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同人)[清穿]东宫女官+番外(162)

作者:张佳音 阅读记录 TXT下载

准噶尔军的帅帐就在山顶,而噶尔丹就在其中,抓住统率即可大挫准噶尔军的士气。

福全下令进宫,战鼓敲响,众将士们奋勇向前,杀声震耳欲聋。

大阿哥初次面临此等场面,心中颤栗的同时越发激起血性,也与大清的将士们大声喊“杀”冲向前方。

然而准噶尔军隐藏在骆驼之后,居高用火器攻击下方的清军,左路军自下而上进攻,寸步难行,十分不利。

福全几次下令发动进攻,依然无法攻破准噶尔军用骆驼围成的城墙,士气不免有几分低落。然战场之上,越是如此越不可退却,否则士气大减,福全作为主帅,依旧连连下令将士们进攻。

一时间炮声震天,硝烟四起,血流成河。

几次之后,左路军的将领们便发现,较之准噶尔军,他们不只是地势上不占优势,火器亦不占优势。

准噶尔的火器乃是先前从沙俄进购的最先进的火器,清军却仍然是前朝遗留下来的技术,并未精进,只在大炮和弹药的数量上占优势。

两方僵持,久攻不下不说,大清的将士们伤亡也越发的多,福全一咬牙,下令以大炮为首进行猛攻,无论付出何种代价,势要将此山攻下。

然而噶尔丹确实是一位极具军事天赋的主帅,大清的大炮还未攻上,便见准噶尔军迅速地作出反应,骑兵从两侧冲下,大炮笨重,顿时冲得左路军溃败如散沙。

而噶尔丹的骑兵,除弓骑和刀骑之外,还有持火绳枪的骑兵,似是早有指令,俯冲进来之后,精准地击向大清的将领和前锋。

国舅佟国纲,未能躲过攻击,一枪毙命。

一片混乱之中,也有几个准噶尔铁骑冲向大阿哥,纳兰性德离大阿哥极近,见有一准噶尔长枪骑兵的枪口对准了大阿哥,一跃而起,正正地挡在大阿哥身前。

只一瞬间,他便跌落在地,再无声息。

大阿哥目睁欲裂,长刀一挥,抹了那准噶尔骑兵的脖子,血溅在纳兰性德等大清将士的尸身之上。

大清数位将领战死,军心溃散,众士兵们忍不住仓皇撤退,连许多将领也为保命,召集精兵护于身侧,死伤士兵越发多起来。

大阿哥奋勇杀敌之时,抬头便见远处有一勇猛无比的准噶尔军前锋,每刀下去皆有一大清士兵毙命。

对方似有所感,抬起头,那一张脸大阿哥并不陌生,正是曾经兴安围场之时的准噶尔使者——布日古德。

两人遥遥对视,大阿哥清楚明白地看见他眼中的挑衅,顿时一股怒火涌至头顶,抽出马鞭便甩向几个瑟缩在精兵中的统领,大喊:“今日谁敢退,置士兵们的性命于不顾,动摇军心,爷日后定要教你们不得好死!”

“不准退!”

“为死去的将士们报仇!”

“给我冲!”

而大阿哥抽完人便身先士卒,冲进几个准噶尔骑兵中,悍不畏死。

周围士兵们备受鼓舞,顿时也不再听令保护那几个将领,纷纷提刀箭冲上前,与大阿哥一同拼杀。

恭亲王福全发现左路军的士气隐隐有起复之势,连忙下令骑兵正面冲锋,且要保护好大阿哥。

可战场上变幻莫测,哪里是主帅能够完全操控地,不多时,大阿哥便冲至布日古德跟前,与他正面交手起来。

两人刀刀相撞,铿锵声掩在喊杀的士兵们之下,只从彼此的目光中可知,两人皆有必杀之心。

只是大阿哥虽自小习骑射,又多次随康熙兴安围猎,到底比不过布日古德身经百战,数个回合之后便渐渐显颓势。

不战便死,大阿哥丝毫不退,已经豁了口的刀依旧奋力挥向敌人。

布日古德坐在马背上一个后仰躲过他的刀,右脚狠力踢向他的手肘,而另一只手骤然击向大阿哥的颈间。

大阿哥瞳孔一缩,已是来不及反应,却眼睁睁瞧着那刀尖距离颈间只一寸时,忽然刀刃一转,狠狠地划向胸口。

下一瞬,布日古德一脚踹向大阿哥的腹部,将其踢落下马。

大清的骑兵赶到,迅速救下大阿哥,而大阿哥撑不住昏迷之前,深深地将他那一刻轻视的眼神印在脑海里,倍感耻辱。

深夜,毓庆宫中,容歆猛地从床上坐起,冷汗浸湿了衣襟。

第134章

大清和准噶尔在乌兰布通的这一场对峙成为了消耗战, 而后以清军在炮弹数量和人数上的优势,将准噶尔军团团围困在小红山上。

生拖下去,必定是准噶尔军弹尽粮绝, 是以僵持多时之后, 准噶尔的首领噶尔丹派人向抚远大将军福全求和, 而福全假意答应, 一次拖延时间等援军的到来。

不想, 噶尔丹老奸巨猾,趁着清军降低警惕心, 连夜逃出乌兰布通。

其中有一队准噶尔骑兵断后, 以布日古德为首, 边烧草原边阻击追赶的清军,十分勇猛,最终助噶尔丹逃出生天。

而布日古德先在战场上以一敌十, 又将大阿哥击下马, 又在逃脱之时以数骑伤了大清数十精兵悍将,名声大振于清军之中。

裕亲王福全认为“穷寇莫追”, 最终只追了百多里便命人撤回, 开始收整战场。

大阿哥胤褆失血过多,醒来时已是两日之后,战事基本已尘埃落定,而此时,军报快马加鞭送至京城。

康熙大怒。

即便战事的最终胜者是大清, 可大阿哥受重伤, 清军死伤士兵无数不说, 还折了十来个大小将领, 其中便包括国舅佟国纲及明珠之子, 纳兰性德。

朝野上下皆震惊惋惜不已。

康熙毫无战胜的喜悦,一股火气上涌,病情又重了几分,太子胤礽只得继续代为处理朝务,以及整理安排战后各项事宜。

他几年前代康熙批阅奏折之时,便有心精简规范朝中以及地方大员的奏折内容和频率,这两年屡次监国陆陆续续以太子之名下达了一些谕令,康熙闻听之后皆予以支持。

而此番,战事虽胜尤败,太子有心借此教大清的将士们警惕,使战力得以提升,便提出待众参战将领回京后,改战后一味表功之惯例,递自省的折子总结此战不足之处。

然提议一出,并不似先前细小之事的顺利,不只朝中大臣反对,连康熙也不置可否。

康熙不明确表示支持,便与反对无异,以至于太子颇觉受挫,不免有些郁郁不得解。

甚至连太子一系的有些官员,私底下也对太子表示不甚赞同,太子无人可诉,唯有与容歆倾吐一二。

容歆听完,并未说他所想好与不好,而是问道:“殿下可想过皇上和朝中大臣为何不甚赞同?”

太子敛眉,良久,道:“有所猜测,然我依旧认为,以此为鉴,精进不休更为重要。”

容歆也并不完全了解战场上的情况,并不知此番大清损失惨重究竟为何,但反对者众多,恐怕确实有些考量是太子此提议未能顾及到的。

这是她不熟悉、不擅长的领域,容歆不好随意评价,便只建议道:“您若是坚持,有理有据方可服人,左右众将士们还未班师回朝,正可趁此间好生考虑一番,再作他想。”

太子长长地呼出一口气,“也只得暂且如此了。”

而大阿哥之事传入后宫,惠妃呐喇氏担忧儿子之余,也牵挂产期将近的大福晋,三令五申不得教大福晋知道大阿哥之事,却不想还是未能瞒住。

大阿哥成婚之后,因为种种原因,加之康熙未曾明确准许他开府,便一直未能出宫,始终住在阿哥所中。

阿哥所狭小,宫外大阿哥的府邸建成之后,大福晋便将身边一些伺候的人移至府邸,惟留下两个当初慈宁宫伺候太皇太后的嬷嬷和两个陪嫁宫女。

并非有人特意到大福晋跟前嚼舌根子,而是大福晋心血来潮出去散步时正巧听到了宫侍讨论此事。

大福晋得知大阿哥重伤,一时情绪失控便动了胎气,经太医诊治,倒是稳住了胎,只是她正处于孕后期,腹部作痛的频率较之先前更频繁,偶尔还有少许落红。

惠妃气急,闹了一场,因而康熙下令,清理了一番阿哥所中碎嘴的宫侍,可即便如此,大福晋依旧有了早产之兆。

太子妃与大福晋妯娌关系不错,知晓大福晋卧床养胎之后,眉眼中尽是挂念,只是她如今身子重也不方便去探望,便请容歆走一趟。

“大嫂柔弱,若为顾及我这腹中孩子,定要去亲自探望不可。”太子妃握住容歆的手,殷殷嘱咐道,“姑姑去了,定要代我好好安慰大嫂一番,否则我这心始终难安。”

上一篇:白莲花哄人手册下一篇:他先动的心

同类小说推荐:

耽美作者主页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