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司马(882)

作者:夜雪行寒 阅读记录 TXT下载

看到姜维投降的捷报之后,司马昭终于做出了对邓艾和钟会的封赏宣告……

公元263年(魏景元四年)十二月,司马昭正式上表魏帝曹奂,褒奖邓艾和钟会的战功,而后曹奂以司马昭的意志下达诏书:

其一,册封邓艾为太尉,增加封邑两万户,就连他留在洛阳的两个儿子,也都封为亭候,封邑千户;

其二,钟会被册封为司徒,封县候,增加封邑一万户,其与司马静所生两子封为亭候。

其中,诏书之上也格外强调了朝廷对邓艾功绩的赞赏,原文大意是邓艾张扬武力,振奋国威,深入敌人腹地,斩将拔旗,消灭敌首,使得伪称帝王的人引颈自杀,通缉多年的罪人,一朝之间就给平定了。打仗不超过预定的时间,战斗很快结束,席卷西部,平定巴蜀。即使白起攻破强大的楚国,韩信奋力打败强劲的赵国,吴汉擒捉公孙述,周亚夫平定七国之乱,若论功绩,他们都还比不上邓艾。唯一能与邓艾相提并论的,只有战国四将之一的白起。

这不是一般的褒奖,全文之中除了对钟会的册封官职的文字之外,没有对他有只言片语的赞赏。

诏书发出的同时,在晋公府内的羊祜则对诏书发出后的影响表示担心:

“钟会一直心高气傲,这封诏书对他来说无疑是一个巨大的刺激,恐怕他会……”

坐在塌上的司马昭则表现得很平淡:

“钟会是什么样的人我很清楚,他一直视你们为自己的竞争对手,尤其是邓艾更是他的眼中钉,如今诏书之中尽是对邓艾的褒奖之词,我倒要看看,他会做出什么样的事情来……”

话音刚落,门外的家老急急忙忙跑了过来,隔着书房门对司马昭禀报说:

“禀晋公,定陵侯府传来急报,说钟老大人快不行了……”

一听钟毓病重,司马昭当即起身,在羊祜的陪同之下连夜赶赴定陵侯府。

等到他们赶到钟毓的病榻前时,老迈的钟毓已经进入了弥留之际,他看到司马昭后想要起身向其行礼,但是司马昭却扶住了他的双肩让他躺下:

“稚叔先生无需多礼,快快躺下……”

气若游丝的钟毓此时说话的音调已经十分飘忽,他握着司马昭的手说道:

“老夫吊着最口一口气,就是想要等晋公来,有一件要紧之事恳求。”

司马昭也将手放在了钟毓的手背之上宽慰道:

“先生辅助我父兄两代,劳苦功高,有事但讲无妨。”

钟毓叹了口气:

“说来惭愧,我那个弟弟钟会他虽然才智过人,但却喜欢玩弄权术,我试着劝阻他很多年都徒劳无功,如今他攻取汉中、收降姜维,其野心不断膨胀,对权力的渴望却会害了他自己乃至于整个钟氏满门,恐怕会掀起一些风波,还请大将军到时……”

“稚叔先生……”

还未等钟毓说完,司马昭就轻声打断了他:

“您要说什么我都知道,请放心,就算是钟会将来做出大逆不道的事情,我也只会追究他一个人的罪责罢了,绝不累及钟氏门人。”

得到了司马昭这样的保证,钟毓总算是松了一口气,不过从司马昭的反应来看,钟毓也隐约看穿了他内心所想:

“晋公早就有所预见,如今从容如斯,怕是早就已经做好了通盘的考虑了吧?”

对此司马昭笑而不语……

翌日,钟毓因病去世,而他的丧报也和朝廷的诏书一同发往涪城。

相较于钟毓的死讯,更加令钟会在意的是这份诏书。

(二十):诬功臣(下)

由于诏书是以通用的形式传往成都和涪城,所以钟会手中拿到的诏书,也是全文刊录了诏书的所有内容,钟会看完了之后怒不可遏,他顿感朝廷对自己不公平。

又或者说,司马昭对自己不公平。

此时姜维一眼就看出了钟会心中所想,这也正是他投靠钟会的最大诱因所在,于是他趁此机会对钟会说道:

“末将早年就曾经听闻,打从淮南平定诸葛瞻之乱开始您就为司马昭出了很多计谋,而且这些计谋从未有过失误,司马氏之所以能够昌盛如此,司马昭能够登上晋公的宝座,没有您是绝对做不到的。如今蜀国已经平定,您的威望和德行传名于天下,百姓都称颂您的功绩,司马昭难免会认为您功高盖主,自古以来兔死狗烹,敌国破谋臣亡,文种和韩信就是个很好的例子,恐怕将军难以安然得归,何不效仿范蠡和张良交出手中的权力远避是非,保全自己的功名和性命呢?”

姜维的话极为精准的切中了钟会心中的要害,但是他此刻的他对形势还没有悲观到姜维所说的严重程度:

“伯约过虑了,更何况我现在也无法离开。”

此话一出,姜维立刻就捕捉到了钟会不愿意放弃手中权力的想法,这正中了他的下怀,于是他继续对钟会说道:

“其实以您的能力,再加上您手中握有二十万精兵的实力,很多事都可以做得到……”

这句话姜维说得十分隐晦,但是却直接勾起了隐藏在钟会心中那深埋多年的欲望之火,而且这股火焰已经越烧越旺……

恰逢此时,司马静从洛阳给他送来的密信,也加重了钟会的信心。

考虑到自己如果要走极端的话,熟悉蜀中的姜维是自己不可缺少的助力,所以至此往后钟会对姜维的拉拢就加大了力度,几乎到了出则同车、坐则同席的地步。

不久,朝廷的诏书也送到了邓艾的手中。

与诏书一并到达的,还有贾充写给邓艾的一封私人书信。

与钟会相反的是,邓艾对于诏书之中有关于自己大段文字的赞美和封赏并不在意,而恰恰对贾充的这封书信感到忧心忡忡。

他握着贾充的书信走在书房之内的塌上,久久都没有动一下。

这时,门外传来了轻轻的敲门声:

“都督,末将师纂求见。”

没想到师纂会来见自己,邓艾将写有书信的简牍卷好放在了案面上,然后对着门口方向说道:

“进来吧。”

得到允许的师纂推门而入又反身将门关上,然后走到了邓艾的面前。

跟随邓艾身边多年的他,一眼就看出了他在为什么事而烦忧,他又看到案面上那卷简牍,于是在将粮饷册上交邓艾后问道:

“将军似乎有心事。”

邓艾考虑到简牍内容的严重性,本来是不想和外人说的,可是不知道为什么,他却将简牍直接推到了师纂的面前,什么话也没有说。

师纂犹豫了一会儿之后伸手将简牍拿了起来,等展开之后发现是贾充写给邓艾的一封信,信中提到了步兵校尉阮籍已经写下了劝进表,提倡司马昭应当得晋王爵位,而邓艾是司马家臣之中地位最为崇高的人,贾充希望邓艾第一个签下劝进表。

简牍之下还附有一份绢帛,而这份绢帛之上就是阮籍亲笔写下的劝进表全文,下面还有很多人的签名,包括司马伷、司马亮、司马干、司马骏以及司马伦等司马家族人的签名,以及王浑、王濬、羊祜、山涛等人的族外之人签名。

值得令人注意的是,签名位置的右上角空了一个位置。

师纂很清楚,这个首位之处,就是特意给邓艾留的。

看着师纂的表情,邓艾认定他已经得悉一切,于是便开口说道:

“表面上晋公和这件事没有任何关系,可是我很清楚,阮籍是被逼的,贾充也是晋公授意的,否则没有他的默认,以贾充的性格是不敢做出这么大的事情来的……”

看着邓艾凝视自己的目光,师纂不知为何心里开始显得有些慌张,而邓艾随即轻轻笑道:

“你留在我身边最主要的任务,就是将我的一举一动汇报给晋公,这一点早就知道了。”

邓艾的话证实了师纂心中的猜测,这让师纂更加慌张,他连忙跪在地上拱手向邓艾请罪。

而邓艾却并没有责备师纂的意思:

“你起来吧。”

说罢邓艾站起身,走到了师纂的左侧几乎水皮的位置停下来的脚步,目光直视前方:

“他这么做我一点都不感到惊讶,或者说他已经真正像他父兄那般,成为一个善用权谋的主公了。你听命于他也是理所当然,不必对我感到愧疚。”

既然邓艾已经把话挑明,师纂反而觉得自己可以将憋在心里的话说出来了:

同类小说推荐:

耽美作者主页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