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是沈迟却是知道,她母亲是后来入的宫。景明帝算是将京城的重要权贵都传来了,关乎皇帝这样重大的事,必得众人在场才好证明。
但是如今所有人都知道这道遗诏是另立新君的,那么景明帝究竟是什么意思?
江怀璧的脚步微不可闻地慢了片刻,脑海中忽然闪过一个念头。
——难不成,秦琇在景明帝手里?
两人停了步子,立于殿中央行了礼。
上首的景明帝神情端重,眸色在划过江怀璧时顿了顿,未让两人平身,却是先示意一旁的齐固去将盛着遗诏的锦盒取上来。
众人目不转睛地看着那遗诏,不由自主地屏息凝神。殿中一时间鸦雀无声。
偏偏只有江老太爷的目光不在遗诏上,而是从江怀璧身上逐渐移到齐固,而后盯着的,是景明帝。
微妙的差距自然无人能识别出来。
景明帝手已触碰到那锦盒,目光凝了凝,随着要打开的动作出了声:“朕……”
忽然有宦官自大殿一侧疾行入内,声音仓促:“陛下,庆王于宫门口求见!”
众人皆惊,随即低低议论,个个神色慌乱。
“庆王不是在正阳门外吗?怎么忽然就进了京城?”
“这可如何是好……”
“莫不是沈世子与江怀璧二人引狼入室?”
“……有理,庆王说了江怀璧是他信任之人,定然是那祸国妖女背叛……”
……
江怀璧倒是岿然不动。沈迟先皱了皱眉,忽然开口:“……微臣忘了上禀,庆王暗中自宣武门闯入京城。我二人归来途中有锦衣卫欲回禀此事,但已为刺客所杀。”
这下连景明帝都惊了惊。宣武门。他虽将大部分精力都放在了正阳门,但宣武门那边并未放松警惕,庆王居然是只身从宣武门进来的?
不……京城定然是有内应的。
但人已至宫门口,殿中情况又是这个样子。进宫便进宫罢,他便不信了宫里头禁卫军还能尽数掌握在庆王之手。
才放置锦盒上的手又伸回来,沉声道:“宣。”
遗诏暂时还是不需要动的。这大殿里,还不知道有多少庆王的眼线。
待那宦官出了大殿以后,景明帝才让两人起了身。江怀璧起身后便听到江老太爷威严又不失温和的声音:“怀璧来这里。”
她怔了怔。朝中诸位官员此刻已按品阶列班而立,她的身份上前去怕是不大合适。
上首景明帝便发了话:“琢玉,去罢。”
四字一出,顿时人心各异,面色着实有些复杂。沈迟蹙眉,眸色暗了暗,拱手一礼后去了长宁公主身边。
.
庆王要进宫,必得全身上下细细检查,说是按着平常规矩来的,但那内侍也知道庆丰非比寻常,是以更加仔细些。
他便当真只身一人进了宫,而后进了大殿。立于殿上,不行礼,也不说话。眼睛只盯着上首的景明帝。
即刻便有言官斥责:“庆王殿下身为藩王,擅离封地再闯京城,乃篡位逆贼。而今见天子却不行君臣之礼,罪不容诛。”
庆王冷笑:“天子……天子在何处?秦璟么,也不过是假皇帝罢了,何须行礼?”
还有人欲开口,景明帝已开口道:“既然皇叔来了,那便宣读遗诏罢。”他抬眼一扫殿内,最终目光竟落到江怀璧身上。
“江怀璧,你来。”
众人惊住。从前是不知道江怀璧身份,如今她已是女子身份,且这样的场合,如何能让一个女子宣读遗诏?哪怕是宦官也都好过让她来。
江怀璧在思索景明帝的用意。他定然是将关键的一部分放在她身上的。
还未开口便听沈迟朗声道:“还是微臣来吧。我母亲是大长公主,地位也不低。”
便是要以长宁公主的名义来宣读了。
殿中皇室中的确是长宁公主辈分较高。
景明帝没做声,半晌后见众人都没有反应,抬头盯着沈迟看了看,沉声道:“那你来。”
沈迟上前,在众目睽睽之下接过遗诏,亦立于上首,身姿挺拔。
下方众人跪下。
谁知他一打开遗诏,那圣旨竟从中心开始自燃起来。
微弱的蓝焰逐渐吞噬掉每一个字。
第330章 人证
“大胆沈迟, 居然敢当众烧毁先帝遗诏,你这是藐视先帝,罔顾王法!”
先出声的是一位三朝老臣,即便早已致仕, 却仍旧强撑着年迈的身子上了大殿。他动作慢些, 是以看到遗诏起火的全过程。
庆王目光一寒, 却并未说话。底下已有大臣起身冲上前去抢过遗诏将火扑灭, 然而这火虽然不大, 却恰恰烧毁了中间一片文字, 其余内容不成章句。
“这……”那大臣将所有内容浏览一遍,愣了神。
“传位于”后面已成空洞, 连带着后面内容也都没有参考意义。哪有这么巧的事, 分明是有人故意为之。
所有人的目光都集中在沈迟身上。即便原来对庆王谋反极力反对的人此刻看到先帝遗诏被毁,目光也都难免复杂起来。
偏偏沈迟极为轻松,任由一群人在那琢磨遗诏内容, 他径自走下来,朗声道:“在前面的诸位大人也都是目睹过程的, 从沈迟接到那封遗诏开始,未曾有任何多余动作, 遗诏乃自行燃烧。看来是天意,上天不愿让遗诏现于世间, 要么是那遗诏根本就是假的, 要么……是先帝在天之灵, 不许秦琇登位。”
庆王冷笑一声:“天意?现如今是景明六年,今岁前有天狗食日之异象,后有天府紫微相冲,这难道不是天意不许你秦璟在位么?地位低贱, 品行恶劣,残害手足,不孝亲长,罔顾人伦,矫诏祚位。如此之人怎堪位居九五?合当天下共诛之!如今先帝遗诏现世,你竟使人烧毁遗诏。本王而今便要替天行道,诛邪扶正!”
有些宫中的陈年旧事先不说,有好多过去数年已难以取证。且一直未曾公开,即便是已有了足够的证据,若要令所有人信服也需要一个过程。
但是天象一说是天下所有百姓有目共睹的,尤其是今年日食一事。百姓中纵使没有庆王的探子煽风点火,自发也都开始议论纷纷。偏偏而后紧跟着太子的事,以及周太后之死,什么天府星紫微星一齐拉出来,两件事一起联想,让不少人对景明帝都有了意见。
殿中百官对景明帝是忠心,但其中除却庆王的探子外,不乏心志不坚之人。此刻隐隐约约可听到“天象”“太后”之类的词。
景明帝端坐于上首,神态安稳:“扶正诛邪?皇叔你倒是先说说正为何,邪又为何?此遗诏无论真假与否,已与天道相悖。朕九岁入东宫,乃先帝亲封太子,先帝崩逝后朕继位皇帝,名正言顺。如今这邪,怕是一路从封地杀入京城的皇叔罢。”
“诸位,当年秦璟身为太子之时曾残害手足,早年薨逝的庶出皇长子,还有后来数位皇子,以及周太后,皆死于他之手。如今证据以及证人已于宫外等候,陛下可敢一见?”
此言一出,殿中不少人面色震惊。
庶长子秦珏。
那该是个很遥远的人了。
宫里没有秦珏的画像,快三十年过去了,他的模样或许早就被人忘却。但当年的秦珏以品性才情于诸位皇子中脱颖而出,是令满朝文武都惊艳过的。秦珏母妃为人温婉和顺,诞下先帝长子后更是谨慎小心,后宫亦传言其有班婕妤却辇之德,虽说母凭子贵,但她位分并不高,于尔虞我诈的宫里活得通透明白,不争不抢。也正是因为如此,教导出来的长子也是谦和恭顺,诗书礼仪除却内侍可以教之外,还有她的言传身教。
先帝偶然一次随意问了诸位皇子学问,只有秦珏能流利回答,且虽为庶子却并不见分毫怯懦,落落大方。彼时秦璟虽是嫡子,但先帝却因为周家的缘故并不喜欢他,只是按例指了内侍过去教学问,而秦珏却是先帝手把手教出来的。
先帝在位期间未曾有过什么大作为,算是平平无奇,但他自己才情极好,教出来的秦珏令朝臣都觉得惊叹。
而后议储时便发生了争端。先帝便是站在秦珏这边的,列举了好些古代立长立贤的例子。然而大齐自建国以来每位帝王立的太子皆是中宫嫡出,且彼时秦璟资质并不算差,没理由非要立一个庶子。
君臣为此事僵持了近一年,其间分成两方争论不休,江老太爷便是秦珏这一方的。只是秦璟当时还有周家相助,周家正兴盛,于朝中势力不小,这场长时间的拉锯战最终以秦璟册封太子结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