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秋二三事(10)

作者:青梅煮酒话春秋 阅读记录 TXT下载

离忧行礼完毕,才陈言:“寡君遣臣前来贵国求成,臣闻《诗》云:‘北风其凉,雨雪其雱。惠而好我,携手同行。其虚其邪?既亟只且!’”

这是《诗》中《北风》篇的第一章,离忧念了这章就在暗示鲁宋两国要和平共处,希望宋国君不要再犹豫,要尽快答应鲁国求成。

子和也不犹豫,直接点头道:“鲁国君果然是至诚之人啊,不谷亦闻《诗》中有言:采采芣苢,薄言捋之。采采芣苢,薄言袺之。采采芣苢,薄言襭之。”

离忧听后大喜,再拜道:“宋国君美意,外臣定然尽快回禀寡君!”

只因他听出了子和所吟的《诗》正是《芣苢》篇的后三章,正是应和之意。

子和接着说道:“结盟之所就定在宿国,希望贵国在下个月能如期前来。”

离忧自然点头应允,派人火速前往鲁国告知国君。

不久后,姬息姑收到了消息,很是满意。他赞叹道:“离忧此人,才能卓著,此去宋国,果然不辱使命!”

宿国,就在齐国的南部,是个风姓国,爵位最低。现任宿国国君风谨是个谨慎守礼之人,与四邻相处甚安。

姬息姑很快想好了与会的人选,连睿这个人虽然只是鲁国的一个官职较低的人员,却长于辞令,此去宿国必然能够完成使命。

九月,连睿和宋国的大夫在宿国结盟,鲁宋两国的关系从此变得友好,至少在近期两国不会发生战事。

姬息姑这才长舒一口气,解决了宋国这个隐患,他感觉轻松多了。

然后他又去寻姬允,他要让姬允全心全意依赖他这个兄长,两兄弟之间断然不能有隔阂,这是他一直坚持的事。

这时,姬允正在和姬尾在一起玩。姬尾是先君侍婢所出,平日里被拘得很紧,好不容易偷跑出来,正好被姬允碰个正着,于是他只好陪着这个小霸王一起玩了。

“阿允,你在和阿尾一同玩耍啊。”姬息姑有些吃惊,同时也为姬允高兴,弟弟终于有了玩伴。

“阿兄,你今日无事?”姬允乍一见到姬息姑,疑惑问道。

姬尾在旁诺诺开口道:“兄长!”

姬息姑点了点头道:“正是无事,才来看看你们。”

姬允眼珠子一转,赶紧说道:“那就多你一个,你也要陪我一起玩!”

自然,姬息姑格外宠溺地点头应承了。

第九章 改葬惠公

姬尾眼巴巴地看着两个兄长的互动,眼睛眨了眨,也不敢说什么,总觉得自己在这里是多余的,却又不敢挪动半步。

这时,伯姬和叔姬正好相伴着走了过来。她们俩看起来是对相处得很好的姐妹,一路走来有说有笑的。

伯姬和叔姬先看到了姬息姑,然后行了一礼。她们转眼看到了姬允,这时两姐妹的态度非常不同。

伯姬只是淡淡地问候了一声,她一向支持姬息姑,虽然内心不满先君把国君之位传给了姬允,却暗自庆幸姬允还小,现在姬息姑大权在握,和真正的国君没什么两样。

至于叔姬,姬息姑觉得这个妹妹性格太过娇纵,不如伯姬端庄贤良,他平日也没有过多关注过她。

叔姬为了寻一个靠山,就早早地把视线放在了姬允的身上。她是个有些心机的女子,自然最爱权势。

只见叔姬柔声问道:“允弟近来可好,让阿姊看看你又长高了没有?”

姬允对叔姬并不讨厌,他觉得这个姐姐很温柔很可亲,也就很给面子的点了点头,他以后可是个大人物,以后长得一定比兄长还要高!

这得意的小模样带着一种可爱劲,让姬息姑忍不住抱了抱姬允。

“来,举高高!”姬允不客气地扒着姬息姑的肩膀说道。

闻言,姬息姑乐得开怀大笑,立即把姬允举起,转了一圈又一圈。

忽然,叔姬提起一事,语调听起来有些伤悲。

“君父那时刚走,战事又紧,连个葬礼都是草草举行的。妹妹听闻前不久周天王又送来助丧之物,不知兄长可有意再次举办一场隆重的葬礼,也好宽慰君父,让君父走得更加安心。”

此话一出,气氛变得凝滞起来。

姬息姑略微一怔,然后才开口道:“是该如此。”

伯姬狠狠地瞪了叔姬一眼,她就知道这个妹妹颇有算计,此次估计打着扶植姬允的算盘呢。若是改葬先君,姬息姑并非先君所立国君,并没有主持丧礼的资格,而丧礼的主持之人除了姬允再无别人。

姬允眼圈一红,终是忍不住嚎啕大哭。

姬息姑也不敢再多想什么,连忙开始哄劝。

倒是叔姬没有丝毫动作,只是眼睛直视着远处,半点儿忧伤的样子都不见了。

“阿姊莫怪我多嘴,我这也是一番好意。”叔姬终于转过头来,娇声说道。

伯姬仔细地打量着叔姬,语气十分严厉。“好意未曾见到半分,倒是让阿允难过至此,你这个当阿姊的也不过如此!”

一听伯姬如此训斥她,叔姬顿时不依了:“允弟那是孝心所致,我这做阿姊的难道不疼爱自己的弟弟吗?”

伯姬刚刚只是吓唬叔姬一下,让她有所收敛,没想要故意针对叔姬。毕竟她为长,有责任教育自己的妹妹。

她和叔姬并非一母所生,虽然这个妹妹有时候很让她头疼,她也只能安慰自己,不必太过严格,从大面上过得去就行了。

好在姬息姑已经哄住了姬允,姬允已经不再哭泣了。

此时姬允也没了玩闹的兴致,大家也都各自散了。

不久,叔姬快步追上姬允,然后蹲下身子凑到姬允的耳边,神秘兮兮地说道,“允弟,这次你一准儿能出现在大夫们眼前,好让他们看看,谁才是真正的鲁国国君!”

姬允貌似没有听懂,不悦地嘀咕了一句,叔姬没有听清。

由于宫中耳目众多,叔姬也不好多说,只能一步三回头地离开了。

转眼到了十月十四日,姬息姑已经和大夫们商定,这一日改葬鲁惠公。

思及自己尴尬的身份,姬息姑不敢以丧主的名义出席丧礼,更不能在丧礼中出现,原本有一肚子话却生生哽在喉咙,各种心酸却无法吐露。

只见侍者快步走来,低声禀报道:“君上,卫国国君前来参加葬礼。公子允已经穿戴整齐,已经前去主持丧礼了。”

姬息姑默默地点了点头,虽然很遗憾不能前去参加君父的改葬之礼,阿允此去也能代替他的一番心意了。相信君父看到阿允,一定会好生欢喜。

他觉得时间过得很漫长,他还有很长的路要走。肩上的担子越来越重,不过他并不觉得太过辛苦,能替阿允分担一些事物他心甘情愿。相信日复一日,年复一年,阿允总会长大,到那时他将国君大权还给阿允,也无愧于列祖列宗。

如姬这时前来求见他,想必是要宽慰自己吧。姬息姑嘴角微微一扬,心里感到一阵熨帖。有女如此,也不枉此生了。

很快,如姬快步走了进来,抬眼就去观察姬息姑的神色。

如姬知道君父一定是在强颜欢笑,她实在看不过去,眼中的心疼逐渐加深。想着想着心里一酸,忍不住落下泪来。

“如儿,不必伤感。”姬息姑缓缓说道。

如姬扑上前去,靠在姬息姑的怀里哭泣道:“君父,你明明做了那么多,吃了不少苦,为何却要承受这样的尴尬?”

姬息姑一边轻轻拍着如姬的背部,一边劝道:“如儿,你可知道鲁国虽为一小国,缘何立足至今?”

如姬点着头道:“鲁国是礼仪之邦,只要礼仪尚在,各国莫敢来侵。”

姬息姑赞同道:“如儿,我知你速来冰雪聪明,自然是知晓这些道理的。为父虽掌鲁国政务,却依然要受礼法的约束啊!”

“可是,这对君父并不公平!”如姬抽泣道。

姬息姑摇了摇头道:“先君周公之所以制定礼法,就是为了让人识得上下尊卑,认清自己的位置。如今为父虽然身份尊贵,却要比阿允身份低微。这一点不谷早已看清,断不敢越礼而为,平白使鲁国蒙羞,使阿允伤心,使国人发指!”

如姬叹道:“君父是真君子,自然不能越礼。可是那些大夫根本就没有几个对您忠贞的,一个两个的不听您的命令,您却无力阻止。今日过后,怕是您的威仪更会受损,我怕……”

同类小说推荐:

耽美作者主页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