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秋二三事(22)

作者:青梅煮酒话春秋 阅读记录 TXT下载

姬息姑脸色凝重,然后长叹一声,纵使无奈也只能如此了。身份有别,他虽然身为国君,却不能不分上下尊卑,罔顾礼法将阿母的神主送到祖庙。

“阿兄,君氏会变成最大最亮的星星在天上看着你的。”姬允观察着姬息姑的神色,决定做出一个善举。于是他伸出两个小手臂抱住姬息姑的大腿认真地说道。

姬息姑正待说话,却听到姬允说了这样一番孩子气的话,显然是愣住了。

过后,他点了点头,温声说道:“阿允,兄长相信你。”

姬允又撇了撇嘴,这语气分明是在哄他的,难道他说错了吗?阿母不会骗人的,阿母曾对他这么说过,这话一定是真的。

看着姬允认真地小模样,姬息姑忍不住伸手抚了抚姬允的小脸。

“对,阿允说的都是对的。”姬息姑如是说道。

听到了满意的答复,姬允骄傲地扬起小脸,他认为自己成功地安慰了阿兄,不由得对自己赞赏不已。

伤痛总会随着时间的逝去逐渐冲淡,姬息姑已经受了多次伤痛,已经习惯了忍受。他现在是一国国君,必要要尽快从伤痛中走出来。

至少在外人面前,他又恢复到了原来的样子,若说有什么改变,那就是越发稳重了。他有他的底线,若是别人越过了这个底线,等待那人的必然是姬息姑的怒火。

是的,姬息姑从来就是个正人君子,还是个有脾气的正人君子。

四月,鲁国基本上并没有发生什么大事。

姬息姑闲来无事,将手下人递来的竹简仔细查阅了一番。这上面汇集了郑国的各种小道消息。

据说姬寤生在周朝受了一肚子气,他认定周天王都是出尔反尔的人。他明明为周朝做了很多事情,处理了各种繁杂的事务,到头来却被周天王猜忌,把权力都分给了虢公。

不仅如此,周天王还慢待于他,分明是想把他赶出周朝!

姬寤生可不认为自己是个善良大度的好人,就凭过错在周天王这一面,他是有理的,怎能被人欺负了不还手?这可不是他素来的作风。

他越想越生气,决定要给周朝一个教训,让周朝上上下下的人看着,他姬寤生可不是好惹的。人犯他一分,他绝对要返还十分!

一个计划已经隐约生形,既然周天王敢来暗的,他就敢来明的。说来周天王之所以出尔反尔,还不是惧怕郑国的强大吗?

既然周天王翻脸无情,不念旧情,半点儿颜面也不给他,他也就没必要顾忌周天王的脸面了。

他召来心腹祭足。

祭足是个亲近国君的臣子,他是姬息姑一手提拔的大夫。

“请大夫为我收获温地之麦!”姬寤生挑眉说道。

温地,是王畿之地。这个季节麦子已经熟了。

祭足对国君的命令向来是最先拥护的,他立刻回答道:“臣必得到温地所有的麦子,不留一颗麦子给周朝!”

当新任周天王姬林得知郑国的大夫祭足带兵割光了温地的麦子后,他气得摔了几个青铜器物。

“此子小肚鸡肠、睚眦必报,幸亏他已离开洛邑,祸患已除,否则不谷之颅都不知被他何时砍掉!”姬林胆战心惊地拍了拍胸脯,自我安慰道。

姬林以为此时就算过了,从此周郑互不相欠。

谁料,姬寤生并不肯就此罢休。

秋天,他又派又祭足割了成周之地的谷子。成周也是王畿之地,在洛邑东四十里处。

姬林原本就憋着一肚子火,眼下见此情景,更为恼火。他气愤地说道:“姬寤生真贼子也,不谷恨不能将之赶出郑国,让他成为野人,饱受饥寒,乃至绝望而死!”

鲁国。

姬息姑收起了手边的竹简,召来他的近臣胥。

“周天王与郑公,孰对孰错?”姬息姑发问道。

胥略一思考,答道:“蒙君上信赖,胥自当将心中所想呈现于君。周郑彼此都有错处,从交换人质之事就可看出二者诚心不足。若心存信誉,行必践言,纵使双方均无人质,何人能间之?野草、野菜、竹器、积水皆平凡可见之物,尚能献鬼神、进王公,何况君子互相取信、依礼行事,人质岂非毫无用处?《诗》中有很多重信之言,比如《国风》中《采繁》、《采蘋》,《大雅》中《行苇》、《泂酌》等篇。周郑若读斯书,岂不见羞?”

姬息姑对胥大加赞赏,他欣喜道:“胥真乃君子也,君子之言不谷甚喜!”

第二十章 周使求财

姬林即位后,他开始准备为周平王办理身后事。

接着,即将举行含襚礼。

所谓含襚礼,即送死者助丧之物。比如周平王口中要含的珠玉和身上要穿的衣服。这些都需要诸侯来送,诸侯若是送来也是一种礼,若是周王无礼于诸侯,刻薄寡恩,诸侯不送也没什么说道。若是诸侯不送,周朝更不能主动去求,否则,那就是无礼行为。

周平王一向行事不着调,大的诸侯国都不怎么待见他,此时又怎么会想着主动送助丧之物呢?

鲁国对上回周平王迟了一年以及提前送君夫人助丧之物颇有微词,更不会为了周平王破费。郑国以及和周朝关系僵持到了极点,能不敌对都已经不错了。

虢国只是个小国,国力有限,虽心有余而力不足。

姬林不舍得他私库中的财物,只好把目光瞄向了周朝的公库。

管理周朝财务的大夫满脸沮丧,由于周朝本来就日渐衰败,而周天王又奢侈惯了,财务已是入不敷出,真的拿不出像样的物品了。

这时周朝大夫武氏出了个主意,他建议派人去鲁国索要财物,反正鲁国国君看起来并不威严,又一向持礼,谅来也不敢违背周天王的命令。

姬林一听正合他意,立刻同意了,并把此事交由武氏全权处理。

武氏让他的儿子出使鲁国。武氏子没有爵位,也没有官职,只是一个担有天王使者的白丁,他受父亲之托只能前来鲁国。

他并不是武氏唯一的儿子,家中兄弟颇多,他是嫡长子,将来可以继承武氏的大夫之位。此次出使鲁国也是一种锻炼。

姬息姑听闻周朝派使者前来,忍不住皱了皱眉。这个时候周平王应该还未举行丧礼,莫非使者是前来索要助丧财物的?

他可不情愿给周平王准备这些物事,周使最好怎么来的怎么回去。

武氏子并没有受到热烈的欢迎,鲁国人对他态度淡淡的,让他有些不知所措。然而他自幼是被当成继承人培养的,行人辞令也有良好的训练。

他干咳了两声,试图让自己不再尴尬。

终于,他被姬息姑召见了。

姬息姑先是客套两句,然后才询问武氏子的来意。

武氏子这才淡定下来,将早已想好的话说了出来,每句话都很清晰明了,总共只有一个意思。那就是周平王将要举行丧礼了,但助丧之物欠缺,希望鲁公能够填补一二。

一席话说完,他偷偷瞄了一眼姬息姑,明显对方的神色一点儿也不好看,他心中突然变得忐忑不安。

姬息姑面无表情,心里有些气闷,果然每回周天王派使者前来都没有好事!

他声音有些低沉,暗含怒火,“大夫所言不谷已知晓,然鲁国近来诸事颇多,伯姬嫁入纪国时带去不少嫁妆,国库也正值空虚之时,怕是有心无力。”

武氏子暗思,这分明是推托之词,怎的女公子就能搬空鲁国的国库,这岂不是笑话一个?不行,他得完成任务,否则差事办砸了,无颜面对阿父。

他哪里肯妥协?一边暗暗埋怨姬息姑吝啬小气,一边苦着脸道:“外臣授命来此,若鲁公执意推却,我却好生为难。”

姬息姑冷笑一声道:“郑国素来同天王亲切,何不去向郑国索要?”

武氏子一听,却不好把周郑之间恶劣的关系向姬息姑说明。他语气颇为苦恼,哀叹道:“外臣来鲁,实非得已。昔日周公在时,周朝何等强盛,吾等永世不忘周公大恩。愿鲁公沿袭周公遗风,好歹让先王丧事体面一些。”

话已经说到这个地步,武氏子也算舍尽了颜面。

沉默了一会儿,姬息姑只好答应下来。

他命人在国库中挑选了上好的珠玉以及服饰,打算将正礼交给武氏子,也算全了鲁国对周朝的忠诚。

然而武氏子并不满足。

同类小说推荐:

耽美作者主页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