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全家都是穿来的(381)

作者:YTT桃桃 阅读记录 TXT下载

“盛夏晌午,烈日炎炎,我祖母、我?姐,咱祖母在村里熬奶豆腐呢,我爹带一帮木匠在家破木头,大伯在掂大勺,我三叔更厉害,他干脆进城了,咱家也没有人在地里干活啊?”

给宋茯苓都气笑了:“不许抬杠,领回精神,现在地里的你不叫伯伯叔叔吗?”

宋金宝偷瞄了眼姐姐严肃的脸,紧张地咽了咽吐沫继续道:“伯伯叔叔却还在劳作,他们的汗珠子滴入了泥土里。有谁想到,我们等会儿要吃的干饭,粒粒里面都掺着他们的汗水,不是,姐?”

“你又想说什么。”

“那饭得多味儿啊。我也没吃出来汗味儿啊。”

这话题可是引起共鸣。

小豆包们立即针对粮食到底有味没味展开热烈讨论。

正方同学代表钱米寿。抛出有力证据:“有味,姐姐昨日刚教过,大白馒头喷喷香,伯伯叔叔种的粮,春天育苗又插秧,夏天还要地里忙,我们吃饭要注意,不要乱洒米和汤。味儿,香。”

反方同学:“你别狡辩,现在是说臭味,汗味。”

还有和稀泥的,宋丫丫小小丫蛋招手问宋茯苓:“姐姐,啥时候上挖野菜的课呀,我稀罕学那个。”

给学前班宋茯苓阿姨气的呀。

田里干活的的汉子们却一个个笑了起来。

团长家这些娃子们都与村里娃不一样。

听说,任三叔他们研究过,要不要将村里六岁以下送来一起念书,管是学没学到啥呢,听着说话一套一套的就出息。就不知该如何张嘴让团长闺女给帮忙带孩子,所以虽眼馋,但没好意思提。

此时有一人也在注意着,任族长。

眼下山边荒地是由任族长在督工。宋阿爷是带着自家人在山上开荒。

这几天,任尤金每天都在观察这些孩子。甚至娃子们一到,他就刻意往这面凑。

发誓过,不再教任何学生,可是?

还有几个人也离老远在看宋茯苓,马老太她们。

马老太就纳闷了,她带领奶豆腐队,小孙女带领大列巴队,同样管理一大帮人,咋就把她累够呛,小孙女却一天天跟玩似的。

第四百七十六章 你家孙女是金子做的?

我说,你小孙女还会画画呀?“九嫂子用胳膊碰了下马老太稀奇问道。

马老太望着远处支起画板子的小孙女笑,眼角笑出了褶子、

她微扬着头:“恩,琴棋书画,都会。”

其实,以前马老太纳闷过,是啥时候学的啊?

问老三两口子,那两口子都说,“一直学来着,打小就学。”

那咋不教教针线活啥的呢。

过日子有用的一点儿不会。

这么大了,缝个小衣找几个姐姐。人缘倒是好,谁都给帮忙做,别以为她不知道。

至于上山砍柴那更是,孙女拿着镰刀一副笨样,你看胖丫干活,能给你累够呛,会让你情不自禁的就吼出:“快别干了。”一看就知,没下过地、没砍过柴、没挖过菜,草菜不分。

其实不止马老太认为三儿三儿媳妇没正行,竟教些没用的,小小农女,学那些作甚。

就连葛二妞那几位老太太,最初也都是这么认为的。

可挡不住宋胖丫会独家绝活:能挣银钱。

甭管是做点心、黑列巴还是奶豆腐,这都可以通通称为会挣钱。

你就说服不服吧。

这手绝活,就能给她们的嘴堵的严严实实。

并且极其认同宋福生那番话:“人有长板短板,这世上就没有十全十美的人。这方面不擅长,那方面就会格外突出。”

恩,太有道理了。

整的这些老太太们头回听到这番说辞时,第一反应竟是:要是家里的姑娘们都能在挣银钱方面格外突出该多好,那样的话,即使都不会拿针线也没问题。她们给缝呗。

此时,村里跟着一起过来送奶豆腐的婆子们一听,不止画,还琴棋书画?

都没敢质疑,你看人家奶奶那副骄傲的神情,就知说的不假。

九嫂子:啧啧啧,团长的闺女,将来不得比她大孙女嫁的还好啊?

大白胖娘们翘脚望了望:“大娘,听说人家都画花呀草啊,那你小孙女坐大地里那是画啥呢。”

其他婆子们:“是啊,大地里有啥可画的?”

王婆子抢过话,一脸你们没见识的样:“那叫写生。”

王奶奶你可真棒,听蒜苗子瞎嚷嚷提一嘴就能记住。

宋茯苓确实是在画一幅纪实图,任家村的劳作图。

大地里,好些汉子在种地。

画里,有的汉子在捶腰,有的汉子始终推着宋福生改良的农具。有的汉子在用脖子上的巾子擦汗。

也有汉子一边手不停拍打着土坷垃,一边站在拢沟里回眸瞅在认认真真描字的小娃子们笑。

每天,宋茯苓画画就是小豆包们描字的时间。

之前,甭管上课多闹得慌,到了要费纸费笔墨写字的时间,小豆包们都会很安静地坐在矮木凳上,将课本放在用大凳子当临时课桌的“小桌子”上,一个个古代小孩在认认真真地写。

一纸一墨都是钱,卖的可贵了,是爹娘挣的血汗钱。

画里,离这片大地的不远处是任家村的河。

河边筑起“摩天轮。”

那摩天轮做的很粗糙,一看就知那吸引风力的扇叶勉强只能对付用,绑舀水桶的绳子也很不均匀,纯手工打造。

清凌凌的河水随着风车被搅动起来,哗哗的水,倒进流水槽。

宋茯苓正在画天边残阳,一山松柏当背景。

就在这时,送饭的妇女们来了。

宋茯苓让小豆包们不许分心接着写,自己却停下画笔。

眼神随着老妈、二伯娘她们赶着牛车的身影移动。

妇女们艰难地在地里赶着牛车,手里攥着长鞭,车上装着一桶桶饭食。

东北风哗啦啦的吹,吹乱了这些送饭妇女们头上的巾子。

宋茯苓心想:她一定也要将这一幕画进去,画那被风吹起的巾子,画那些女人被春风吹皱的脸。

画她们到了地头,敲着木桶,少了女人家的羞涩,只有爽朗的笑容,手里拎着葫芦瓢大嗓门喊道:“开饭啦!”

十里八里都能听到。

那亮堂堂的嗓门响彻在这片黑土地上,一方水土养一方人,带劲儿。

宋茯苓笑着扭过头,一瞅自个的画板子笑容消失。

说消失就能消失。

太惨了她的画板,太惨了画纸。

想画一幅完整的画要靠拼凑,没有那么大的纸给她画。

与此同时,九嫂子她们跟着马老太她们,头回下河对岸这伙人的地窖。

再次深刻感受到“团长闺女”的特殊。

葛二妞:“你别碰,那都是冰。”

村里跟来的婆子:“你们存这么多冰干啥。”

那谁知道胖丫要干啥,反正你别碰。

大白胖娘们吸着鼻子,凑到地窖里几个摞的高高的木箱前:“这里装的啥呀?”

宋二婆子告诉她:“胖丫的奶冰棍。”

“这么多?你们还会做冰?”

“恩,小娃子多呀。”宋二婆子一副理所当然的样子。

马老太正在组织大家,将小孙女存的那些奶酪啊之类的,一个个油纸包的往柜子上摆,里头包着一块块也看不到是啥。

九嫂子实在忍不住了说道:“我去你家看过,屋里头都没啥柜,地窖里竟然摆这么好的柜?咋从上面抬下来的呀?真是服气你们。”

马老太说:“那能一样吗?我小孙女这俩窖里摆好些好东西呢,不用柜子哪能行。”

听听,她孙女的窖,还俩。

“全是吃的吗?”

“啥都有,谁知道她都放啥了,你们也别给瞎挪,她该找不着啦。将这些装冰的往那面挪挪,咱们搭个架子,奶豆腐摆好就上去吧。”

村里跟来运货的妇女婆子们,只一个感觉:

我的天,太惯孩子。

这要是换成她们家的丫头,就得揍她。

啥活不干,不砍柴不搂草,不背着小弟弟小妹妹哄娃不在家帮老娘煮饭,坐大地里头血生也就算了,还敢搞特殊。

这些妇女们终于将拉来的奶豆腐摆完爬上地窖,恰好宋福生回来了。

“那面摆不下啦?”

“啊,折腾折腾存一些放这面,你手里拿的那是啥?”

宋福生回答老娘:“系脚上的猫爪。”

上一篇:我靠美颜稳住天下下一篇:暴君攻略

同类小说推荐:

耽美作者主页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