此隐居也罢,我希望你能好好活着。”

陆善见落了几滴眼泪,佝偻着身躯离开了,杨佑这才发现,他们都已经不再年轻,不再激奋,当年神神叨叨算命的和尚也已经消失了。

七月,杨遇春试图南下勤王,被突厥和刘恒联手攻击,损失惨重,此后他接连发动了好几次南下的攻击,始终无法突破刘恒的防线,临近秋冬,突厥也开始准备大规模的入侵,他面临的压力急剧增加,不得已选择退守广武关。

杨遇春已经做好了割据的打算,假如骊都失守,他就得快速找到杨佑,带着杨佑的班底南下入益州,无非是把当年走过的路再走一遍。益州有天险,又物资丰富,以杨佑的能力,想必足以东山再起。

似乎老天一直在和他们作对,古往今来打仗最头疼的一件事就是随之而来的疾病,杨遇春的军队里突然出现了传染性极强的瘟疫,战斗力又下降了好几个层面。到这个时候,他已经彻底失去了驰援京师的机会。

杨赤心想在益州割据倒是轻松,可想要出蜀难度未必比杨遇春低,光看季汉丞相诸葛亮数次北伐的结果就知道,北上驰援王师的困难,何况他面对的是在荆州刺史吴同奎统一下的南方赵国,和逐渐吞并了北方大部,当世屈指可数的猛将刘恒。

广德九年秋,岐山守将铁兰的死讯传来,刘恒突破了岐山一线,兵分三路形成了对骊都的合围。

骊都经过了八百年的修建完善,内外城墙固若金汤,守将崔珏别的经验没有,就是守城经验丰富,杨佑也不是简单的人物,刘恒攻打了两个月仍旧没有攻下都城。

南方赵国发兵攻打合肥,杨遇春也派出了部队不断袭扰他的后方,刘恒又一次陷入了危险的境地,再和杨佑僵持下去,他就会失去有利的战略地位。

其实被围困的杨佑也撑不久了,存粮耗尽,连朝廷二品大员的家里都开始吃起了野菜,再往下的民众到底怎么度日,他实在不敢想。

杨佑急,杨遇春比他还急,他甚至召集了所有的长城军队,准备放弃北方防区全数南下,无论如何势必要保全杨佑,但刘恒占据了岐山,杨遇春虽然有时能打胜仗,手却始终摸不到京城,而背后的突厥也开始发起了进攻,他们好像知道了中原的局势一般,连杨遇春递交的割地求和的文书都不理,一心想要借机拿下长城的燕云沿线。

杨遇春不得不陷入了双线作战的境地,艰难地维持着。

这样僵持的局面一直拖到了第二年春天,双方都在咬着牙,看谁最先坚持不住。

就在这个关头,刘恒用了他们谁都不想看到的招数——他开始修筑堤坝,准备拦河蓄水。

真是一个有趣的终结,从黑龙开始的王朝,终结在滔天的洪水中。

随着时间的拖延,京城里食人现象已经控制不住了。最先开始是军队杀民工,然后是百姓之间易子而食,到最后京城饿殍遍野,而这些饿的奄奄一息的人,很快就会被拉去屠宰,填满下一波饿殍的口腹。

宫里有存粮,即便如此,杨佑每天也只能喝上一碗数得出米粒的汤水。

这样的情况下,依旧还有很多大臣忠于职守,杨佑知道哪些是于国有用的大臣,都没事找事把他们罢免了。其实到了这个时候,朝廷已经不再重要了。

刘慧是第一个反应过来的人,他直接找到了杨佑,与自己的君主对峙。

“你要投降?”刘慧开门见山地说。

“是。”杨佑跪在宗庙里对着祖先的牌位淡淡地说。

“杨遇春还有南下之力,杨赤心也快要突破赵国和刘恒的防线,还有许多念着你的官员在各地组织反抗,你要投降?”

刘慧抓着杨佑的衣服,将他从地上提了起来,皇帝只剩下皮包着骨头,轻飘飘的仿佛随时能被风吹走。

“你居然要投降?!”刘慧红着眼睛,“你知道我们走到现在有多艰难吗?你的理想呢,你的坚持呢,你就这样全部不要了?”

杨佑看着他久久不发一语,最后伸出手来擦掉他脸上的泪水,“现在只是人吃人,如果投降还有保全都城的余地,一旦拖下去等刘恒水淹骊都,关内平原会被他全毁了。我不能看着百姓受死。”

“我听说陇西今年收成不错,百姓都对他交口不绝。”杨佑心里越说越是苦闷不甘,表情却一如既往地温柔平淡,“你不也听过那些传唱刘恒的童谣吗?他的能力,我们早就知道了。等杨遇春和杨赤心驰援,还要等多久,我们撑得住吗?靠着吃人士兵来守城,慧兄……”

他叫起了若干年前在西南时的称谓,“我良心不安。”

第177章

刘慧知道他说得对,如果始终无法解决粮草问题,恐怕不用刘恒来打,士兵和百姓就会自己站起来先把他们一锅端了。

可刘慧还是不能接受这样的结果,这意味着他们到目前为止,坚持了二十年的心血都要毁于一旦。

已经走到了现在,所有人或多或少都猜到了他们接下来要面对的是什么,刘慧心里憋着一口气,凭什么他们做了那么多努力,却一直在被老天爷玩弄,本是意气风发少年郎,偏落到了灭国亡家的境地。

到底错在了哪里呢,为什么连老天都要和他们作对?

刘慧胸中积郁的情绪,因为杨佑的主张爆发了出来,他将杨佑重重地抵在了牌位前,抓着他的后颈把他的脸抵在不知道哪个皇帝的牌位上。

木质的牌位因为他们的冲撞摇摇晃晃,最后全部倒下落到了地上。

刘慧呆住了,“陛下……”

杨佑抓住他的手放在胸口,“我知道你心里苦,有什么气冲我来。”

刘慧的胸口剧烈起伏,抑制不住的怒火中烧,他给了杨佑一拳,正好打在杨佑的小腹。

那一拳让杨佑觉得自己差点要被打散,刘慧抬起另一只手,在空中颤抖了很久,最后无力的放下。

他用颤抖的哭腔仰天长叹:“天要亡我,时也?命也?”

杨佑整理好衣冠,端端正正地在刘慧面前跪下,“对不起。”

“现在说对不起还有什么意思!”刘慧激动地拂袖,扫落了一旁放着的木鱼。

杨佑将木鱼捡起来摆好,双手交叠抬起触碰于地,额头也跟着低到了地上。

这是大礼,不应该由君主向臣子行。

刘慧单膝跪地将他扶了起来,眼里的泪水止不住地掉。

杨佑笑着替他擦去,“我还有最后一件事情想求你。”

“陛下说吧。”

“我会和刘恒谈好条件,让他放过朝廷官员和百姓,也放过皇室成员,可万一他真动手了,我想请你劝劝他。”

刘慧点点头,伸出手抱着他,什么话都说不出来,只有无声地流泪,宗庙里的长明灯被风吹得摇摇晃晃,只剩下了一线火光。

马上就要熄灭了。

假如刘恒有头脑,他应该不会对官员、士兵和百姓下手,可皇室就不一定了。

杨佑必须在临走之前解决好皇室的安置问题。

杨休和杨伦家里都有些门路,杨休更是在江湖中混迹了多年,他们两兄弟商量好,等杨佑投降之后便乔装出城,从此隐居民间。

托囚龙大阵的幻境所赐,杨佑知道了如何进入高祖帝陵,高祖杨烁当年曾预料到齐国可能会面临大难,给杨氏后人在陵墓中留下了许多财宝以待东山再起。

杨佑虽然不知道到底有多少,但应该足够几家人安稳地度过余生了。

唯有薛王杨度决定留在京城,他也是个传奇人物,当年宁愿忍受着房州的艰苦生活也要从杨庭手下苟活,如今杨佑连后路都给他安排好了,他却不愿意走了。

那时的薛王正在和杨佑下棋,最后一子落下后,他双袖龙钟,泪痕不干。

“有什么可逃的呢?”他说,“覆巢之下,焉有完卵?”

“皇叔总得要为几个孩子想想,他们还年轻。”说道这里杨佑不由得揪心,“杨言的死,是我对不住你们。”

“北抗突厥,南征刘武父子,为国死战,有何可惜?陛下不必介怀,他死得其所。”

“好吧,”杨佑也拗不过他,“如果几个孩子想走,就让他们去找老六,老六会安排好一切。”

上一篇:残阳热下一篇:谁与渡山河

同类小说推荐:

耽美作者主页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