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能再说了,再说她就要暴露了,韩晓棠立即站起身道:“那个,天色不早了,我要回家去做饭了,明天再来找你玩。”说完,也不等谢雅茹回话,就落荒而逃。
韩晓棠都走远了,谢雅茹还呆呆地坐在河边,喃喃自语道:“我说了吗?什么时候说的?怎么说的……”
可她想了半天,也没想出个头绪,而且这件事要不是自己说的,韩晓棠肯定也不会知道啊,也许是她忘记了。
谢雅茹懊恼的挠了挠头,哎,天色不早了,该回去吃饭了,今天知青点轮到别人做饭,她可以回去吃现成的。
这么一想,顿时心情大好,跳起来拍了拍身上的灰,就回知青点去了,很快就把这件事忘到脑后。
害的韩晓棠担心了好几天,可是再见到谢雅茹,她好似忘记了这茬,根本就没有提起过,也没有任何的怀疑,韩晓棠才放下了心。
九月份,学校开学了,以前刘梅只是代课老师,管的没有那么严,她白天去上课的时候可以把韩晓雪姐弟带到学校,让他们在学校院子里玩耍。
现在转为正式,就不能再带孩子去学校了,好在韩庆军回来了,他就白天在家带孩子。晚上刘梅批改作业,有他看着两个孩子,韩晓棠也不用再来回奔波,更加的清闲。
白天牛棚的活轮不到她忙,晚上也不用再去照顾韩晓雪姐弟,时间空闲了下来。乡村中也没有什么消遣娱乐的项目,韩晓棠无所事事,只能拿起课本好好读书了。
赵鸿给她留下了很多书,而韩庆斌也是知道的,只要不耽误干活,他也就没说什么,只是到了晚上,韩晓棠要是点煤油灯,秉烛夜读,他就嫌弃她浪费,免不了抱怨。
韩晓棠无奈,只得跑去知青点,知青们都是年轻人,喜欢晚睡,和村子里人的习惯不一样。
年纪也都差不多,都是二十左右的年轻人,也能说到一块去。韩晓棠过去,有时候和他们下棋,有时候和谢雅茹一起读书,有什么不会的就可以问她。
赵旭阳和侯亮现在住在牛棚,他不在,韩晓棠很是自在,倒是来的勤了。韩晓棠性格活波爽朗,知青们也很喜欢她,一堆年轻人整天嘻嘻哈哈的,日子过的很是开心。
但魏向东的日子就有点难熬了,经过这么多事,他的伪装被揭的干干净净,知青们很是嫌弃他,对他都是退避三舍,谁也不愿意和他多说一句话。
眼看陈燕都已经显怀了,魏向东无奈,只得带着她,跑去追着队长张永顺死缠烂打。最后张永顺被缠的没有办法,又担心陈燕的身体,怕再出什么意外。只得组织了几个队员,还有几个知青,去挖了些土,用木托模子拓了砖,晾干了,就起了两间房子。
人多力量大,房子终于盖好了,晾晒了几天,魏向东和陈燕就迫不及待地搬了过去。陈燕的身子越来越笨重,不能再拖了,就立即打了结婚报告。
这次张永顺没有丝毫的拖延,立即就批准了,结婚当天,没有一个人去祝贺,新房里冷冷清清的。
但陈燕也没有抱怨,她现在只想赶紧结婚,保住自己的颜面,要不然村子里的风言风语,都快把她淹没了。
魏向东却是满心愤恨,他想娶的是韩晓棠,韩晓棠在十里八村名声好,人缘好。还有韩庆斌,不管人们是忌惮他,还是尊敬他,肯定都会给几分面子。如果娶了韩晓棠,婚礼肯定会办的热热闹闹,风风光光的。
再不济娶了韩晓霞,也不会是这般光景,他不思己过,反而把所有的过错都推到陈燕身上,对她横挑鼻子竖挑眼的,哪里都不满意。
加上陈燕怀孕初期,也不敢乱来,怕对孩子不好,而且她孕期反应很严重,吐的天昏地暗的,无法做什么家务活,这些也都落在了魏向东的身上。
这和魏向东梦想的婚后生活,简直是天壤之别,因此他心中更加恼怒,整天摔摔打打的。陈燕每天战战兢兢的,如履薄冰,两人的日子过的很是艰难。
见韩晓棠整天笑眯眯的,满面春风,看起来更加的美丽动人,魏向东见了恨的牙痒痒的,却无可奈何。
第43章 生机
现在他不仅要忌惮韩庆斌,还加了一个韩庆军,他虽然因伤残疾,一条腿瘸了,走路不是很利索,但当兵的素质还在。
前几天,队里一个二流子,觉得韩庆军残疾了,就冷嘲热讽的挑衅,结果被韩庆军一顿胖揍,打的他满地找牙。
队里的人这下都老实了,韩庆军虽然残废了,但也比他们厉害多了。何况他还有一个护短,而且脾气暴躁的大哥,因此不敢再欺负他,都躲的远远的。
而韩庆军因为自己不在家的时候,韩晓棠不辞辛劳的照顾韩晓雪姐弟,对她很是感激,就特别疼这个侄女,谁还敢欺负她。
一个韩庆斌都让魏向东闻风丧胆,何况再加上韩庆军,因此魏向东看见韩晓棠,虽然又气又恨,却不敢有任何的举动。
日子过的风平浪静,到了九月下旬,玉米成熟了,张永顺就组织队员们开始去掰玉米。
因为能拿整工分,韩晓棠也过去帮忙,成熟的玉米掰下来,平摊在麦场晾晒。田地边缘长的玉米有些嫩,就按人头分了,拿回去煮着吃。
刚摘下来的玉米,甜丝丝的还有一股浓郁的玉米香味,煮熟很好吃,还能充饥,整整好几天,村子里到处都是熟玉米甜香的味道。
等玉米干透了,张永顺就组织队里的妇女们赶紧剥玉米,先用锥子在玉米上拉出几道壕沟,然后顺着壕沟,就很好剥了,但一天下来,手也搓的发红。但想到以后有粮食吃,不至于饿肚子,大家还是干的热火朝天。
韩晓棠以为农村只有麦收春种,收完了玉米,应该就没有什么别的了,结果还是她年轻无知,九月收完玉米,十月稻谷也成熟了。
只是大兴生产队的旱地多,稻田地少,不是很忙,但到了十月末,红薯也成熟了。队员们被组织起来,男人们把红薯运到地窖里存放,剩余的就让女人们刨成红薯片,摊在麦场,还有田间地头晾晒,一时间村里到处都是白茫茫的一片。
晒干的红薯干就分到了各家各户,煮粥的时候放上几片,饭就稠糊些,可以充饥。新鲜的红薯也分了些,可以煮着吃,蒸着吃,或者切成片放在锅的边缘,炕着吃。这个年代的食物虽然品种单一,但人们想尽了办法,换着花样做。
红薯穰也不能浪费,红薯叶子可以用水烫一下当菜吃,叶子下面的红薯杆晒干了,可以当干菜吃,真的是物尽其用,一点也不敢浪费。
收完红薯,到了一十月,天气已经渐渐寒冷,地里的活就少了很多,人们就能忙些别的。队员们修桥铺路,为来年的农活做准备,还要加固河堤,免得雨水多的时候,再冲毁了河堤淹了庄稼。
女人们则闲了下来,就有闲情逸致想些别的了,前半年忙的陀螺一样,也没心思管别的,现在有了空闲时间,便开始操心起儿女的婚事。
丁玉英也不例外,韩晓棠和韩晓刚年纪还小,但韩晓东已经二十了,丁玉英也托了媒人四处的打听,要说一个好姑娘。
最后相中了红旗大队的一个姑娘陈芳,家里只有母亲还有一个弟弟,她的父亲生病去世了。但陈芳很能干,小小年纪竟然也撑起了这个家。
她虽然没了父亲,但丁玉英相中她勤快能干,就带着韩晓东去相亲,虽然没有定下,但也有些眉目。
韩晓棠有点担心,陈芳没了父亲,如果母亲撑不起家庭,加上还有一个弟弟,以后恐怕要两边操劳奔波。但是见丁玉英和韩晓东都很满意,她也不能泼凉水,就默默观望。
牛棚的草储备的差不多了,山间田野的草也枯了,就不用再去放牛,韩晓棠彻底的失业了。她无所事事,就每天和韩晓东他们一起去山上砍柴,准备储存起来,冬天烧火做饭用,还能烤火。
大兴生产队四周群山环绕,山上植被富丰,最多的就是栗茅树,这种树低矮,最多也就一人高,宽大的叶子可以蒸馒头用。
树干可以劈开当柴火用,很耐烧,而且树干中有很多斗米虫,俗称木环,烤熟了特别香。斗米虫白白胖胖,圆滚滚的,烤熟了是焦黄色的,营养丰富,味道还香,连一向惧怕虫子的韩晓棠见了都很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