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前邓艾和诸葛绪所领的兵马,主要的目的是把姜维牵制于阴平,而此次灭蜀最为重要的便是这攻取汉中全境的右路兵马,换句话来说这支兵马才是灭蜀的关键所在,所以我这支兵马达十万之众,而统帅这支兵马的人……”
说到这里,钟会的心提到了嗓子眼儿上了,因为这对他来说正是千载难逢的机会。
很快司马昭就说出了这个人的名字:
“钟会听命!”
这下子所有人的目光都聚集在了钟会的身上,而钟会也十分兴奋站了出来,跪在了司马昭的面前拱手答道:
“钟会候命!”
司马昭取出了最后一枚虎符递向了他:
“我命你为镇西将军,都督关中诸军事,统帅关中的十万大军,兵锋直指汉中!”
钟会双手接过了虎符,捧在手心看着这自己梦寐以求的东西,立刻高声应命:
“钟会领命!”
看着钟会两眼放光的模样,司马昭上前将钟会扶了起来:
“士季,当初我曾经向你保证过,走有一天会让你率领十万大军建立功勋,今日我兑现了自己的诺言,希望你不要辜负我和朝廷对你的期望。”
钟会难以掩饰自己激动的情绪:
“多谢大将军信任,末将必然不负大将军所托,誓要攻入成都,为大将军生擒刘禅!”
得到钟会这样的保证之后,司马昭什么也没有说,而是笑着抬起手拍了拍钟会的肩膀。
虽然司马昭已经宣布完三路统帅的人选,可是他还有一件最为重要的事情没有做。
他将邓艾和钟会单独留了下来,然后又把自己二十七岁的长子司马炎,以及十五岁的次子司马攸叫到了他们的跟前,对他们说道:
“我与已故兄长都是少时就跟随大军征战了,这也是我司马家男儿的传统。如今我这两个孩子都已经不小了,他们都表示愿意追随两位将军参与这次荡平蜀国的战事,大家都是自己人,我也就不见外了,我打算让安世跟随士季你,大猷(司马攸字)则跟随邓艾将军,希望两位能够多多教导他们,让他们在阵前磨砺自己,还望两位不要推辞。”
邓艾和钟会都没有想到司马昭会让自己的儿子跟随在自己身边,尤其是邓艾在听到司马昭将司马攸托付给自己的时候。他的反应明显更大一些。
说罢,司马炎和司马攸分别向邓艾和钟会行礼:
“恳请将军多多指教。”
客观上来想这也不是什么太奇怪的事情,毕竟正如司马昭所说当年的司马师以及司马望等人也是如此,所以钟会立刻就欣然接受了:
“承蒙大将军不弃,让长公子屈尊来我军中,末将必定倾囊相授,力保长公子周全!”
但另一边的邓艾反应都有些迟缓,他的这个反应也很快引起了司马昭父子以及钟会的疑惑,为此他赶忙拱手领命:
“末将领命……”
(九):心魔障
回到长平候府之后,司马攸将自己就要随军出征的事情告诉了羊徽瑜和荀姀。
事实上司马昭在做出这个决定之前,就已经和羊徽瑜商量过了,羊徽瑜虽然舍不得司马攸离开自己去雍州苦寒之地,卷入那浴血拼杀、尔虞我诈的战场之中,但是她更加清楚司马攸是司马师的继子,而他那难以掩盖的天分有多么的耀眼世人皆知,自己实在是没有权力阻止他为司马家建功立业,所以在司马昭的劝说之下便答应了。
但是荀姀却是第一次听到,她则毫不隐晦的将自己的担心流于表面:
“公子你才十五岁,就让你去战场吗?此一去不知何时才能归来,我听说战场是非常危险的地方,我……夫人必定会日夜牵挂的……”
羊徽瑜看得出来荀姀十分喜欢司马攸,只是羞于表露自己的心意罢了,而司马攸也宽慰荀姀说道:
“爹爹给我取字大猷,意在让我为司马家建立功绩,父亲生前也对我多有教诲,如今他不在了,理当由我来代替他继续为司马家尽一份心力才是。更何况有邓艾将军和忠兄在,我也只能随军出谋划策,还是以学习观摩为主,并不会领兵上前线厮杀,你不用担心。”
尽管司马攸这么说,荀姀还是不放心,她灵机一动想出来一个主意:
“既然是这样的话,那我和跟你一起去好了,雍州前线不比洛阳城、不比这长平候府,没有我在你身边服侍你一定不习惯的。”
司马攸上前握着荀姀的手:
“姀儿,从我祖父到父亲,再到现在的爹爹,他们每次出征哪一次带女眷了呢?这次大哥也会随军出征,我可不能因为自己备受大家宠爱而打破这个军规。”
在司马攸的坚持之下,荀姀尽管不愿意,但还是必须要尊重他的意见,放弃了跟随司马攸一起去的想法。
很快,王元姬就得知了这件事,尤其是当她听到司马攸要跟随邓艾的左路军一起灭蜀之时,她的脑袋仿佛晴空霹雳一般。
不仅司马攸要一起去蜀国,而且还是跟随在邓艾的身边,这样的结果对于她来说可真是怕什么来什么。
为此她赶忙找到了司马凡来府中商议。
出于不想让已经得知遗命内容的司马凡担心,邓艾并没有把这件事告诉司马凡,所以当她从王元姬口中得知这件事的时候,也吓得面色大变:
“怎么会这样呢?”
王元姬对司马凡说道:
“看来我们要尽快阻止这件事才行。”
原本没有想到要这么快实施和司马凡所筹谋好之计划的王元姬,被迫决定将计划提前。
在达成共识之后,司马凡立刻去寻找司马攸的养母羊徽瑜,以让宗族子弟回温县祭祖为由,说服羊徽瑜改变原有主意,主动向司马昭提出让身为司马师的嫡长子司马攸,以及司马炎一同前往温县,邓艾和钟会他们需要尽快赶赴雍州部署战前的准备,不可能在洛阳停留太久,这样一来可以拖延他们跟随大军一同雍州的时间,随后王元姬再以各种理由阻止司马攸,因为司马攸是个十分孝顺的孩子,只要王元姬要求他不要去,司马攸必定不会坚持,最主要的就是挺过第一关。
被蒙在鼓里的羊徽瑜答应了司马凡,并且也和司马昭说了这件事。
羊徽瑜亲自来找司马昭说,况且让司马家孙辈地位最为年长尊贵的二人去祭祖,在出征之前祈求司马家历代英灵的保佑,也是合情合理的,于是司马昭便答应了她。
一切,好像正在按照王元姬所计划的那样顺利进行着。
两天后,司马攸和司马炎一同动身朝着温县而去,而正如王元姬先前所估计的那样,邓艾和钟会等人并没有停留在洛阳等待,而是先行动身各自前往自己的驻地。
王元姬和司马凡心中的一块石头,也可以稍稍放下了。
与此同时,舞阳候府内的伏老夫人派人过来禀报,说是想念重孙子们了,所以想要让王元姬带着司马兆、司马定国以及司马广德三个孩子,一起去舞阳候府来人看看。
对此王元姬自然是不会拒绝的,于是便打算亲自带着三个孩子连同司马凡一起前往舞阳候府,向伏老夫人请安。
然而就在王元姬准备跨上马车的时候,家老却急急忙忙的跑了过来,对王元姬禀报说:
“夫人,不好了,刚刚衷公子在庭院里玩耍,不慎从台阶上摔了下来。”
听到自己的孙子受伤了,王元姬自然是紧张万分,可是乳娘和司马凡已经登上马车了,于是她只能隔着车厢小窗对司马凡说道:
“凡儿妹妹,你先和孩子们过去吧,我去看一下衷儿怎么样了,稍后就过去。”
司马凡点了点头:
“也好,那我和兆儿她们先过去,你不要着急,先去顾着衷儿要紧。”
不过王元姬还是留了一个心眼儿,她特地嘱咐车夫一定要走闹市人多的大道,千万不要走人迹罕至、道路狭窄的巷道。
之后车夫便驾车带着司马凡、乳娘以及三个孩子一同离开了高都侯府的大门。
车夫原本是按照王元姬的吩咐行车,可是当他将马车驾到主城街道的时候,却发现前方有两辆马车撞在了一起,将道路堵塞,无奈之下,他只好选择了一旁的小道行进,将王元姬的嘱咐抛诸脑后……
就在马车行驶到人迹破少的巷角时,突然停了下来,坐在车厢内的司马凡等人因为惯性差点摔倒,幸好司马凡保住了司马兆和司马定国,才避免孩子们受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