阮亭拿起那件天青色的长衫,穿
在身上试了一下,王娘子的绣工自然挑不出什么差错,只是这件长衫尺寸不太合适。
阮亭自嘲的笑了笑,将衣服收起来,放在箱笼的最下面。
这段时日他个头又高了不少,十七八岁的少年,正是抽条的年纪,王娘子是他的亲娘,却没有发现这些变化,依然按照以前的尺寸给他做衣服。
整理书籍的时候,两团帕子从竹箱里滚出来,帕子上浸染着墨汁,其中一条是甄玉棠的。
阮亭捡起那两条帕子,打了一盆水,又拿来皂角,仔细的搓洗着。但墨汁并不容易被洗掉,连换几盆水,甄玉棠的那条帕子上仍然残留着墨渍。
阮亭轻笑了一下,他真是糊涂了,他这是在干什么?
甄玉棠那条绣着海棠花的手帕已经不能再使用了,他却没有扔掉,反而带回来。甄玉棠只是他的同窗,这种举动不该是他做出来的。
阮亭净了手,不再搓洗手帕,将甄玉棠的那条帕子搭在院子里的樱桃树上晾晒,转身回去屋子。
*
午时用膳时,小阿芙嘴边沾了几粒碎屑,甄玉棠准备拿帕子给她擦嘴,突然想起她的手帕在学堂的时候给阮亭用了,估摸着阮亭扔掉了吧。
说实话,和阮亭说再见的时候,她是有些不舍和难过的,她与阮亭成亲十年,这一世,即便她不喜欢阮亭了,也做不到将他当成一个完完全全的陌生人对待。
不过甄玉棠生性豁达,她不打算再嫁给阮亭,便没有必要与他有太深的牵扯。
等出了孝,她就可以挑几个看的顺眼的男子说亲了。
傍晚时,甄远山回府,甄玉棠将阮亭的答复告诉了他,“伯父,阮亭要与李家镖局去苏州。”
甄远山有些遗憾,他很看好阮亭,打算趁着这次机会拉拢他,“ 罢了,本想着他在咱们家的学堂读书,一道同行更方便些。既然他已有安排,也不好强人所难,跟着谁去苏州都可以。”
徐氏接过话,“玉棠,你伯父明日下午出发,你想要捎带什么东西,写下来让你伯父给你带回来。若不是你在守孝,刚好可以去苏州游玩几日。”
甄玉棠也挺想去苏州的,算上上一世,她可好久没有尝到苏州当地的那些美食了,甚是想念。
她
笑了笑,“ 以后还有机会,等我出了孝,到时候阿芙年纪也更大一些,我好带着她一起去苏州。”
第二日,唐苒跟着甄远山一道出发,阮亭则与李家镖局一起。
河水浩渺,风正帆悬,两岸青山葱郁,阮亭立在甲板上,身姿颀长,沁凉的水雾不时扑来,他眺望着前方,最远处碧水青天连成一线。
李石大步走过来,“阮亭,怎么样,你晕船吗?”
阮亭看向他,“还好。”
李石笑起来,“你是第一次乘船,想着你会晕船,没想到你身子骨不错啊!”
阮亭解释道:“我不是第一次乘船,之前从京城回到泰和县,也是走的水路。”
“对,我把这茬儿给忘记了。”李石拍了下脑袋,憨憨笑起来,“给你准备了止晕的陈皮茶和生姜,看来是用不上了。有一次走镖的时候,我遇到一个京城人,他上吐下泻了快一个月时间,最后下船的时候半条命快没了,那人说以后再也不走水路了。”
李石正说着话,突然有人喊他过去,他应了一声,对着阮亭,“那我先过去了。”
阮亭颌首,“好,等你闲下来我们再聊。”
阮亭凝望着澄净的水面,其实他第一次坐船的时候,也是晕船的。
去年这个时间,陆侯爷把陆遇接回京城,陆夫人主张将阮亭继续留在侯府,毕竟是在她身边待了十六年的儿子,虽不是亲生的,可她也舍不得阮亭。再者,留在京城,对阮亭的仕途也更有助力,王娘子也是同意的。
只是不知陆遇对陆夫人说了什么,后来陆夫人改了主意,让陆侯爷将阮亭送回泰和县。
从京城到泰和县,先走陆路,然后是水路,乘船需要二十来天时间。
那是阮亭第一次坐船,望着船底流动的水面,他头晕目眩,面色苍白,躺在船舱里尚觉得不舒服,一动不能动。稍一动弹,腹里翻江倒海。
当时陪在他身边的只有侯府的管家,船上每顿的膳食也不新鲜,日日都是鱼粥、鱼汤,他闻着那股腥味就吃不下。
可是相比于晕船和膳食的简陋,令他消沉怅惘的,是他的养父母。
陆侯爷知道他不是他的亲生儿子后,哪怕政敌用阮亭的性命做威胁,陆侯爷也不在意。
这是阮亭第一次被放弃。
陆夫人先是要将他留在陆府,过了一个晚上,又改了主意。这是阮亭第二次被放弃。
那天晚上,他克制着晕船的不适,走出船舱,躺在甲板上,静静的望着天。
夏风掺杂着水汽钻进衣衫,透着微凉,漫漫夜幕与湖面相连,黝黑黯淡,望不到尽头,不远处三两渔火闪烁摇曳,冷凉而寂寥。
他不再是侯府少爷,这种落差阮亭可以接受,他并非是放不下锦衣玉食的日子,可他想不明白的是陆侯爷以及陆夫人对他态度的转变。
陆侯爷与陆夫人,是他最敬重的父母,而他们俩却一而再再而三的放弃了阮亭,好像十六年的相处只是一场笑话。
种种变故,让阮亭陷入深深的自我怀疑和消沉之中,是不是他不够好,所以他的养父母才会轻而易举放弃他?
加之身体的不适以及在船上无人交流的孤寂,那一段时日,阮亭身上的意气张扬全然消散,如一潭死水般低沉。
回到阮家后,王娘子与阮娴又亲手打碎了他对她们俩的所有期待。不管他怎么亲近王娘子,王娘子最在意的还是陆遇。
他去到甄家学堂读书,来到一个完全陌生的环境,饮食、风俗、身边人的家世身份等,都与京城相差甚远。
他平日总是冷着一张脸,宛若周身覆着一层冰霜,按部就班的来学堂读书,他不知道自己该做些什么,反正没有人会在意。
可就是这个时候,甄玉棠闯进了他这潭死水里。
第19章 只想和离的第十九天
甄玉棠幼稚的在他座位上放蛐蛐,在他的书本上画猪头,还在他的桌子上刻了“冷面阎王”四个字。
甄玉棠就像一枝含苞待放的花,向阳而生,身上有一股灵动与明媚的朝气,在捉弄他的事情上,总是精力满满。
起初,阮亭觉得甄玉棠太过骄纵,每日走在去学堂的路上,他就在想今天甄玉棠又会耍什么幼稚的花招。
甄玉棠的存在,让他一贯的消沉清冷渐渐散去,调动了他的情绪,让他不再想那些不高兴的事情。
毕竟,他每天要应付甄玉棠的捉弄,也是极费心神的,哪还有精力想其他的事。
每日读书时,看到桌面上那歪歪扭扭的“冷面阎王”四个大字,阮亭忍不住轻笑一下,甄家大小姐长得挺好看,只是这一手字需要多练练!
不知不觉,阮亭渐渐适应在泰和县的日子,也渐渐适应甄玉棠对他的捉弄。
他重新恢复了少年郎的张扬与野心,如今,读书是他唯一的出路,他要通过科举这条路,重新回到京城。
甄玉棠无意识的闯进他这潭死水,精力满满的搅动着水面,死水终得流淌。
即便甄玉棠捉弄过他,阮亭对她并不十分厌烦,只是觉得她是一个娇气任性的姑娘。
当然,如今甄玉棠要比以前懂事许多,不再做那些幼稚的事情了。
“阮亭,过来用膳了。”
听到李石的喊声,阮亭回过神,不再想甄玉棠,走过去用膳。
院试一连三日,吃喝都在贡院里进行,苏州府下面的各个县城以及苏州府,参加院试的学子足有两千人,最终录取的仅二百人。
严格检查之后,阮亭进入贡院,这次院试的题目难度不大,但他不可掉以轻心。
两场考试结束后,阮亭并没急着离开苏州。等待结果的时候,他逛了几家苏州的铺子,比较之后,买下了一批花纹精致新颖的布匹,过几日通过李家镖局运回苏州。
泰和县虽是比较富裕的县城,但各方各面还是比不上苏州,这些布匹运回去,省了运费,又可以转手高价卖出去。
回到阮家,侯府的那些东西多半没有带回来,陆侯爷给了他几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