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受还是很茫然,很多东西都不了解啊,但看时空手链介绍就觉得来头很大。
“能把商朝以后的历史人物和事件都看一遍吗?”
人工智能:“请再次按白色键,浏览历史博物馆。”
子受点了按钮,然后看到密密麻麻的典藏弹了出来,全都是历史书,什么上下八千年,上下五千年,上下一千年。子受的心突然就跳了起来,他抖着手点开商朝史,看到商的后面是周就明白真实历史上商王真的败给姬发,激动的心就梗了梗,很不是滋味。
来到这里有十来天,连续十天他都以养伤为由闭门不出,恶补历史知识,重点看春秋战国,毕竟他已经知道自己处在什么样的时间段。也从历史书中知道,秦始皇和飞廉恶来有着千丝万缕的亲缘关系,又知道他后来会统一战国,周朝就是败在秦手里,虽然他并非历史上的那个真正的商王,但不妨碍他欣赏始皇帝,那是个厉害的君王。
这日,他看到秦国走向统一之路,有大臣想让秦始皇拿韩国开刀,韩非对秦始皇说攻打赵国更好,然后秦始皇听了李斯等人的意见觉得韩非对故国念念不忘,韩非就弄入狱,死了。
子受看到这,终于明白,他这辈子的结局就是这样了,知道一切又不能改变什么,他叹口气又有些发愁。
小童子推门而入的时候,正好看到子受发呆,他轻声道:“公子,秦王宣召。”
子受已经使用了语言翻译器,听得懂他们的话:“知、知道、了。”
然而,他真的没料到韩非是个结巴!
作者有话要说:秦始皇和韩非的资料来源百度百科。正文在上一章就完了,现在是番外啦,然后最近工作忙,没太多时间更新,就决定国庆节的时候把三个番外都写完发出来,番外写完这本就完结,感谢大家一直以来的支持!
番外顺序朝代依次是秦、唐、宋。
第75章 番外秦朝二
夏日荷池柳绿,一大片粉色荷花露出羞祛一角,莲藕深处漂来一艘孤舟,蓝天白云,青荷碧水,游波荡漾。
孤舟远处有一座四角凉亭,亭子雕栏玉砌,亭内摆放着一张长毯子,毯子上放着棋盘,一个黑衣男人席地跪坐其中,把玩着一颗棋子,男人的左侧佩着一把精致长剑。他的对面坐着一个青衫男人,留着短胡须,也捏着棋子,冥思苦想。
风轻轻吹过,水里的红鲤争相嬉戏。
子受跟着小厮过去的时候,秦始皇正在和一个四十来岁的男子对弈,两人正是兴头上。子受没有讨人嫌的凑过去,反而欣赏起湖内风光,怡然自得,他偶尔打量亭中二人,猜测着黑衣男人应该就是传闻中的秦始皇,高鼻梁,浓眉大眼,身材魁梧,看他侧面五官挺拔轮廓清晰是个刚毅帅气的男人。
《史记·秦始皇本纪》有一段记载:“(尉)缭曰:‘秦王为人,蜂准、长目、挚鸟膺,豺声,少恩而虎狼心。”
因此,后世有人说,秦始皇的相貌令人无法恭维,因为蜂准、长目、挚鸟膺、豺声这四项都是生理上的残缺。所谓“挚鸟膺”,就是医学上所说的鸡胸,这是软骨病的一种症状。“蜂准”应该就是马鞍鼻,鼻梁凹陷。“豺声”则表明秦始皇有气管炎。软骨病患者,骨的发育不正常,因而胸廓、鼻梁的形状都发生变异,胸、鼻的畸形,又造成气管炎或支气管炎的经常发作。至于“长目”,则疑应作马目”,这样才能与蜂、挚鸟、豺、虎狼等动物相对应。
“马目”是眼球突出的病状。
上述种种可得出结论:秦始皇不仅丝毫谈不上相貌堂堂,而且多病缠身。后世史书,还说秦始皇身材矮小。
今日子受亲眼目睹始皇帝容貌后,才知尽信书不如不读书,尽信史不如不读史是何意。
有些东西,还是眼见为实才最可靠。
说实话,后世人对始皇帝的评价还是积极正面更多,不像他这个纣王,被人唾骂几千年,看史料两千年后还会出现一种叫电视的东西,将纣王拍成昏聩暴君,喜欢苏妲己喜欢到丢了江山。
虽然他就是个伪纣王,却还是觉得可笑,一个朝代的衰落必然是多种原因造成的结果,将所有因素忽略掉,反而把一切归咎到红颜祸水的头上,委实不够公正。
“先生来了?怎的不过来?”始皇帝此时还很年轻,二十三四岁的模样,看向子受时,满眼笑意,此时此刻的他是很欣赏韩非的才华。
“王,下棋,恐扰。”子受走过去笑着朝始皇帝颔首,怕自己的结巴症发作,吐词不清,只好言简意赅。
嬴政手握黑子,垂头苦思,将棋子放到棋盘,指了指身侧的空位:“坐下,观战。”
子受没有推辞,他学着两人席地跪坐,安静看他们对弈,内心却揣摩着和始皇帝对弈的会是谁。始皇帝的亲信,有蒙家兄弟,蒙恬尚武,蒙毅擅文,除了他二人也有可能是其他大臣。
那青衣男人望着子受,似笑非笑:“师弟如今是认不得师兄了?”
师兄?
子受回忆了一番自己了解到的历史,和秦王有关,又是韩非师兄的只能是李斯!
历史上,韩非和李斯的政见不同,虽同属一个师门,关系想必不怎么样,毕竟韩非的死就是以李斯为首的人主导的。
“怎会?师兄,别来,无恙。”受身体所限,子受说话很费劲儿,必须说很短的话才能吐词清楚并且抑扬顿挫,像韩非这样的人才,若非他是个口吃,必然会更加惊才绝艳。
李斯看起来倒是颇为关心他:“师弟口疾之症依旧未有治愈之法?”
子受点了点头,反正他有口疾,不说话也没关系。
秦始皇听到后,关切开口:“先生此前都在韩国,既然韩国寻不到名医,不如让我秦国医者瞧瞧,说不定会有治愈之法?”
子受也不推辞,拱手道:“有劳。”
“话说回来,想不到二位先生还是师兄弟?”
李斯笑了笑:“不过都曾是荀老门下。”
虽然如此,李斯和韩非却并没有因同门之谊而关系很好。
许是因为道不同不相为谋吧。
韩非将自己的学说,追本溯源于道家黄老之术,他对老子《道德经》有相当大的研究,《韩非子》中,著有《解老》、《喻老》等篇,集中表述了韩非的哲学观点。韩非是战国末期带有唯物主义色彩的哲学家,更是法家思想之集大成者。
李斯却是个很现实的机会主义者,当初他到秦国以后,很快就得到秦相吕不韦的器重,当上秦国的小官,有接近秦王的机会。李斯曾对秦王说:“凡是干成事业的人,都必须要抓住时机。过去秦穆公时虽然很强,但未能完成统一大业,原因是时机还不成熟……”云云,后来就受到始皇帝的重视。
子受看他们下棋,听他们谈论治国之道,偶尔插一些话,一下午的时光就打发了。李斯对他不冷不淡,他对李斯也同样,两人都是因为始皇帝才聚在一起。
日子日复一日的在走,子受默默扮演着韩非,既为他的才华所折服,又为他的遭遇惋惜,韩非死的时候不过四十来岁,按照年龄看不过还有几年时光。随着时间推移,秦始皇越来越喜欢子受,很喜欢他的治国主张,但是,却并未重用他,因为他们之间还横亘着一个韩国。
韩国不灭,始皇帝就无法完全信任他,韩国灭了,韩非必然悲痛欲绝,无法全心辅佐始皇帝。子受每次想到这些,就忍不住想让时间快点过,他希望这段历史结束他就能见到苏书,回到她身边,虽然这个愿望在现在看来非常的奢侈。
接下来,始皇帝如果不召见,子受就把自己关在房里模仿韩非的字迹,韩非活在世上最大的成就就是著书,也因为他写的那些治国主张,才让始皇帝欣赏他。子受不能改变历史,就只好先学会韩非的字,然后照着历史资料将韩非的著作搬运到竹卷上,他虽然当过商王,却还真没有韩非那样的著作天赋。
写字是件很无聊的事,却可以静心修身,至少不会东想西想。
不会那么思念苏书,思念子庚,思念商朝。
———
苏书真没想到自己会穿成一个男人,还是历史上赫赫有名的大宦官,指鹿为马的赵高。
她反应过来的第一时间不是看自己有没有弟弟,而是试探秦始皇,她想她都能穿成宦官,那子受穿成秦始皇的概率总是有的,但是她观察好几日,确定始皇帝就是始皇帝,并不能变成她家殿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