弄权(女尊)+番外(95)

谢宸安其实想把马林和史振一同换下去,不过她现在暂时没有寻到适合的替代马林的人,毕竟太守这个位置太过重要,而且马林虽然有着种种问题,但是她做太守这些年宛临却始终是安稳的,而且此前里魁一事也让她意识到马林的基础管理组织工作还是做的不错的。

谢宸安虽然在没有找到合适替代她的人之前为了维持宛临各方面的稳定不会将马林给撸下来,但是借这次的事情敲打敲打她也是好的。而史振么,这次就先拿她开刀。

谢宸安通过这段时间观察觉得管玉和苏迎都是不错的,将史振撸下来正好扶管玉上去,有管玉和苏迎等人把持着,之后文书方面的工作想来不会再是这么一塌糊涂了。

谢宸安将一众人召集到幕府,当众陈述了史振的种种问题,去了她的官职,只等着将人收拿入狱后再行问责,而后宣布由管玉取代她。

在这过程中谢宸安一直在观察众人的反应,许是因为她大张旗鼓的找人彻查文书一事已经被她们看在了眼中做好了心理准备,也或许是众人未将史振放在眼中,或是笃定她不会供出什么对于自己不利的供词,众人竟然都是一幅面无表情的样子。

谢宸安见史振被人带下去之后就将火力转移到了马林身上。

马林的心理素质比史振好了不是一点半点,她仍旧十分镇定,对于史振的事情她承认自己失责,却半点儿也不承认自己知情,更说不知史振贪污这些银子都用到了何处。

马林这一问三不知的态度着实让谢宸安感觉牙疼,她这简直就是在骗鬼,史振不过是一个区区主簿,没她授意她敢一个人侵吞十几万两银子?

谢宸安看向杨彬,对她说道:“这件事情后续还要看史振在牢里的供词,如此才能知道太守所言是否属实,不过宛临出了这么大的贪污案还是有必要跟皇上上禀的,这乃是你职权范围内的事情,你既然负责督查这事便由你上禀吧。”

杨彬领命后退下。

谢宸安心中盘算着马林和杨彬的关系,杨彬做了马林十几年的佐官,二人有些交情也是正常,谢宸安因为杨彬的身份不想动她,只盼着通过此事能让二人关系分裂,这样的话等到她日后动马林的时候杨彬不要有任何的反对意见那是最好不过了。

这边的事情结束之后谢宸安便又开始分批召集各种能人异士来到幕府之中,分专业的开始了‘群面’。对于各个专业的人才她不好去辨别其具体有没有才华,有多少才华,于是她索性提出了悬赏制度。直接把眼下的所有问题都提了出来,只要有人能提出切实可行的办法,或者能够解决问题,那就能领到相应的资金奖励。

谢宸安提出了一些自己的想法。其中有关于种植方面的,如何提高产量、农耕工具的改良、灌溉方面的改善、如何预防虫害;关于手工业方面的,如何鼓励发展手工业,如何开拓商路;关于鼓励生育方面的福利与政策以及关于发展军队和改良武器方面的问题。

这些只是谢宸安按照自己的想法抛砖引玉的投出了这些问题,后续也允许别人提出认为现在宛临需要得到改善的方面,更允许任何人进言,甚至抢先让宛临人民体验了一下匿名留言。

其实有时候往往需要一点鼓励,事情就能有很大的发展空间。

之前宛临如同一潭死水般的情形因为谢宸安这番行为被打破了,每天都有很多人到幕府来表达自己的想法,提出自己的意见和建议,幕府已然成了一个大型茶话会现场。

渐渐的很多事情就在这样的讨论下有了成果。

谢宸安自从上次建立了帐目文书小组之后就开始青睐这样的专家小组模式,于是在这段时间陆续成立了由蒋和为首的农耕小组,专门负责关于种植方面的问题;成立了由周负为首的工程建设小组,主要负责城建和水力灌溉方面建设;成立了以徐斌为首的商业小组,主要负责发展手工业,开拓商路;成立了以安绍为首的武器和工具制造小组,主要负责武器的研发和各项工具的改善;成立了以秦单为首的宣传小组,主要负责控制舆论,宣传官府的最新动向以及收集民意。

另外还有身手不错的数百人,谢宸安已经本着自愿的原则让她们加入了杜恒那边,成为了杜恒的手下,现在杜恒手里面有六七百人,伍洋手里仍旧是之前的一百多人,而郭山手头也仍旧是三千多人。

现在税收还没收上来,暂时没有钱粮不适合大范围的召集兵马,等到再发展一两年,有了充足的粮食和钱,到时候就可以开始大批量的召集军队了。

郭山现在之所以猖狂就是因为她跟手下的三千多人关系很好,认为这些人只受她调度所以有恃无恐,但是谢宸安却并不在意这一点,等到到时候大批量征兵的时候直接几万人召进来,直接所有人重新划分,她手下的那三千人一旦被铲沙子之后那就再也起不了什么作用了。

现在这段时间全看她的表现,她若是表现的好了日后便留着她继续做都尉,若是不好,等到下次大规模招人的时候直接将她换掉也就是了。

这段时间周负那边倒是率先研究出了结果,对改善水力灌溉一事有了办法,并且画出了具体的图纸给谢宸安看,谢宸安觉得很是不错,于是将工官于造和水官江泉一同叫了过来,协同商议此事的可行性。

江泉对这建议很是看好,但于造对此却不太满意,觉得这图纸画的太过理想主义,没办法实行。

谢宸安这个时候才发现自己之前的疏漏,她之前因为不信任马林等人,这次拉拢自己的人手之时便也没想到和官员那边多交涉,然而她这个时候才惊觉若是旁的也就罢了,而盐官、工官、水官、铁官,这几个官职不大却在各个方面的落地起到很大作用的官员却是不应该被她给忽视的。

她这个时候索性让周负和于造、江泉两个人对此事的可行性进行辩驳,看哪些地方不切实际不能实行,找出切实可行的办法。

她们这边研究着,谢宸安将思路转移到了盐铁上,这个时代盐铁是受官府控制的,禁止私下里流通,但是她作为封地之王在封地内的权限很大,这些事情都有着可活动的余地。

盐的事情她暂时不去想,因为宛临内盐价不高,流通比较正常,她没必要打破这种平衡。但是铁却至关重要,日后无论是农耕工具改造还是制造武器,铁都是不可或缺的,而宛临现在却没有自己的铁矿,这一点很不科学。

她不相信宛临这么大范围之内连一个铁矿都找不出来,索性直接让人将铁官武城和安绍叫了过来,让她们一同努努力,看怎么能将宛临内的铁矿给发掘出来。

这事两人此前都没想到,被谢宸安给了此项任务之后回去都开始带着手底下人开会,而后各种苦思冥想。这个时代其实有着一些最基本的测量矿石的办法,不过准确率很低,很难勘测出来。

但安绍本就负责工具和武器制造,谢宸安觉得她带着手底下人和武城手下人一同研究,应该能够想出些改良的办法的,总归距离她大范围征兵怎么也要一两年的时间,有充足时间给她们做准备,若是这段时间过去仍旧没在宛临内找到任何铁矿的话,那到时候她再想别的办法。

不过真的到了那个时候想来徐斌的商业贸易应该也是做的风生水起了才是,到时候购买东西应该已经不成问题了。

说起来这段时间徐斌疯狂的迷上了楚涧和萧敬之,对这二人几乎是敬若神灵,不时就去朝拜一下。

谢宸安对于徐斌找楚涧那是一点儿意见都没有的,毕竟楚涧是从商的老油条了,借鉴些经验也是应当的,但是徐斌找萧敬之这事就让她有些吃味了。尤其徐斌方才二十岁,还没娶亲,长得也不错。

萧敬之知道谢宸安看重徐斌,对她也很客气,遇到有些连楚涧都觉得棘手的问题的时候就会亲自出面解答,徐斌发现他比楚涧还厉害之后对他的崇敬就无以言喻了,而后每次看到他眼睛都好像能放光似的。

谢宸安虽然知道他们两个之间绝对没什么,但是每次看到她心里却还是有些吃味,甚至之前她都有一次想禁止徐斌出入王府了,后来她觉得自己这样做的话实在是有点儿太幼稚了,也有些显得不够信任萧敬之,这才没真的这么做。

上一篇:姜末下一篇:穿书后满朝文武都……

同类小说推荐:

耽美作者主页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