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时坐镇下邳的胡奋刚刚签发完运往淮阴的粮草文书,而身为泰山太守的诸葛绪则因钟会贪功冒进的行为而感到有些不痛快:
“都过了还这么多天了,他还是赖着不肯走,难道我们向他传达的意思还不够明显吗?”
胡奋叹息道:
“还是大将军有先见之明啊,当初在将虎符交给钟会的同时,大将军的书信就已经到了,他对我说如果吴军来犯,退敌方面钟会应当是不会有问题的,但是无论吴军来犯与否,恐怕钟会都会选择反守为攻,到那时为了避免钟会冒进,需要节制他的行为。如今看来一切都被大将军料中了……”
考虑到钟会是心高气傲的人,不会就这么甘心乖乖的交出兵权返回洛阳,于是胡奋便决定派遣诸葛绪负责押运此次的粮草,并且将司马昭的意思私下里传达给钟会,这样一来既能够将这件事的影响压到最低,又能够保全徐州数万将士的性命,已经是考虑的很全面了。
诸葛绪也愿意为胡奋效劳,于是便接下了这个使命负责押运粮草前往淮阴。
而他刚刚到达淮阴,已经亟不可待甚至是有些焦躁的钟会立刻就向其询问道:
“诸葛大人,胡奋将军为何还不将兵马按照我先前要求的位置进行调度?”
诸葛绪答道:
“侯爷,难道事到如今您还不明白吗?现在我们根本就没有伐吴的条件,更何况建业是吴国的都城,您想要进攻谈何容易?我们跨江所需要的水师战船根本就不是吴国的对手,还没等您跨上江南大地,就会被……”
考虑到钟会的颜面,诸葛绪并没有当众把结果直接说出来,可钟会却认为诸葛绪明显是胡奋派来限制自己的人,他也一直对司马昭不会同意自己的伐吴计划而心存侥幸。
可现在即使是手中握有虎符他也没有权限再调动徐州境内的大军,就好像是砍断了他的双手一样,钟会已是有心无力了。
见钟会已经彻底明白了其中的利害,诸葛绪上前对钟会说道:
“侯爷,大将军的意思已经再明白不过了,否则谁又敢不听您的号令呢?您还是见好就收吧,以免到时候大家的脸上都不好看。”
钟会自然听得清楚,诸葛绪的话就是要让自己乖乖把虎符交出来,然后回到洛阳向司马昭复命,眼下的形势已经不可能按照他先前所想的进行下去了。
为此钟会如果再不把虎符交出来的话,恐怕再来向自己要的人就不是胡奋了。
想到这里,他看了一眼案面上所放置着的虎符,纵使他内心有再多的不甘,也只能双手捧着锦盒交到了诸葛绪的手上。
不过在诸葛绪伸手去接锦盒的同时,钟会注视他的眼神也充满着敌意:
“如果这一次你和胡奋支持我的话,大将军不会制止我的,我会记住今天自己所受到的耻辱,将来有一天也一定会让你也体验一下同样的待遇……”
自认为问心无愧的诸葛绪丝毫不受钟会的恐吓所影响。
交出兵符的钟会回到了洛阳之后,司马昭为了安抚他低落的情绪,特地邀请钟毓和钟会兄弟二人及其家眷到高都侯府作客。
席间钟会一直沉默寡言,这些都被司马昭和王元姬夫妇看在眼里。
而坐在他身旁的司马静也意识到了他的这种情绪比较明显,便用手肘轻轻抵了一下他的腰部,并向其使眼色。
缓过神来的钟会便端起面前的酒樽起身向司马昭和王元姬以及夜筝敬酒:
“下臣此行徐州并无半点收获,有负于大将军重托,可大将军却还是特地在府中设宴为下臣接风,实在是令下臣感到惶恐万分。”
司马昭知道表面上是在向自己说明自己没有立下功劳的惶恐之心,但实际上钟会是在抱怨司马昭没有批准他伐吴,于是他也端起酒樽回敬钟会说道:
“士季啊,我知道这次你心里不痛快,不过当今适逢乱世,想要建功立业的话机会总是有的,我在这里承诺你,将来总有一天我会让你率领十万大军去建立功勋。”
得到了司马昭这样的保证,可谓是一扫钟会心中的阴霾,他连忙跪在地上向司马昭谢恩:
“下臣多谢大将军提拔赏识,必定为大将军建立灭国之功,彻底铲除吴蜀!”
坐在一旁的钟毓一言不发,只是自顾自的饮酒。
入夜之时,司马昭来到了夜筝的房中安歇。
在夜筝替司马昭宽衣之余,他突然间冷不丁的问道:
“你觉得钟会这个人怎么样?”
夜筝没有想到司马昭会问自己这个,不过她的反应很快,略加思量之后随即答道:
“妾身和他并不相熟,但也听起府中下人谈起过关内侯,好像他幼年时就已经展现出过人的天赋和才能,而且深受已故长平候的欣赏,后来又迎娶了长平候的长女静小姐,从而和司马家的关系更紧密了。晚宴时观其样貌也果真如传言般的那样仪表不凡,况且侯爷您先前不是也说过将来要给他十万大军让其建功立业吗?”
司马昭听后淡淡笑道:
“他的确是才华横溢,这一点很像已故的钟繇大人和稚叔老先生,不过与之不一样的,是他功业之心过甚,这样一个人难免有时会不听使唤。”
已经为司马昭脱去外衣的夜筝,始终静静的听他在说,自己并没有发表任何言论。
看了一眼夜筝之后,司马昭又笑道:
“要是以前的诸葛绫,恐怕一眼就能够看出钟会这个人吧……”
对于自己和诸葛绫长相一模一样这点,夜筝似乎从来都没有过多的去在意,她仰起脸看着司马昭,露出了淡淡的笑容:
“侯爷,站在你眼前的人是夜筝,而不是诸葛绫……”
(五):增嫌隙
虽说孙峻所主持的这场战争,也因为孙峻的去世而告终,而文钦也达到了铲除吕据等有威望之将领的目的,不过这对他来说不过只是个开始罢了。
剿灭吕据的战事之中,文钦因为率先“弃暗投明”反戈一击,攻伐吕据的后背使其迅速溃灭,赢得了孙綝对他的好感,于是便改变孙峻生前对文钦明用暗防的策略,改为积极拉拢。
回到府中的文钦才刚刚进入书房,就发现了已经有人坐在坐塌之上,并且像是主人一样翻阅着案面上的书籍公文了。
一看到眼前的这个人,文钦瞬间吓得面色惨败,连忙转身将门关上,生怕被别人看见:
“你怎么会出现在这里?”
而坐在塌上的人,正是昔日里与文钦合作的祝融……
祝融将手中握着的一份书简轻轻放回了原位,冷冷笑道:
“还真是无情啊,怎么?到了吴国好不容易站稳了脚跟,这么快就忘了老朋友吗?”
打从淮南二叛(即毌丘俭和文钦在所掀起的军事叛乱)失败之后,不光是文俶,就连文钦也遭到了伏羲等人的遗弃,很长一段时间里对他们不闻不问,甚至还想要除掉文俶消除隐患,所以他们之间的合作关系也就自然而然的烟消云散了。
可是祝融的突然出现还是让文钦感到一股强烈的不安:
“你想要怎么样?”
见文钦满脸恐惧的神情,祝融的脸上却并没有半点杀气,他淡淡说道:
“你不用这么紧张,毕竟我们曾经算是合作伙伴,伏羲特地来让我恭喜你计划得逞的,顺便,看在过去的情分之上还打算给你送一份大礼。”
“给我送大礼?”
对于祝融的这番言辞,文钦自然是不肯相信的:
“我可不相信你们会这么好心……”
虽然嘴上这么说,可是文钦内心多少对祝融还是比较放心的,毕竟当初伏羲派遣他来杀自己的儿子文俶时,他曾经对文俶手下留情。
这也是伏羲派他来的理由。
“听我说完你再判断我们是好心还是歹意也不迟……”
祝融笑了笑:
“这次北伐你们可谓是一无所得,如果你还想要杀回魏国将司马家彻底铲除来报仇的话,那么有一个人你就不得不去利用了。”
文钦祝融口中的这个人很有兴趣:
“他说谁?”
祝融站起身走到了文钦的面前,直视着他的双眸,丝毫未曾移开过:
“诸葛公休……”
一听到祝融说诸葛诞可以利用,文钦当即对他的这个说法嗤之以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