起飞前三十分钟,总部宁佳书的直系领导给她打来电话,异常郑重,“佳书,这班你来起落,好好飞,务必要保障要客飞行安全,准时落地,落地时候总经理和执行董事会亲自过来接机。”
一般在职正军职级别以上的重要客人,在起飞前一天名单就会被送到民航局和航空公司以及机场及所有涉及的业务单位,派最有经验的资深教员机长起落。特别重要的客人,航空公司高层才会亲自迎送。
申航如此重视,对方妥妥是各大航空公司要客名单上的大人物了。又是从洛杉矶回国的航班,最不济也是大使级别的政要。这样的客人,除去万里无一的大面积航班取消,又偏偏有紧急回国任务,根本不可能轮得到宁佳书这种新机长驾驶。
不过宁佳书的重点却在于,领导这番叮嘱,相当于默认她技术比双机组的另一位男性机长强了。
航班延误到原定起飞前十五分钟,客人终于在荷抢实弹的洛杉矶机场地面警察的护送下,一路从特快通道过来,车子直接将人送到停机坪。
不仅是宁佳书,另外一位机长及乘务长曾琦都在机舱门口列队迎接。
机组成员这才看清来宾,果然是位大人物!
两位随行官中间,赫然是张熟悉的脸,五六十岁,戴银边眼镜,黑发里夹了几根银丝,儒雅斯文。
连她这种基本不看新闻的人,都知道他每逢国事就出现在中央电视台的新闻频道,外交发言的片段剪辑在网上高频出现。
另一位机长激动得直接讲不出话,还是宁佳书强作淡定地与人问候,三两句介绍了飞机的基本情况和航行时间。
“谢谢,辛苦了。”
政要异常平易近人,甚至与宁佳书握了手。
这只手蓦地变贵重了,一切都在瞬间不真实,让她脑子轻飘飘,生出自己也是个重要人物的错觉来。
为了不让大人物感觉被打扰,机组其他人仍在自己的岗位上维持秩序,此刻登机通道里的仅有的同事都投来艳羡的眼神。
虽然乘务提前预告过,但头等舱的贵宾瞧见最后进来的大人物,还是悄悄沸腾,刚才等待的怨言全没了。
没人敢上去打招呼,但国人都默默把手机掏出来。空乘一一劝阻安抚后,又紧了紧头等舱与商务舱相隔的舱帘,尽量缩小知密范围。
下午五点,最后清点登机旅客人数,关闭舱门。
就在舱门关闭以后,雨忽地变大好些。
看完气象图,宁佳书其实有点慌,领导要是没临时打电话来还没什么,他叮嘱完了之后,她忽然感觉到有点压力。
洛杉矶的起飞条件目前其实并不理想,尤其要客乘坐的航班不能取消变更,人家之所以临时回国坐上她的飞机,就是因为有紧急任务,要是错过了时间,那就是外交事故了。
宁佳书最后从机尾走到驾驶舱,途中路过霍钦的位置,他靠走道坐,刚系好安全带,估计是瞧出她有些心神不宁,在宁佳书行经时,拉了拉她的制服。
黑沉的眼睛凝视她,“别紧张,平时怎么样做,今天就怎么做。”
所有的隔阂都消失了,好像他重新变成了她的教员,在她第一次上座前打气叮嘱。
是啊,再不济还有霍钦这种危机处理天才呢。
申航的领导们如果知道霍钦也在洛杉矶,说不得直接把他换上了。
她深吸一口气,忽然镇定下来。
其实紧张的不止宁佳书,平日机组成员工作也认真,但在政要登机后,他们的认真明显翻了几何倍,连平日再日常不过的工作检查都互相确认好几遍,到了谨慎过头的地步,连在客舱走路都脚掌着地,关门关柜子也极轻极慢,不敢发出一点噪声。
毕竟这要是在国内,提前有消息的情况下,各大航空公司调度室不仅会为政要调状况最棒的飞机、维修车间深度体检,连飞行员空乘家庭背景都得进行政治审查。
进驾驶舱前,宁佳书把霍钦的原话又对别人强调一遍:“你们别紧张,平时怎么服务今天就怎么服务。”
两位头等舱乘务员齐齐点头,比起这件事来,刚刚宁佳书是不是听到她们的小话,已经无足轻重了。
机长情绪稳定,机组成员显然也安心很多。
==================
起飞前,由另一位机长做宁佳书的右座副驾驶,在他向放行报备已经准备好之后,对方非常爽快地优先放行。
“妈妈呀,我工作六年,还是头一回无条件优先起飞,有特权真好!”
看着地面大面积排队的航班,其中不乏资质比他们厉害许多的机长,副驾激动的心情溢于言表。
地面接着给出推开指令,滑到跑道外边,转频塔台。
塔台依然优先给出让他们起飞的指令。
大雨十米开外视线就不大清晰了,只能瞧清跑道边灯。
宁佳书松了松十指,开始执行起飞。
由于是满油量满载,地面湿滑,空气湿度大,还有侧风,连视线也不大清晰,她必须在心里计算好油门和时间,在精准的跑道位置离开地面,以防万一发生,这其实并不比模拟机困难,但伴随的心理压力却比模拟机恐怖了十倍不止。
飞机在跑道开始滑跑,宁佳书目视前方,默读秒数,拉动操纵杆。
伴随着巨大的引擎轰鸣,客机成功离陆,她的余光能瞧见隔壁副驾擦了一把汗。
第96章
飞机在轻微的颠簸中爬升到巡航阶段, 宁佳书松口气,交代后座观察位的副驾填任务书和舱单等琐事,自己打开多普勒气象雷达。
因为返程的航路天气实在不景气,气象瞬息万变, 她得尽全力保障今天的航行平稳妥当、万无一失, 避免颠簸摇晃使客人受到惊吓。
返程回上海的航线又与来时不同, 由于西风带影响,航行时间上也有差异, 一般都会多半个到一个小时。
宁佳书选择的航路是更近的大圆航线, 起飞后从西北方向,行经阿留申群岛,最后抵达上海。
黄黄绿绿的雷达图看半把个小时,眼睛就花了, 宁佳书将左座让给另一位机长, 跟飞他的副驾也从观察位顶上右座。
她自己起身松了松肩颈, 还顺道去厨房要了杯咖啡。
驾驶员再把雷达调到云图天气时,航路左侧出现了一片雷雨云。
“看着问题不大,面积挺小的, 又离咱们航路还有好几十海里, 应该没事儿吧。”机长埋头研究了一下, 作出结论。
宁佳书本来也觉得问题不大,客舱的乘务员们开始分发餐食饮料,正好叫到她去吃饭,转身摘下墨镜,往驾驶舱外走时,她冷不丁从最左侧的风挡玻璃外头瞧了一眼,呆得杯子差点儿没拿稳。
“等等, 你们抬头看!”
几人疑惑顺着她手指的方向一瞧,也顿时都吓坏了。
那是一片黑沉灰蒙的巨大雷雨云,它的体积本根不似雷达显示那样小,也许因为距离太近,大得惊人。
从雷雨云最底处尖端,就能看出来它在朝航路缓缓移动。
肉眼可见缓慢,实际速度却非常快。
“我就知道今天不会这么顺利,强者果然总是遇到困难。”男机长差点哭了,“你的意见是什么,要返航吗?宁机长?”
其他人的脸色也不太好看。
事实上,雷达图的可视角度中,除了刚刚出现那片通红的区域,其他航向也都是稠黄油绿一片,降雨量都不低,想要找空子绕行,或者钻过去都很难。
所以对方的第一选择不是向管制申请其他航向,而是直接想到了返航方案。
宁佳书沉凝几秒钟,客观道,“可是,就算我们现在折返洛杉矶,那边天气条件不达标,想降落也很困难。”
“其他几处备降场,降落条件都够呛。”副驾补充。
起飞时的状况大家都看见了,气象预报显示那两个小时已经是一整天降雨量最小的时段,都千难万难才爬升上来,更别提返航,他们满载满油降落。
何况飞机上还有这么一位赶时间回国,有紧急外交事宜的大人物。
难道飞一两个小时告诉人家:嘿,领导,咱们又回洛杉矶啦?
就算她们好意思,政要没意见,等回上海,申航飞行检查部门启动调查,复盘他们的航行过程,觉得是他们技术不行导致后续外交事故,几位小小的飞行员就是万死也难逃其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