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全家都是穿来的(746)

作者:YTT桃桃 阅读记录 TXT下载

看破不说破。

他家少爷自小就喜欢这个调调,要的就是这个感觉。

自己无需多说什么,让外人看到少爷的身边人就知晓,被伺候的主子爷,不可侵犯。

他能从一众小厮中脱颖而出,靠的是忠诚吗?

不,国公府养出的家丁,各个忠诚,这个,谁都不少。

他靠的是揣摩得透彻。

这不嘛,陆畔坐稳后,顺子看了眼亲卫首领。

这些亲卫军们齐刷刷站起身。

顺子和亲卫们连上马拽过缰绳的动作都是一样的,傲然的坐在马上,目视前方。

车架动了,护送在车架旁的前两排亲卫军轻轻一夹马腹。

后面等待的亲卫们,拽紧马绳原地不动。

直到间距拉开,中间两排的亲卫军也轻轻一夹马腹。

方阵一般,无论从哪个方向看,都是齐刷刷的。

各府夫人们是先目送钱氏那台相对不太起眼的车离开,听到煜亲王说“岳母先行”,纷纷心头一梗。

哪怕和钱佩英平日里关系不错的刘守备刘夫人,也心里一动。

她要是有位王爷女婿,女婿要是让她的车辆在王架前,她都得……

实在是太……

紧接着,这些夫人们又行礼目送王爷上车。

王爷旁若无人的,就像是她们不存在一样,从上车到落座,连看她们一眼都没看。

只顾指挥岳母的车,关心宋知府的那个侄儿。

这一出出,一幕幕。

今日在场的夫人们,已经不知道该说什么了,心情太复杂。

乱麻一样。

尤其是曾讲究过宋知府女儿高不成低不就的夫人。

而此时,那车队,早就走远了,马上就要拐弯,夫人们还没有人出声,也没有人提出咱们也走啊。

目之所向,全是在望着离去的王爷车架。

今日,沿街开铺子的百姓们也傻眼了。

知府夫人的车辆,她们认识。

宋知府,那没说的,百年难遇的好官。

宋福生这口碑啊,黄龙官员啥都不羡慕,一向最羡慕宋福生在百姓中的威望。

他们就纳闷了,宋福生又没怎么和百姓接触,百姓们是靠想象的吗?愣说宋知府亲民。

由于宋福生的好口碑,百姓们自然也认为,知府夫人,人也非常好。鸳鸯配成双嘛,好人配好人。

他们还举例呢,在茶铺子里说话,说知府夫人在哪里买东西,从来都不摆官太太的谱,而且打门前过,从来都是车速慢行。

老百姓们就说:哎呀,你看,多体谅咱们,少有的好夫人。

这不嘛,此刻认出知府夫人的车辆了,后面跟的却是看起来比宋知府还牛逼太多的车架。

有那脑袋活的老百姓就寻思:

妈呀,传闻王爷来啦,这是王爷吧。

可王爷咋后行。

为啥呀?

除非有一种可能,受儒家思想,你甭管啥身份,你也得注意一些,敬重长辈。

知府夫人能是王爷的什么长辈?

有老百姓一拍大腿:明白啦。

急忙满脸兴奋与身边人耳语几句。

“能是吗?”

“指定的!”

而且老百姓们可不觉得宋知府的千金配不上王爷,压根就没往那上面琢磨。

他们认为,都知府了,官多大呢,管理他们这么大一个城的父母官。那知府家的千金是很珍贵的,真正的千金难求。

配王爷好哇。

配王爷。

这才是理想中的一对儿。

莫名的有些兴奋,好般配。

就是,王爷,您能赏个脸露面呢,想看看是长啥样的王爷配俺们黄龙知府的千金。这样想象起来才能更有画面。

钱佩英坐在车里,忍啊忍,到底没忍住,笑了。

柳夫人侧过身看她一眼,也憋不住脸上浮出笑意。

有些默契,不必言说。

俩人对视一眼,后来,索性笑出了声。

“佩英,与我说说心里话,感觉怎么样,不准再糊弄我。”

钱佩英捂着心口,满脸笑意扭头看向柳夫人,“说真话啊,那我可说了。我为老宋,说实在的,为了让他能好好做官,总不能都得罪了吧,好些事儿都忍。今儿,姐姐,我得张狂一把。”

钱佩英忽然昂扬起脖子,一句一字道:“扬眉吐气。”

痛快极了。

高不成低不就,这话,她可没忘。

说她什么都行,可讲究她家茯苓,是刺痛一位母亲的心。

今儿,她的女婿要什么有什么。

看谁还敢说,她女婿就能撕烂她们的嘴。

第八百四十八章 宋福生:我看你是吃饱撑的(两章合一)

罗通判从宋福生的办厅堂出来。

刚才,大人和他聊半个多时辰,特意嘱咐他,让他督促陈年的狱讼之事。

有些案子,至今没破,宋知府让他翻出来重新听断,看看还能不能寻到蛛丝马迹。

黄龙,不能只抓财务税收。

被害家属在眼巴巴等着。

还有陈年的一些案件。

大人说他看过案卷,认为有些案件存在问题。虽犯人都已经被徒刑后死了,或直接死在狱中,但当初当事人喊过冤。

这都属于历史遗落问题。

总之,让他督促,如若真有冤案,必须昭雪。

哪怕那些人已经死了,也要去重新审理,还百姓公正。

罗判官曾被宋福生鼻子不是鼻子脸不脸的骂过。

按理,他应该记仇,比其他官员更反感宋福生。

罗判官这个职位,判官,有观察之责,有资格给皇上奏报宋知府不妥当之处。

但他不敢奏报,黄龙上下有资格的官员都不敢。

宋知府占圣心,谁知道瞎奏报会不会给自己搭进去。

当然了,他心里也没想过奏报。

因为他服气。

罗判官以为妻子那事过后,宋知府骂的那么狠,骂完他,还会给他穿小鞋,所以他兢兢业业做好本职,别人到时辰下职,他总是在府衙继续忙,就怕宋知府挑错。

实际上,并没有。

那事儿,宋大人骂完他就拉倒,再没提过,还一如往常给他安排事宜,并没有架空他,没有安排其他人接替他掌管的事宜。

像今日,罗判官再一次服气。

因为以前,他就对上一任知府提过一嘴,说上一任判官签审的几个案情有问题,上一任知府笑了一下,拍了拍他肩膀。

他懂。

上一任知府就差明说,上任的事儿,我们都是新任,别没事找事。

冤案错案翻出来,错案率高,对谁都不好。

可宋知府却在忙完粮草赋税,忙完土地整改,忙完钱粮稽查等等政令后,马上就翻那些陈年旧案,甭管是哪一任留下的问题,都打算给捋清,他心里是很佩服的。

昨日,他们看到王爷和宋知府相拥,刘守备感慨颇多,非要去他家吃饭。

他俩人私聊。

刘守备说,宋知府真可谓顺水顺风,运旺时盛,这又添个王爷,简直安如泰山,一步登天。

更何况百姓都称赞。

看着吧,日子一到,钦差来考核,都得说宋知府好,就是没有极好二字,要不就得极好。

做官的,哪能不嫉妒。

嫉妒不起来被王爷抱,还不能嫉妒这事儿?

这声好很难换的。

要知道有那老百姓是刁民啊,有多少不敢当面骂,在心里骂他们狗官。

罗判官当时在心里想:自己还真不嫉妒。

或许别人没看出来宋大人是怎么得民心的,他却看出来了。

宋知府总是站在百姓的角度处理政务。

像这错案,宋大人就说,当事人死了,亲人不还活着。

咱们无非就是麻烦一些,考核的时候错案多一些,又能如何。

给他们个公正,要不,几代人都抬不起头来。

秦主簿目送罗判官一脸钦佩的离开,心想:

那是,谁和他家大人接触日子长了谁佩服。

自己早就五体投地了。

秦主簿急忙拎着热水壶敲门,给宋福生添茶。

“大人,夫人回来了。”

宋福生连头都没抬,继续翻阅手里的奏报,得知佩英回来,并不稀奇。

他没空去接,却会嘱咐手下留意佩英是否平安回家。

“恩。”

“大人,王爷的车架跟在夫人后面,随夫人一起回了后衙。”

这回宋福生抬头了,微皱眉看向秦主簿:“闲得慌是不是?你没事儿派人跟踪王爷作甚,胆肥了。”

上一篇:我靠美颜稳住天下下一篇:暴君攻略

同类小说推荐:

耽美作者主页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