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如,说什么脏话能伤害对方?说什么脏话能增加亲近度,又不让对方反感?
这背后的一整套过程,非常复杂。要精确的感知到,对方的情感图式,然后才知道该说什么。
这需要把情绪、同理心、语言能力,同时调动起来。这就是为什么说,脏话是大脑演奏出的一套,复杂的交响乐。”
兰芝偷偷看了一眼孟宪祥,没想到他也正好看过来。眼神在空气中交汇的那一瞬间,兰芝就准备原谅他了。
尧里瓦斯还在继续,“我也总结一下,到底什么叫脏话?从语言学的层面看,脏话的本质是打破禁忌。从神经科学的角度看,脏话是一项复杂的社会性思维运动,就像大脑的交响乐。”
孟宪祥忍不住了,关键时刻啊!“可是,你不是说说脏话除了是本能,还是因为是情绪的发泄,可以缓解疼痛;比如心理上的疼痛啊!”
尧里瓦斯笑了,“哈哈哈,你不要着急,大家都是理解你的刚才的心声吐露的。
言归正传,脏话这件事,要比我们想象得更深刻。它是一种非常值得重视的语言现象。
乍一听这个问题,估计你们已经想到很多答案。就比如刚才这位哥们儿说的,说脏话可以发泄情绪,可以伤害别人的感情,但有时候也能缓和气氛,等等。
这些显而易见的答案,咱们就不多说了。在这里,咱们只关注增量。说说那些,以前很少有人提到的,脏话的作用。
第一个作用是,增加沟通的效率。你可能会说,不对啊。脏话只是发泄情绪,不包含任何信息量。它只会给沟通造成干扰,怎么会增加效率呢?
假如你这么想,我想请你想象一个场景。假设,你正在做事,是那种非常紧急的事情。这时,你身边有个人,特别不识相,偏偏要拉着你讲黄段子。
请问,你怎么拒绝?你可以说,我不想听。但是,你觉得会有用吗?你也可以说,我很生气,你别再打搅我了。
但对方也未必真能感觉到你在生气。其实,千言万语,不如一个字管用,那就是,滚。”
尧里瓦斯这家伙,果真是把脏话研究的很透彻啊!他这么一说,真是通俗易懂。
千言万语不如一个滚!就像有时候,青云飞惹自己生气了,真是不想理他;一个滚字,既发泄了自己的情绪,同时也不会让气氛尴尬。
毕竟,有时候,跟他解释再多也没用。还不如直接张口骂他。但是,需要用不是那种破口大骂导致矛盾升级;而是一个饱含深意的滚,让他自己体会其中的含义。
脏话,居然有这么多的用处,可以前自己除了嫌弃就是嫌弃了。
但无形中,其实它一直都存在于我们的生活中。
第852章 你是真的受伤了吗
楚丽华觉得,今天,孟宪祥引出来的那一个表达情绪的字,才是最大的亮点。
而且,根据尧里瓦斯给大家分享的那本书可以看出;不光是中国人民,全世界人民都有讲脏话的毛病。
——“我看大家都陷入了沉思,看来,每个人或多或少都是认同这个观点的吧?
其实,要想表达逻辑,或者陈述一个事实,脏话确实没用。但是,假如要表达情绪,尤其是惊恐、愤怒、害怕之类的极端情绪,脏话的效率非常高。
你们可以想象一下,是不是每一种极端情绪,都对应着那么几句特定的脏话。而且一旦把它们换成别的语言,你总感觉,哪里差了点意思。
借用那本书作者的原话,她说,脏话就是让情绪搭上语言的便车,以此获得即时的通信。
换句话说,你们也可以把脏话当成是情绪的实时表达。这个功能,还带来一个附带的结果,就是我们在跟人沟通时,假如对方的语言当中,不经意间带出几句脏话。我们会觉得,这个人的情感状态很真实。
比如,在荷兰的伊拉斯姆斯大学,有两位教授曾经做过一个实验,模拟法庭的庭审现场。
志愿者当陪审团,再找几个演员充当被告。让志愿者判断,被告说的是不是真话。
结果发现,在阐述那些情感特别强烈的事实时,比如,我被冤枉了。在说这些情感特别强烈的内容时,假如夹带一两句脏话,会让被告看起来更可信。
再比如,2017年,美国、新西兰、荷兰,等几个国家的大数据分析师,一起做过一项研究。他们考察了七万多条脸书网的动态。
结果发现,脏话跟谎话呈现出负相关。也就是,在一条动态里,出现脏话的概率越高,那么,这条动态潜在的谎言成分就越小。
其实,这也不难理解。因为撒谎是需要思考的。你需要调动自己的逻辑能力。但是,人们在说脏话时,往往情绪比较激动,这个时候,逻辑能力在很大程度上是被屏蔽掉的。
而屏蔽逻辑能力,就等于在很大程度上,失去了撒谎的能力。这就是为什么说,适当的说一点脏话,别人反倒更容易相信。
当然,这些效果归根结底,都是因为,脏话是情绪的容器,也是表达极端情绪最高效的手段之一。这是脏话的第一个作用。
脏话的第二个作用,是作为组织的安全阀。它可以降低一个团体中,发生暴力的几率。
简单说,本来该动手。但是,用脏话骂一通之后,突然发现,气都消了,没必要动手了。
这个过程其实不难理解。因为大多数的暴力行为,它的本质,其实都是当事人,在释放自己的攻击欲。
暴力只是一种满足手段。但是,假如能用别的方式,满足这个攻击欲,暴力就不会真的发生。而脏话,恰好就有这个作用。
根据语言学家的研究,脏话在很大程度上,脱胎于诅咒。换句话说,脏话是简化了的诅咒。而诅咒,是放大了仪式感的脏话。
你们可以回想一下,是不是很多脏话,都包含这个诅咒的意味。比如骂对方生孩子怎样怎样。
借用作者的原话,骂人的人总觉得,仿佛脏话出口,能呼风唤雨,变天降灾。(笑)
当然,这并不会对现实造成什么影响。但落实到当事人身上,攻击欲已经被释放了。说脏话的人心满意足,发生暴力的概率,自然就降低了。
有一位语言学家叫梅丽莎·莫尔,曾经写过一本书,叫《脏话简史》。她就在书里说,拿走脏话,我们就只剩下拳头和枪了。
这就是脏话的第二个作用,作为组织的安全阀,降低暴力发生的几率。
前面说的脏话的两个作用,增加沟通效率,降低暴力几率,说的都是人与人之间协作的层面。
接下来还有第三个作用,要来得更直接,它直接作用于我们每个人的身上。那就是,止疼。就像刚才那位仁兄说的,脏话可以缓解疼痛。
你们可以想象一下,假如突然被开水烫了,被针扎了,是什么反应?大概率上不是喊疼,而是爆粗口。
(笑)
而我从这本书获得的启发就是,在这种情况下爆粗口,不是因为没教养。这其实是一种很正常的本能反应。而且说脏话,真的能缓解疼痛。”
孟宪祥一脸的如负释重,大家也是一脸的若有所思。
没有一个人提出反驳,都纷纷回忆自己身上是不是发生过这样的事。
就那楚丽华来说,她在被扎了之类的时候,通常就是,“去你妹的!”,偶尔也会来句,“哎呀我去!我们靠!”
感受着大家的期待,尧里瓦斯又开口了,“没有得到验证的事情都只能算是猜测,所以,有一个心理学家,叫理查德·斯蒂芬斯,曾经做过一个验证实验。
他召集了67个志愿者,让他们把手放进冰水里。直到冷得忍不住,再拿出来。这些志愿者分成两组。一组可以说脏话,假如你觉得冰手,可以随便骂。而另一组禁止说脏话。
结果发现,脏话组在回忆起实验过程时,普遍觉得疼痛感比非脏话组要低。
而且不光是生理疼痛,在心理疼痛,比如,恋人分手、被朋友被判、被人辱骂,在承受这些心理层面上的疼痛时,脏话也有缓解作用。
在俄克拉荷马州的塔尔萨大学,就一个叫鲁迪的教授做过一个实验。也是把志愿者分成两组,然后让他们参加心理问卷调查。
当然,结果早就设定好了,不管你怎么答,最后的评估报告都会告诉你,你这个人性格有严重的问题,没人喜欢你,即使结婚也长不了,这辈子注定孤独终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