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避免吴军的援兵与寿春城内的诸葛诞汇合,受胡奋之命从徐州进入扬州阻截援兵的魏将李广在承德与吴军遭遇,结果李广为文钦的先锋人马所破,败退当涂。
之后胡奋督令他继续出战,同时又派遣泰山太守常时领兵驰援。
可是常时惧怕文钦之子文俶,以自己染有疾病为由拖延出兵日期,而李广也以各种理由推搪,胡奋闻之大怒,下令将二人斩首示众。
而文钦等人趁着这个空隙,在王基尚未对寿春形成全面合围之前,绕道从城东北凭借险要山势突入城中,与诸葛诞成功汇合。
此时诸葛诞才知道自己原来已经“背叛”了魏国,成为了吴国的臣子,这对于他来说当然是很难接受的事实,不过眼下他很清楚还不是和吴军翻脸的时候,尤其是当他面对昔日自己的手下败将、如今的援军文钦之时,诸葛诞这样心高气傲的人,内心何等煎熬是显而易见的。
而不久王基的正面军队就已经将寿春城完成了包围。
不过孙綝就算再蠢也不会愚笨到仅靠这区区三万人就可以帮助诸葛诞击退司马昭的二十几万大军,于是他一方面按照诸葛诞先前所要求的,分别朝江夏和淮泗一带派出兵马进行佯动,吸引王昶和胡奋的主力,使其无法全身心投入淮南的战事之中。
另一方面,他派遣朱异为大都督,率领后续兵马两万人从安丰进入魏境,以企图以阳渊为跳板从外围对王基的人马发起威慑,与城中的诸葛诞遥相呼应。
一到丘头之后,司马昭做的第一件事情就是免除了司马亮的一切职务,令其交出兵权前往项县担任护卫行宫的责任。
考虑到外围有吴军在向自己运动,还不断会有援兵增加的可能性,王基为了避免节外生枝,于是便上书驻扎于丘头的司马昭,恳请立刻发兵对寿春全面进攻。
司马昭接到王基的请战书之后并未立刻批示,而是走到了沙盘前俯视着寿春一带的敌我军力对比。
一旁的贾充也料到了王基书信之内所写的内容,于是便上前指着寿春的位置对司马昭说道:
“大将军,诸葛诞虽然暂时被我们困在了寿春,不过寿春历来都是防御重镇,前几任守将都在城防之上花费了大量的心血,易守难攻。下臣这段时间也仔细观察了何祯传回来的密报,发现寿春的主城工事非常坚固,而且外围的防御准备也做得极好,再加上近十万大军已经被他调进了外围防御之内,我们想要强攻的话代价是很大的。”
司马昭听后点了点头:
“不错,我现在就是在为这件事而感到头疼……”
这时贾充对司马昭说道:
“下臣已经为大将军思得一计,或许能够对目前的局势少有缓解……”
(十六):龙虎孙
听到贾充已经有了主意,立刻就引起了司马昭和陈泰以及钟会的注意。
随即贾充用手在沙盘上所标识的寿春外围画了一个很大的圈子解释道:
“目前最为重要的,并不是急于击溃寿春城内的诸葛诞,以及刚刚突进的吴军,而是城外可能会发生的变数,依下臣之见孙綝这次绝不会善罢甘休,所以不断派出援军的可能性极高,如果外围的吴军增加到一定的数量,那么城中的诸葛诞必定会与其遥相呼应,到那时里应外合被动的反而是我们。”
陈泰认可了贾充这一推断:
“不错,而且刚刚从江夏和淮泗传来军情,说有数量不明的吴军在这个地带活动,恐怕他们是等待着我们抽调荆州以及徐州的兵马,然后他们再趁虚而入。也或者说他们就是想要用这样的疑兵之计来迫使我们不敢调动荆州和徐州的兵马,从而缓解扬州的诸葛诞和吴军所面临的巨大压力。”
司马昭凝视了沙盘一阵之后,抬头问贾充:
“说说你的想法……”
贾充答道:
“眼下寿春外围只有朱异的两万援兵,尚不足以对我们构成威胁,而我们正好可以趁这个机会,在寿春的外围挖深沟筑高垒,切断寿春与外界一切的联系,然后对寿春实行围而不打的策略,而专心对付吴国从外部派来的援兵,只要将这些援兵逐个击破,下臣心想对城中的士气必然会产生极大的影响,到那时想要击破他们就易如反掌了……”
阐述完自己的战略构想之后,司马昭和陈泰都对这种计策表示赞同:
“虽说挖沟筑垒包围寿春是件不小的工程,但是就目前的情势来说也没有更好的办法了。也罢,即刻命令王基让他照此办理吧,期间没有行台发出的命令不允许他主动出战。”
此时一站在沙盘旁的钟会,则将目光聚焦在了此时正朝着阳渊进发的朱异所部,他在贾充提出了围点打援的计策之后,也对司马昭提出了一个意见:
“大将军,既然方才贾大人说要对寿春围而不打,而专心对付外来的援军,那么在下倒认为如今这个朱异正是我们第一个要拿来开刀的对象……”
当朱异率领两万人马行至阳渊之时,遭到了早就预设在那里的魏军伏击,奉命引兵从兖州加入作战的兖州刺史州泰以轻装精锐士卒为游击部队,将朱异的人马切成数段,令其首尾不能兼顾,结果朱异见情势不妙立刻下令退军,州泰尾随追击,朱异狼狈逃回六安。
此战朱异损失共计五千余人,驰援寿春的吴军被打了回去。
而在此之前钟会就已经向司马昭提出了进击朱异的策略,由监军石苞调度兖州刺史州泰发起军事行动,最终成功让企图驰援策应诸葛诞的朱异败退。
之后钟会将朱异被击退的消息传至寿春城内,并且还将缴获的吴军旗甲丢进诸葛诞的军营之内,大声向里面呼喊朱异被击败的消息,以图动摇诸葛诞守军的军心。
消息传到了洛阳,荀顗将战报拿到了老太傅司马孚的府上进行汇报。
恰好前来请安的司马炎、司马攸兄弟,以及安乐亭候司马伦都在场,他们得知了挖沟筑垒以及击退朱异的战报,也得知了钟会意图利用朱异被打退来动摇诸葛诞军心之事。
司马孚看了之后将手中战报递给了一旁的司马炎:
“你看看吧……”
恭恭敬敬接过战报的司马炎仔细阅读了一番,然后做出了自己的评判:
“动摇叛贼军心这个想法是很好,也是必须要做的,只是现在这个时机就用出这一招的话为时尚早,因为战争才刚刚开始,敌军正是士气高涨之际,此时用这一招即使是真的诸葛诞也不会相信,钟士季想要达到的效果恐怕没有想象当中的那么好……”
司马孚听后点了点头:
“说得不错,安世你大有长进,叔祖父真为你感到开心……”
此时司马攸却从这份战报之中看出了另一番端倪,他指着魏吴边境的镬里说道:
“接下来孙綝必定会亲自率军压境……”
司马攸的话引起了在场所有人的关注,司马孚颇感好奇的问道:
“你的意思是,孙綝这次会亲自出手吗?”
可司马攸却摇了摇头:
“不,侄孙虽然没有见过孙綝,但也偶尔听兄长、父亲以及恩师他们谈论过其为人,孙綝没有这个胆子敢深入我魏国境内作战,我想他还是会派遣先前兵败的朱异,命令继续领兵北上。”
司马孚又问:
“你以什么作为根据来做出这样的判断呢?”
司马攸轻轻咬着右手拇指答道:
“根据恩师先前对孙綝所下的结论来看,侄孙认为孙綝其人野心甚大却胆略不足,他没有当年周瑜和陆逊那样的才干,甚至连诸葛恪都不如,定然不敢贸然亲自向寿春进军,而朱异虽然先前为州泰所败,但他毕竟已经熟悉了进军的道路,对扬州境内的我军情况有着最为全面的了解,所以朱异是最合适的人选。”
恰好此时,刚刚从淮南递来的最新战报到了荀顗的手上,荀顗打开看了之后,发现正是朱异统帅丁奉、黎斐共计五万人再度挥师北上,同时拜陆抗为柴桑督,领兵八千作为后备兵马负责策应朱异,而孙綝则坐镇镬里。
不得不说司马攸的这番论调是在场所有人都没有想到的,就连跟随司马懿多年的司马孚也万万没有料到,司马攸小小年纪居然能够将局势看得如此通透,光凭三言两语就判断处孙綝接下来所做的军事安排,实在是令人感到惊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