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大是女郎+番外(335)

都察院挑了汪玫的一个学生,之前一起帮汪玫打下手时,曾多次找傅云英诉苦,挑他一是因为他老实厚道,二是因为他文采好,可以把官府邸报写得跌宕起伏,趣味横生。

大理寺这边是齐仁和傅云英,赵弼被派到河南治河去了。

其他助手由三法司各自挑选,每个部门五人。

今天傅云章不在刑部,他们仍然找机会见了一面,几乎都是年轻人,而且是朱和昶登基前后迅速提拔的年轻官员,踌躇满腹,办事麻利,很快就商量出大致的章程。

首先要挑一桩案子,这桩案子最好轰动一时,是老百姓急于知道来龙去脉的,但又不能涉及官府或者世家势力,以免刚开头就得罪朝中大员。

这事交给刑部的人负责,由他们筛选出十桩案子给大理寺和都察院的人挑选。

正说得热闹,内官过来传旨,乾清宫那边急召傅云英进宫。

她对着齐仁几人拱拱手,跟着内官进宫。

礼部官员和阁老们也陆陆续续来了,朱和昶在正堂接见都察院副都御使派回京师的下属,他们站在殿外寒暄,找内官打听出了什么事。

问话的是王阁老,内官不敢隐瞒,道:“听说副都御使拿到广东总督通倭的证据,把东西送回来了。”

众人皱了皱眉。

这时,殿内响起茶杯落地的声音,继而是帝王震怒的低吼声。

几位阁臣面面相觑,朱和昶的脾性素来柔和,还从未发过这么大的脾气。

王阁老、姚文达和汪玫压低声音说话,讨论皇帝为何会动怒,广东总督通倭的事大家早有耳闻,已经不是秘密,皇帝应该不会为了这事失态,必定还有其他事情让皇帝恼怒。

众人猜疑间,内官出来,请他们进殿。

大家互望一眼,默契地后退几步。

于是官职最低、本来站在最末尾的傅云英就这么成了打头的人。

她抬起头,环顾一圈。

汪玫笑眯眯看着她,道:“皇上传召你呢,还不进去!”

傅云英嘴角轻轻抽了一下,踏进内殿。

殿内空气暖闷,鎏金香炉里燃了香块,香气扑鼻。

几个穿窄袖衣的力士跪在地上,头压得低低的。

龙案前,朱和昶头戴金冠,一身宝蓝地盘领窄袖团龙纹常服,两肩日月二章,手边是几本摊开的奏章,面色阴沉。

傅云英走进去,躬身行礼。

看到她,朱和昶脸色缓和了些,道:“你过来看看这个。”

她走近几步,接过奏折细看。

奏折是副都御使和崔南轩写的,详细汇报了广东总督这些年收受贿赂、放纵海寇、私自容留外国人的事。

其中最让人触目惊心的是广东总督和当地世家大族勾结,外通海寇,劫掠沿海市镇,以往广东向朝廷上报的倭寇犯边事件,有一半其实是海寇所为。

倭寇说的是倭人,海寇,不止有倭人,还有流亡的海盗,贼寇……其中很多是中原人。

沿海等地的高门大户,大多和海寇关系微妙,他们暗中为海寇通风报信,当官府封锁沿海时,他们私下里为海寇提供淡水饮食,老百姓明知和他们做生意的人是海寇,只要有钱赚,管他三七二十一,先把钱赚到手再说。

崔南轩在奏折里用了一句话来形容海寇和沿海居民的关系:

沿海诸省,无人不通寇!

倭寇为什么屡屡能长驱直入?为什么他们总是能提前预知官府的动向?

因为不止老百姓、当地世家大族,连官府的人都被海寇收买。

傅云英合上奏折,难怪朱和昶会大动肝火。

朱和昶揉揉眉心,叹口气,“世家大族和海寇有来往,这一点朕早就知情,朕不明白的是,为什么老百姓明知对方是海寇,还为他们通风报信?”

傅云英道:“人为财死,鸟为食亡。自然是为了利益。皇上,沿海的土地不适合耕种,当地人靠水吃水,海禁制度导致他们生活更加困苦,为了更大的利益,总有人愿意铤而走险。”

朱和昶苦笑道:“民间有句俗语,有钱能使鬼推磨,果然不错。”

过了一会儿,又道,“现在只能寄希望于霍督师能够旗开得胜,夺回双鱼岛。”

双鱼岛上盘踞了各方势力,先得把这颗毒牙给拔了。

霍明锦走了之后,每天都有信送回傅家,不过信中没有透露他走到哪里了,外面的人都以为他要到下个月月底才能抵达广东。

傅云英却觉得他月初就能到,不为其他,只因为他是霍明锦。

朱和昶叹息几句,喝口茶,挥手命副都御使的人退下,这才让阁老们进殿来。

忽然想起一事,“对了,副都御使把那几个贿赂广东总督的小佛朗机人带了回来,你以前说过要见他们?”

傅云英一笑,“来得正好!”

大佛郎机使臣还在胡搅蛮缠,刚好副都御使把小佛朗机人抓来了,当真是瞌睡遇枕头,来得正是时候。

朱和昶道:“朕让人把那几个外国人送到大理寺去,交给你审问。”

她躬身应喏,走出大殿。

汪玫等人迎面走过来,仔细端详她。

她垂眸道:“皇上为通倭之事龙颜大怒,其他的无妨。”

汪玫盯着她看了许久,摇头失笑,扭头告诉其他人。

众位大臣心里有了底,唔一声,目光在傅云英身上停留了片刻。

是个厚道的,难怪能和王阁老一派融洽相处。

出了乾清宫,傅云英拿着吉祥给她的朱和昶的亲笔文书,找到礼部,问周天禄:“谁会说佛朗机语?”

周天禄挠挠脑袋,疑惑问:“你不是会吗?”

傅云英撩起眼皮扫他一眼,“我不会,你听我说的那几句,不过是用来唬那两个使臣的罢了。”

周天禄张大嘴巴,“你气势那么足,装得那么像,礼部的人都以为你会啊!”

笑了半天,又问:“怎么不去找鸿胪寺的人?”

傅云英道:“礼部官员管藩属国来使,和佛郎机人打过交道。”

说话间,周天禄找到一个懂佛朗机语的礼部主事,“就是他了。”

礼部主事被傅云英带出千步廊,诚惶诚恐,亦步亦趋跟着她,期间屏息凝神,喘气都小心翼翼的。

不用问,这一位主事肯定喜欢看话本故事,以为傅云英脾气暴烈,对谁都不假辞色,所以紧张忐忑。

周天禄闲着没事做,死乞白赖跟着打下手,见礼部主事吓成那样,朝傅云英挤挤眼睛,凤眼多情。

“还是我懂你,对吧?”

傅云英没理会他,径自去见那几个佛朗机人。

官员一向对外国人友好,但因为广东总督有受贿的嫌疑,都察院副都御使直接命人将几个行贿的佛朗机人押解进京,甭管是绿眼睛还是蓝眼睛,一人一副镣铐,一路吃喝拉撒都在小小的车厢里解决。

傅云英见到几个佛朗机人的时候,皱了皱眉。

他们被关在一间牛棚里,形容狼狈,满身恶臭,衣袍烂成一块块贴在身上,蜷卷的金色、褐色头发里爬满虱子。

而几个传教士见到她,却目露激动狂热神色,匍匐至她脚下。

看守的兵士厉声喝止他们。

传教士不为所动,双眼血红,似看到救星一般,有的朝傅云英磕头,有的用被镣铐磨得皮开肉绽的双手在胸前比划,嘴里不知说着什么。

礼部主事后退两步,“他们这是疯了?”

傅云英摇摇头,她听到其中一个传教士说的汉话,叫的是天使两个字。

她确实是天子使者,但是传教士们为什么笃定自己不会为难他们?

……

很多年后,广东肇庆府大教堂的神父白长乐告诉他的信众们,他为了自己的信仰远渡重洋,来到强大繁盛的东方古国,九死一生,历经波折,虽然屡屡受挫,但为了他的信仰,他百折不挠,不会轻易放弃。五十岁时,他终于在南方找到一处栖身之地,博得当地士子儒商们的好感,并且成功改变几位饱读诗书的士绅的信仰,发展了十位教徒,然而没等他站稳脚跟,皇帝突然派人将他们一行人抓捕进京。

那段旅途就像是在地狱中走了一回,他们中的几人死在路上,剩下的生还者绝望而麻木。

就在他们躺在牲畜屎堆里,静静等待死亡来临的时候,那位年轻美丽的大人,传说中的皇帝心腹,来到他们的面前。

罗青梅小说推荐:

耽美作者主页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