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司马(738)

作者:夜雪行寒 阅读记录 TXT下载

曹髦接受了他们的说法,这也就是后来发生之事的前续部分了……

眼下不知道伏羲还会使出什么样的手段,更何况他的手下还有应龙这样一个剑术极强的杀手,意识到这样下去不是办法的裴秀,当即决定连夜正装赶路,同时将这次的情况派人快速汇报给司马师得知,好让其有所准备和应对。

司马师很快就收到了来自于裴秀的密报,也知道了神农与夸父的同伙:伏羲,已经开始策划行刺曹髦的行动。

看到了这样的情报之后,司马师的面部表情看起来十分疑惑,站在他身旁的司马昭接过了裴秀的密报之后看到了上面的内容,也为伏羲的出现而感到震惊:

“真没想到他们居然真的会对曹髦出手。”

不知为什么,在司马昭看来似乎真正令司马师感到疑惑的,并不止伏羲出现这一点:

“如果顺着这个思路去想的话,那么伏羲行刺曹髦的理由只有一个,那就是不希望曹髦前往洛阳登基为帝,如果曹髦死了,那么我们就只能改立曹据……”

司马昭的反应很快:

“大哥你的意思是,曹据很有可能与伏羲、神农他们有联系吗?”

对此司马师还不是很拿得准:

“现在还不能盖棺定论,一切等曹髦进京之后再说吧……”

经过了数月的奔波,由裴秀和钟会亲自护送的曹髦终于到达了洛阳北郊邙山,距离洛阳已经非常接近了。

当曹髦到达邙山的之时,才看到这里已经专门为他兴建了一座崭新的临时府邸,府门之上的提有“玄武馆”三个字。

更令曹髦没有想到的是,眼下代替养病的司马师执掌魏国朝政的司马昭,居然早就在玄武馆门口等候自己的到来了。

“君上一路劳累,下臣司马昭在此恭候多时了……”

看到司马昭如此恭敬的向自己行礼,曹髦也不望予以回礼:

“有劳侯爷在此久候,本公实在是受之有愧……”

司马昭笑道:

“君上不日将成为我大魏的皇帝,下臣自然不敢有失礼数。眼下太后和宗室老臣商议的登基吉时尚未确定,且齐王曹芳刚刚搬离皇宫,尚有许多事务还未来得及处理妥善,下臣只好先行自此营造玄武馆,恳请君上屈就几日,待洛阳城内的事务处理完毕之后,便会立刻以新帝之礼迎候您进京。”

曹髦见司马昭说话做事如此滴水不漏,的确如传言般的非同寻常:

“侯爷太客气了,本公蒙受太后错爱以及大将军信任忝居帝位,已经令本公惶惧不安了,侯爷还特地为本公如此铺张,可本公尚无半点尺寸之功德于魏国百姓,实在是受之有愧……”

光从表面上看曹髦是个如此贤德的人,司马昭再度向其拱手致敬:

“君上能够如此替万民福祉着想,实乃我大魏之福,令人感佩……”

对此曹髦也当即予以回礼:

“哪里哪里,我大魏多年来朝政平稳,能够与三国鼎力之际持续雄踞霸主之位,多亏了已故太傅和大将军及侯爷的忠心匡扶了,日后本公还有很多地方需要仰仗。”

这就是司马昭和曹髦的第一次见面,从表面上可谓是君臣和谐、彼此欣赏,可谁又能想到,短短五年之后,这对君臣将会展开一场你死我活的权势争斗……

不久,已经被废黜为齐王爵位的曹芳,便在向郭太后拜别之后离开了皇宫,迁往河内重门营居住,至此曹芳再也不用过着提心吊胆的皇帝生活,同时也彻底远离了政治斗争,成为了继刘协之后第二个让出皇位却得以善终的帝王。

紧接着,在司马师的授意之下司马昭打着“国不可一日无主”的旗号,正式将高贵乡公曹髦从邙山玄武馆迎至洛阳,朝中除去养病在府的司马师之外,所有的大小官员一应前往洛阳西掖门南,迎接这位曹魏帝国继任君主的到来。

曹髦进入洛阳之后,见数百名官员都向自己行跪拜之礼于是便下车答拜,这令很多官员都有些不知所措。

这时一旁的司仪官对曹髦奏报说:

“按照礼仪规制您即将贵为天子,不可纡尊降贵进行回礼。”

可曹髦却说道:

“你也说本公即将贵为天子,那就证明本公此刻还未登基,那就是我大魏的普通臣子,不是吗?”

虽然还未登基,但是曹髦现在的态度却令百官感到十分欣慰和满意,绝大多数的人都认为眼前的曹髦,远比刚刚离开洛阳的齐王曹芳要强太多了。

之后文武百官陪同曹髦一同前往太极东堂觐见早已等候在那里的郭太后,仪仗行至止车门后,曹髦便想要下车与百官一同步行,官员们见状纷纷上前阻拦,可是曹髦再度重复了自己方才的立场:

“本宫方才已言明,自己此刻还未登基,同样身为大魏的普通臣子,因此只要在登基之前都要遵循应有的为臣之道,万万不可逾越分毫。再者我此行乃是去觐见太后娘娘,说不定等到太后见过我之后会对我不满意,从而改变主意呢?”

就这样曹髦仍坚持己见步行进入止车门,而跟随其后的荀勖则和身旁的贾充小声说道:

“这位君上还真是会说啊,都做到了这个份上了还会有谁对他不满意呢?”

贾充也认为年仅十四岁的曹髦能够有这样的修为实属罕见,同时也对他表示担忧:

“有这样的君主压在大将军和侯爷的头顶之上,等到他以后长大了,恐怕……”

接下来的话贾充没有说出口,但是荀勖却明白了他的意思。

两人的目光也不约而同的齐聚在行走于他们前列的司马昭身上……

来到太极东堂的殿门前时曹髦止住了自己的步伐,朝着身旁的内侍微微点头致意,内侍领会了他的意思,用着高亢尖锐的音调对着殿内禀报说:

“高贵乡公曹髦,求见太后娘娘!”

很快,殿内便快步走出了一个内侍,对着曹髦说道:

“太后有诏,宣高贵乡公曹髦觐见。”

曹髦听后躬身拱手道:

“谢太后娘娘!”

之后曹髦便在内侍的陪同之下踏上了阶梯走进了太极东堂,而以司马昭、司马孚、高柔等重臣为首的文武百官则只能站在原地等候。

走进殿内之后,曹髦便看到了端坐于塌上的郭太后,他先是仔细整理了一下自己的衣冠,然后恭恭敬敬的走到了郭太后的面前跪地行俯首礼:

“儿臣拜见太后娘娘,千岁千岁千千岁……”

郭太后俯视着自己一手提拔起来大魏皇帝,因第一次见面未免觉得有些生疏,可对于曹髦在封地所立下的功绩她却非常清楚,为此她对曹髦说道:

“这些年你在封地的事情本宫有所耳闻,你可不要辜负了本宫的期待,好好治理大魏的江山,更不要让本宫在大将军的面前抬不起头来。”

曹髦一听这话顿时感觉到其中有些不同寻常的地方,而郭太后似乎也看出了曹髦的心思,便主动解答了他内心的疑惑:

“其实大将军一开始想要扶立的人并不是你,而是彭城王曹据,是本宫极力坚持才让大将军改变主意的,若是你这个皇帝当得不好,那本宫这个极力举荐你的人也是会脸面无光的,你明白本宫的意思吗?”

曹髦拱手答道:

“儿臣多谢太后娘娘垂青与厚爱之恩,日后必定励精图治、中兴魏室皇族,使我大魏的基业继续坚如磐石,更会孝奉太后娘娘有如生母一般。”

听到了曹髦这样的保证,郭太后微微扬起嘴角露出了满意的笑容:

“你能够做到自然是本宫所期许的,起身吧……”

结束了与郭太后的会面之后,按照仪程曹髦便要直接前往太极殿,并且在殿前直接登基。

而郭太后也陪着他一起走出了太极东堂,看到了这一幕之后,虽然群臣对曹髦即位之事早就不再存有疑虑,可是郭太后走到曹髦的身边更加坚定了他们对曹髦信心和忠心……

接着,郭太后便和曹髦一同前往太极殿,而司马昭等臣子一同前往,参加此次曹髦进宫的最后一个环节:

登基。

公元254年(魏嘉平六年)十一月初,高贵乡公曹髦于洛阳太极殿前正式加冕称帝,同时大赦天下,改年号嘉平为正元。

在与群臣一同跪在地上山呼万岁的同时,司马昭很清楚:

同类小说推荐:

耽美作者主页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