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司马(684)

作者:夜雪行寒 阅读记录 TXT下载

一听羊祜说自己也要去太谷会猎,夏侯椿顿感奇怪:

“可是夫君你在朝中并无任何官职,按常理来说应当是不会寻你去的才是,难道……”

夏侯椿开始有些不太好的预感,羊祜也发觉了她的敏感,于是立刻加以抚慰:

“不,是子元世兄他想要寻机在朝中给我安插职位,所以才会让我去露脸的。”

听羊祜这样一说夏侯椿总算是放下了悬起的心:

“那就好,只要没有危险做什么都是可以的。”

距离行动只剩下了不到两个月的时间,所有参与的人内心都显得十分沉重,尤其是这次计划的制定者司马师和司马昭,虽然在他们看来如今的部署足以应对太谷猎场上随时可能发生的任何险情和意外,可不知道为什么,他们的内心总是感觉有些不对劲。

回家后司马昭一直在反复思考着夏侯玄所提供的行刺计划,以至于时常陷入呆滞之中。

察觉到他情绪异常的王元姬在帮其整理发髻的时候问道:

“最近是有什么烦心的事情吗?居然能够让你这么多天都魂不守舍的。”

司马昭虽然不能直接向王元姬言明自己和司马师即将所要采取的巨大行动,但还是可以以隐晦的方式征询她的意见,毕竟王元姬对时局的见解和眼光也非常人可比:

“最近天气有转寒的迹象,我明明预测到了气候会降温,并且准备好了足以御寒的衣物,可为什么总是觉得有些不对劲呢?”

对此王元姬笑道:

“那是因为你担心到时候降温的幅度会超出自己的预料范围,所以心里没有底罢了。”

王元姬跟随司马昭多年,对他的心态不能说完全琢磨的一清二楚,但至少也能摸清大致的脉络,而且也懂得配合司马昭用隐语的方式来回答他的疑惑。

听了王元姬的话后,司马昭轻微叹了口气:

“我担心的,就是会发生计划之外的变数,以免到时候寒气侵体啊……”

与此同时,身为这次行动最高决策者的司马师也有着同样的担心。

他坐在书房之中仔细思量着这场行动的所有细节,包括夏侯玄那份计划的真伪……

这时端着补身汤药的羊徽瑜轻轻推门走进了书房之中,当她看到司马师那副若有所思的表情时,她仿佛看透了他的内心:

“你对泰初还是不够信任吗?”

面对自己心事被羊徽瑜看穿的情况之下,司马师并没有直面回应她所说的话:

“不是不相信他,是我没有这个资本再去赌了,我不希望这次有任何的风险,我不想再去看到任何一个家人受到伤害了……”

可在羊徽瑜看来,这足以证明司马师从根本上不相信夏侯玄,自从司马懿去世、司马师掌权以来,她发现自己的丈夫开始变得越来越多疑、越来越冷酷、越来越狠辣,虽然她很清楚作为司马家柱石的丈夫,在这种内忧外患的境地之下如果他不变成这样的话,那么恐怕受到伤害的摧残的就该是司马家的人了。

尽管如此,羊徽瑜的内心深处还是感到无尽的悲凉……

(五):嘱托

洛阳城内波谲云诡的气氛常人根本无法察觉,两派绝不相容的势力正在各自摩拳擦掌,等待着最后与对方决战的时刻。

但是有一个人却敏锐的嗅到了这种气味……

他头戴竹制斗笠,肩挂深褐色的行李包裹,手执一根普通的黎杖,衣衫看起来极为素朴,清晰可见的胡渣不瞒了他嘴唇的周边。

在刚刚踏进洛阳城门的那一刻,他就停下了脚步闭上了自己的眼睛深吸了一口气,随后微微扬起了嘴角后笑着自言自语道:

“山雨欲来风满楼,看样子我来的正是时候……”

之后他便走到了街边的一个摊贩前彬彬有礼的问道:

“敢问这位小哥,长平乡候府应该怎么走?”

一听斗笠男子问自己这样的问题,摊贩马上就意识到他是外地人:

“连长平乡候府都不知道在什么地方,想必你是外乡人吧?”

斗笠男子露出了憨厚的笑容:

“还真是被小哥你给说着了,在下乃是流浪于山野的村夫罢了,洛阳还是头一次来。”

之后根据摊贩的指引,斗笠男子来到了长平乡候府的大门前凝视了一会儿。

不过他并没有上前敲门,更没有任何想要进去的意思,而是静静的转身离开了这里,转而前往“竹林七贤”之一阮籍的家。

当他走到阮籍家门口的时候,阮籍正在家中与自己的至交好友嵇康对弈论道,听到门外有敲门声的时候,纷纷看向了大门的方向。

嵇康放下了手中的棋子转而笑道:

“没想到你这个已经向司马师辞官的从事中郎,居然还会有人来拜访。”

阮籍起身走向了门口,将门打开后看到了站在门口的斗笠男子。

虽然这名男子用斗笠遮住了自己鼻梁以上的部分,但阮籍还是一眼就认出了他,以至于情绪激动到一时间说不出话来,他回过头对仍旧坐在塌上的嵇康满是惊喜之情的说道:

“叔夜!你看看是谁来了!”

话音刚落,斗笠男子摘下了头顶上的斗笠,嵇康看到这张久违而又无比熟悉的脸庞后也激动的站了起来,快步走到了门口,难言激动之情的伸手拍了拍这名男子的肩膀:

“巨源,你怎么来了!”

来者正是与嵇康、阮籍同列“竹林七贤”的山涛--山巨源。

“竹林七贤”之中要说名望最高且关系最为密切的,要数嵇康、阮籍和山涛三人,他们在第一次见面的时候就结下了深厚的情谊,彼此都很欣赏对方的人品和学问。

但与嵇康和阮籍不同的是,山涛一直以来都没有出仕朝廷,即使嵇康和阮籍多次写书信给他,请他入仕为魏室效力,可是山涛都一一予以婉拒。

对于这次为什么山涛突然间来到洛阳,而且是在事先没有与嵇康和阮籍打招呼的前提之下,他们二人都不知道其中的原因。

嵇康也将心中的疑问直接表达了出来:

“巨源,先前你总说来洛阳的时机还没有到,所以宁可窝在竹林里不肯出来,现在你来了,难道是你所说的时机到了吗?”

手捧着饭碗不停往嘴里送的山涛似乎并没有听到嵇康的话,两人看到他这幅样子也就不再说什么,静静的等到山涛将碗里的饭的吃干净。

吃饱了之后山涛将碗筷放到了案面上,又将一旁水盏一饮而尽,这才舒服的打了个饱嗝:

“赶这么长时间的路,都没有好好吃过一顿饭。”

见山涛已经茶足饭饱,阮籍便继续了方才嵇康的问题:

“说说看吧,这次你来洛阳有什么样的打算。”

面对嵇康和阮籍期待自己回答的眼神,山涛毫不遮掩的回答道:

“闲云野鹤的日子也让我感到有些乏味了,既然你们这么希望我入仕,那我就如你们所愿吧。”

一听山涛已有出仕之意,嵇康和阮籍都感到异常欣喜,嵇康当即就表示愿意为其牵线:

“这可真是太好了,眼下朝中正值用人之际,如果有你这样的人肯为大魏社稷效力的话,那么定可成为国家不可或缺的栋梁之才。等你安顿好了之后我马上就去拜会张缉大人,由他作为你的推举人安插官职。”

令嵇康没有想到的是,在他刚刚表达完自己的想法之后,山涛就当即拒绝了他的提议:

“叔夜,我想你是误会了,我虽然说要入仕,但并没有说要借助你们的力量。”

阮籍开始觉得山涛的这句话另有深意,他用试探性的口吻询问他说:

“那你想如何入仕呢?”

山涛并没有直接回答阮籍的问题,而是反问他说:

“我听闻昔日太尉和太傅在世之时就有想要重用你的念头,后来他们二人相继去世了,大将军也屡屡想要提拔你的官职,可你却几乎不为他出一谋一策,这是为什么呢?”

对此阮籍毫不避讳的回答了他:

“原本我和太尉(即蒋济)一样,认为司马家是匡扶曹魏社稷、平定天下动乱的肱骨之臣,可是自从高平陵事变之后,太傅对以曹爽为中心的曹氏宗亲痛下杀手,又逼死了三朝老臣王凌老将军,太尉和我都渐渐认清了他们的真面目,也因此太尉因内疚自责郁郁而终,如果我的才学真的为他们所用的话,那不就等于我的手上也沾染了无辜生灵的鲜血吗?”

同类小说推荐:

耽美作者主页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