芦笙舞的传承(216)

作者:高原风轻 阅读记录 TXT下载

老木匠师父走了过来,在心里默默地念了一些吉祥话后,加大了声音说:

“好,今天是家立房子的大好日子,这里,我替主人家感谢大家!我们辛苦了两个多月,那仅仅是把房子的各种柱子枋子做好了,而今天把大家请来,才是真正的立房子,在这里,我也感谢大家,没有大家的帮忙,光我们几个木匠师傅是立不起房子的,所以,大家齐心协力、共同努力,吼!”

所有的、把一切都准备好的人也跟着木匠师父大声地:

‘吼!吼!吼!’

房子慢慢地被‘立’了起来,正面的,有绳子拉着柱子的,一边喊着号子,一边用力地拉着;另一边,用木棍支撑着的,同样喊着号子一起用力。一扇房子慢慢地、有节奏地由躺着到起立、由斜到正,慢慢地‘站’了起来。站正了,牢牢地安插在了地面事先排放好的地脚枋上。

这一扇(一排)房子就算是‘立’起来了。两边,刚才固定在要各柱子上的支撑杆及绳子,慢慢地有人爬上去,取走了一些,把另外的一些固定下来,用以支撑独立‘站’着的这一扇房子。然后安排一些人继续掌控好支撑柱,其他的人,又开始进行第二扇(排)房子的‘立起’。

和第一排一样,大家把相关的支撑杆和绳子固定好后,又一起两边用力。一边喊着整齐的号子。又一排柱子‘站’了起来。

这样,有两排柱子站好以后,现在该做的,就是先把这现从排柱子之间,用那些预先准备好的‘穿枋’,给他们连接起来。

这样,就要有一部分爬到站着的两排柱子上去,上面的人把相应的穿枋送上去,两边同时用力,把枋子插进柱子的穿孔里,再用不同的锲子给扣上。

一根根的穿枋连接好后,两排相对独立的柱子就被连在了一起,也就可以相连着站立起来了。

这样,大家再把其中的一部分绳子及木杆拆下来,又准备立起第三排了。

同样的方法,第三排被立了起来,再与第二排的柱子串在一起,牢固、站稳。

接着是第四排柱子,也就是最后一排柱子了。

把第四排柱子也竖了起来,与前面的一起固定好。整栋房子就这样建起来了。

这时的天也已经大亮了。

接着,就是最为热闹的‘上梁’了。

‘上梁’是木房建造最隆重的一个环节,也是最为热闹的一个环节。也是孩子们最想参加的一个环节。因为这个环节,小孩们可以抢到糖果、红包,有的还有粑粑,好运气的那一个,还有可能抢到‘抛梁鸡’。

‘梁’,是已建好的木房最中堂最上端的那根横梁。这一根横梁,不是像其他的横穿枋一样,随便就谁都可以抬着上去、把两头的柱子串好就行的。这是一根特殊的横梁。

这根梁,是在进山选材时就挑选好了的一根最直最漂亮的杉树来做成的。它从被砍下一直到今天被送到房子最上面,它都是受到特殊待遇的。包括以后,它都是这栋房子里面受重点保护的对象。

所谓的翻‘屋梁’的忌讳,指是就是不能翻越别人家的这根‘梁’。

屋梁是早就准备好了的,在它的中部,用红布包着好些东西,都是这家主人和这栋新房子的一些秘密。除了木匠当中的那个‘师父’和主人,谁也不知道里面包的是什么,这是不让知道的。

把‘梁’抬到新房子的下面,等着木匠师父选定的具体时刻,才可以‘上梁’。

上梁,先由木匠里的‘师父’和主人家最受尊重、最有权威的一个人,各从第二第三排柱子的最外面一根柱子,一边唱着吉利的上梁歌,一边往上爬,直到爬到中间最高的那两根柱子上坐了下来,后面才又陆续地上去几个人,然后再把下面的‘梁木’用两根红色的绸带着,慢慢地向上拉,边拉边由木匠师父和主人唱着吉祥歌。

那只‘抛梁鸡’就被放在慢慢升起的‘梁’的中央。在拉的过程中,这只小鸡就有可能会随时飞起来,下面的人谁都可以去争抢这只半大小鸡,谁能得到这只鸡,就是今天最大的吉利,也是一生的吉利。

等鸡飞走后,上面的人就可以从上面抛下所有的糖果、红包、粑粑等。

首先抛下的,是由主人在正下方用红色的被单拉着的,这是不能抢的,是留给主人进的‘喜财’。然后,朝着不同的方向抛下来的糖果、红包等,才是谁都可以抢的。这也是最热闹的时候。

随着上面糖果等的抛下,下面人的争抢。旁边,主人家又开始高放起了鞭炮。预先由主人请来的唢呐等的也开始吹了起来。

这时,前来敬贺的亲戚朋友也要来了。

仰亚他们的芦笙唱堂舞队就是这个时候出现的——

第158章 新居唱堂舞

新居落成,就说明一件大事已经完成,这是一件值得庆祝的大喜事。

上好的‘梁’,正是主人以及在场所有人都高兴的时候。大家的欢乐几近疯狂,这主要是由‘抛粮粑’开始的。

随着‘梁木’在木匠师父的上梁歌中稳稳地安装好,梁木两端的十几个人,把拉上去的各种糖果、小红包、粮粑等一起朝着新房子的下面抛撒来。一时间,下面的人不论男女老少,都在下面争抢着,能抢到糖果、粮粑等,都是今天最吉利的事,也是最快乐的事。

这个时候,抢粮粑的人越多,就证明主人的人缘越好。所以,主人都会不惜多准备些糖果、粮粑等,好让在场的每一个人都能够抢到一些。粮粑越多,也证明这家主人越大方。

主人看着一派喜庆的场面,请来的唢呐队、鞭炮等也一起响了起来。整个场面歌唱声、争抢声、笑声、鞭炮声、唢呐声,声声沸腾。

这就是建新房庆祝的最**时期。

而那些重要的亲戚,除了提前来帮忙的人,后面起来庆贺的人也会尽量赶在这个时间来到,以便加入这个**时期。

能够加入这个时期,他们还会带来另外的惊喜。

所以,如果家里面有远一点的亲戚,估计当天早上来不到的,他们也会在头一天提前到来,然后在这个最热闹的时间把自己的‘贺礼’拿出来。其中就有鞭炮以及他们自己带来的粮粑等。

这个时候,亲戚们就会在主人家把自家的粮粑、糖果等将要撒完、鞭炮准备放完时,他们就会接着把自已带来的糖果等送到梁上,再从梁上撒下来,接着刚才的热闹继续着,同时也燃放起鞭炮。

这些,作为这个家的姑妈,还有出嫁后的姑娘是最应该做的。

现在,就在这家的一个姑妈和一个姑娘把这份热闹继续着。抛撒粮粑、糖果的热闹又掀起了一波**。

正在大家争抢着、笑着叫着的时候,有人开始听到了隐隐的芦笙声音。

这声音,有好几十年没有听到了,对于稍微年纪大一点的,对这种声音有一种天然的亲近感。听到了芦笙,好些人都从争抢中抬起头来,朝着声音的方向望去。

“嗯?好久没有听到吹芦笙了?是哪位亲戚家请到了芦笙来了呢?”

“是啊,现在,可没那么多芦笙队可以请,也没有几个寨子里有芦笙队了,他们是从哪里请来的呢?”

说着,一些人就朝着有芦笙声音的方向走去。就连主人家也不知道是谁请来了芦笙队。

随着芦笙声音的慢慢增大、慢慢清晰,好多人都朝着路口挤了过来。

“啊,原来是我们家二姑娘请了芦笙队来了啊。”

这就是仰亚他们的芦笙队伍。

仰亚他们衣着整齐地如期出现在了这家人有‘立’新房的大吉日子里。

仰亚他们重新组织的芦笙队,在将近一个月的训练后。在芦笙的技术上,已经和几十年前的芦笙队伍没什么两样了。加上仰亚又从阿吉那‘借’来了猪,给大家重新配置上了新的芦笙,每个人都做了统一的新衣服,现在出现在大家面前的,让那些懂得芦笙的人仿佛又回到了几十年前。

毕竟芦笙就是这个地方民间少不了的一种娱乐方式、一种喜庆方式,大家对它是有着特别的感情的,所以一见到芦笙,大家都围了过来,想看看的芦笙队,听听这久违了的芦笙曲。

这家的女婿,也就是来请仰亚吹芦笙的这个女婿。几前天都已经来到老丈人家帮忙来了。这是后面由这个家的姑娘带着乐队来庆贺的。

同类小说推荐:

耽美作者主页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