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一次拿出书本,他也不觉得竖版古文之乎者也让人为难了,在他眼中,如今这本书不再是简单的书,而是他需要功课的一个小目标而已。
背书的技巧不多,多读,读流利,抓住关键词,记住注释和翻译加以理解,按照理解和关键词来背诵,这就简单多了。
如果有条件的话,一边大声读,一边手中写,身体多个感官一起使用的话,背书效率更高,当初他就是靠着这个法子,将整本字典都背了下来。
这么想着,苏凤章放开嗓门开始朗诵,一直读了三遍,读得流利了,重点也画出来了,对着上头苏典吏和苏宗章的注释,内容也理解的差不多了,才真正开始背诵。
一开始,苏凤章的声音还有些磕磕碰碰,时不时就要停下来,不是因为字不认识,就是不太明白这句话是什么意思,觉得拗口。
但几遍下来,他的声音就变得流利起来,即使还未能背诵,但读前一句的时候,脑子里头就能记起后一句,这可是极大的进步。
这种变化是十分显著的,就连外头没有读过书的苏赵氏听了也频频点头,对身边的白姨娘道:“我就说凤儿是个读书的料,这不就读得挺好的。”
白姨娘听着也觉得好,还把苏兰章抓了过来,说:“别老是在院子里头瞎玩,二郎读书的时候,你就坐门口听着,这听的多了,说不准也能背了。”
苏赵氏一听,觉得苏兰章坐在书房门口的话,也能帮忙盯着二郎一些,免得他想出折腾自己的法子来读书,赞同道:“不错,老爷以前也说,这读书需要熏陶。”
“可不是,快去熏陶熏陶。”白姨娘盯着儿子说。
苏兰章小胳膊拗不过大腿,只得闷闷不乐的去坐在门口,结果这地方刚好晒着太阳,听着朗朗读书声他就犯困,一会儿小脑袋点的就跟麻雀啄小米似的。
白姨娘一看差点没气死,别人想听都没得听,她家这个倒好。
她不敢过去打扰苏凤章读书,只是狠狠的用眼神瞪着儿子,试图用眼神唤醒他。
正巧这时候苏慧慧做绣活儿做的辛苦,抬头小声说道:“姨娘,我也想去听二哥读书。”
“你去干什么?”白姨娘没好气的说道,“女子无才便是德,你把女红做好了再说。”
苏慧慧有些委屈,但还是乖乖的低头不说话了。
白姨娘看她这样又有些心疼,但还是坚持说道:“从来也没听说过女儿家读书的,你要是想识字的话,晚上让你三哥回来教你。”
苏凤章又读了一遍,只觉得嗓子都在冒烟,正打算歇一歇就瞧见他家弟弟在门口当门神。
“兰章,你坐这儿干嘛呢?”苏凤章瞧他昏昏欲睡的样子就觉得好笑,但现在天气还凉,在太阳底下睡觉也容易着凉。
“二哥!”苏兰章猛地惊醒,再一看另一头白姨娘的眼神,吓得脖子都缩起来了。
苏凤章一看也明白了,索性喊道:“姨娘,让慧慧也过来吧,我教他们认几个字。”
白姨娘听了这话倒是愣了一下,忙说:“二郎,可别因为他们耽误了你读书。”
“不耽误,我读那么久嗓子都干了,顺便喝口水歇一歇,不碍事的。”苏凤章笑着说道。
白姨娘心里头是乐意的,忙笑道:“那成,你们两个可得听话,二郎,我去给你端杯热水过来,方才那杯不是让三郎给霍霍了。”
苏凤章也没推辞,带着两个小萝卜头进门了,苏慧慧有些忐忑,她还是第一次进书房:“二哥,我也可以读书吗?”
“你也是我们苏家的姑娘,为什么不能读书?”苏凤章笑着说道。
苏兰章却道:“但妹妹是女人,女人就不应该读书,爹娘都这么说。”
“那不如你们一块儿认字,比一比谁学得快,看看是你这个男子汉学的好,还是妹妹这个小姑娘学得快,如何?”苏凤章不跟他解释那些虚的,只这么说。
“一个月比一次,谁赢了,谁就能吃糖。”苏凤章还加了筹码。
苏兰章一听口水都要下来了,这年头糖的价格不低,之前县太爷送了不少糖果过来,都是上等的好货,但他们只吃了几颗,剩下的都让苏赵氏收起来了,说以后用来招待客人。
苏兰章连忙说:“好,比就比,我肯定比妹妹厉害多了。”
苏慧慧也是个要强的,道:“那可不一定,姨娘说我机灵着呢。”
因为苏慧慧没有基础,苏凤章索性从头开始教起,只是这一次倒是没让他们直接写字。
教了一个字之后,苏凤章走到院子里头,拿着树枝在地上写上了那个字。
“来,你们一人一边,用树枝来写字,一个人最少写十遍,待会儿我出来检查。”
不是他舍不得纸笔,而是方才检查了一番发现家里头的纸张已经不够了,他都不敢一边抄写一边背诵,就留着练习书法,纸张可不便宜。
幸亏苏兰章和苏慧慧并不嫌弃这简陋的学习环境,认认真真一笔一划的写起来。
这个字苏兰章之前是学过的,他写得明显比妹妹好一些,心中颇有几分自得,写得也快。
苏慧慧抿着嘴巴,一笔一划写得特别的认真,倒是有几分不骄不躁的样子。
其实以前她也想读书,就算跟三哥一样认认字也好,但不管是爹爹还是大哥都不乐意搭理她,没想到二哥对他们倒是一视同仁。
白姨娘也不觉得在地上写字有什么不好,在她看来,能够读书识字已经是了不得的福气。
她转身走进正房,苏赵氏正好在收拾东西,瞧见她就说:“你来的正好,帮我看看这东西是不是有些皱了?”
白姨娘一看,却是一匹丝绸,看着大约是放了一段时间了,边角处有些发皱:“夫人,你怎么把这东西找出来了,现在也用不着啊。”
苏赵氏叹了口气,瞧了外头一眼,见没人在才说:“咱家就那么两亩地,养活不了这么多人,我想着这绸缎也是好东西,放久了反倒是不值钱,左右咱家现在也用不了,还不如拿去城里头典当了,换成银子反倒是安心。”
白姨娘帮忙收拾的手一顿,开口说:“夫人,我那边还有几样首饰,也能值几个钱。”
苏赵氏一听,心知她误会了,笑道:“还没到这地步,只是这绸缎放不住,要是放上三年褪色了,压皱了反倒是不合算。”
“再者,我也想托人去一趟县城,估摸着纸张不够用了,二郎才让三郎在地上写字。”
“这倒也是,这绸缎好看是好看,就是容易坏,也放不住。”白姨娘也是松了口气,她就说有知县大人送的一百两在,家里头怎么样也没到需要典当的地步吧。
第13章 谣言
苏赵氏这两天将家里的东西整了整,倒是真的找出许多现在用不了但是放不了多久的。
不值钱的就放到一边,值钱一些的,苏赵氏便打算换成银子存着。
其中最值钱的就是三匹丝绸,这些绸缎的品质不算太好,放久了就容易变色,甚至褪色,到时候这可就不值钱了。
这些其实都是年前置办下来的,打算过年的时候裁衣穿,毕竟原本跟陈家定了年后迎亲。
苏赵氏也不想再留着徒增伤心,想了想就喊白姨娘一起,用粗布包上了往苏二叔家走。
“大嫂,你怎么来了?”她是傍晚的时候来的,苏家一家刚吃完饭。
听见声音,厨房里头的张氏也探出头来,“真是大嫂,您可是稀客,娇娇、琳琳,快给你们大伯娘搬个座儿。”
苏娇娇苏琳琳是苏老二家的女儿,原本都在厨房忙活,听了这话赶紧出来。
苏赵氏连忙说:“快别忙了,我找他二叔有些事情,说完就得走。”
苏老二赶紧起来,“嫂子,啥事儿啊,有事你让三郎过来喊我一声就成了,怎么还带着白姨娘过来了?”
寡妇门前是非多,尤其白姨娘还是做小的,苏老二这话也是好心。
白姨娘也确实是满身不自在,她紧紧的抱着两匹布,整个人都不太敢抬头。
苏赵氏倒是不在意,让她将东西放下:“他二叔,你来看看这个。”
苏二叔也是有见识的,看了倒是惊讶:“上好的绸缎?嫂子,你拿这些过来做什么?”
厨房里头张氏的眼神蓦地亮起来,暗道如今大伯家守孝不能穿得光鲜,是不是要把这些绸缎送给他们?一看拿鲜亮的颜色,张氏心动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