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达一个多月的奔波让韩暹、杨奉的士气降到了冰点,好在他们还有帮肯为他们拼死效命的白波军将士护送他们安全逃过了曹军的追杀,到达了距离寿春仅一江之隔的安风津。
韩暹从马背上下来踉踉跄跄的跑到了渡口边,张目寻找可以渡江的船只。
终于在渡口的竹桥边上发现了几艘船只,欣喜之余他赶紧冲着身后的杨奉及士兵大喊:
“快过来,我找到船了!”
将士们闻讯像是找到了唯一的救命稻草般争前恐后的涌了上来,在韩暹和杨奉的调度下先后上船,未至天明便已全部渡江完毕,这个时候他们才算是真真正正的松了一口气。
然而他们刚刚渡完江不久,却发现岸边早已有人在那里恭候了。
他骑在马背上望着犹若过街之鼠的白波军,冷笑道:
“想不到昔日的护驾功臣,现在居然也落到了这步田地,人生还真是不可预期呢。”
一听到身后有人,所有人都举起兵器准备御敌,韩暹和杨奉也拔出了腰间早已卷刃的佩剑失声大呼:“什么人!”
马背上的黑影翻身下马,一步一步朝他们走过来,随着距离的越来越近韩暹和杨奉看清了来者的面孔,是个二十余岁的青年男子。
虽然上下打量一番后确定他身上并没有武器,但是韩杨二人还是在同一时间将手中的剑架到了他的脖子上,只见这个人不慌也不忙,任由他们这种很不礼貌且敌对性极强的行为,从容说道:“喂喂喂,我可是来这里帮助你们的人,这样对待助你们脱困的恩人不好吧?”
杨奉皱起眉头满脸狐疑的样子:“帮助我们?你怎么帮助我们?”
男子伸出手指了指他们身后用来渡江的船只:
“你们以为是上天眷顾你们才会放这些船只在这里的么?别傻了,事实上袁术在得知你们朝寿春方向逃命的时候就已经命人将沿岸的所有船只全部撤走了,要不是我趁着夜色从其他的渡口拖来这些船,你们也只能等死了。”
韩暹和杨奉面面相觑,听懂了男子的话外之音:“袁术为什么不让我们来投奔他?”
“败军之将,叛国之军,你认为袁术会收留你们这个烫手山芋来招致曹操的嫉恨?”
男子冷笑了一声,对他们的智慧嗤之以鼻:“用你们的膝盖去想,问题不就清楚了么。”
冷静下来之后杨奉觉得他的话有道理,便放下了手中的剑并收回鞘中,还伸手将韩暹的手臂也按了下去:“既然是这样,你打算怎么帮助我们?”
“其实要袁术收留你们也不难,只要投其所好就行了。”
男子对袁术的个性进行了详细的分析:
“袁术在前些时日得到了一样绝大多数人都想要的东西,也就真名天子的象征……”
“传国玉玺!”杨奉恍然大悟:“那是西迁长安之时董卓遗失在洛阳城内的,孙坚杀入洛阳城后为其所得,后不知袁术使出什么样的手段使孙坚让出了玉玺,护送天子回洛阳的过程中,天子曾下诏让袁术率兵勤王并且归还传国玉玺,但是全然得不到回应。”
“这就不难看出他的称帝之心了。”
男子双手背于身后走过韩暹和杨奉中间看着他们:“现在他缺的就是点燃这称帝欲望的一丝火星,而你们正可以凭借这一点让他收你们为己用。这样你们就可以获得喘息的机会,到那时你们是东山再起,而是就此依附于袁术,就全凭你们了。”
杨奉觉得他说的话有道理,但是还是不能完全信任他,继续发问:
“说说你的计策吧。”
……
天色渐明,驻守在下蔡的袁术军队发现了有大队人马正朝着寿春的方向进发,立刻上报刚刚征讨刘备归来的纪灵,纪灵见状赶紧率领本部人马追赶拦截,终于在距离寿春城二十公里处将其拦下,白波军的将士见到纪灵的人马前来纷纷丢掉了手中的兵器,为首的韩暹和杨奉也将腰间佩剑解下丢在了地上,下马向纪灵行礼。
纪灵见状感到十分奇怪,不过确定他们并没有入侵的迹象,便挥手示意士兵不要急于擒杀,勒住缰绳,将三尖两刃刀横于马下问韩暹、杨奉:
“你们是何部兵马,为何来此?”
杨奉见纪灵后上前拜见,言曰:“我二人是杨奉、韩暹,特来拜见袁公公路。”
听到他们自称是韩暹杨奉,纪灵心中有了些数:
“原来是想要造反不成,却被曹操击溃的汉室逆贼,我家主公无暇见你们,请往别处吧。”
说罢纪灵便打算让士兵对他们进行驱赶,杨奉不慌不忙道:
“将军切勿鲁莽,我等特地前来乃是有至关重要之大事要与袁公相商,若是坏了袁公的大事,想必将军就是以全家老小的性命,也难以抵消此过失啊。”
见他说的如此严重,纪灵显得有些犹豫,思索再三后决定让韩暹和杨奉在自己的看护之下,只身前往寿春城内见袁术。但是韩暹却指着身后的男子说道:
“此人上算天时,下明地理,能通古今之事,也需一同前往。”
纪灵确定那人手无缚鸡之力,应是不会武功的所以也准许了。下令让士兵将白波军押送下蔡大营,听后袁术的发落,自己则亲自押送韩暹、杨奉及男子前往寿春。
此时坐于殿上的袁术似乎正在为什么事情苦恼着,听到纪灵的汇报后决定见一见韩杨二人,于是便传他们上堂说话,上堂后三人皆下跪行礼。
袁术身旁的谋士阎象看到他们三人后脸色非常不悦,犹如铁板一样僵硬。
一直闭着眼睛的袁术微微睁开眼睛瞄了瞄他们,尖声说道:
“哟,这不是护驾的两位大功臣么,来我这儿有何贵干呢?”
戊酉回:假托天命意昭著
初次见面袁术就极尽挖苦于能事,韩暹听着暗地里恨得牙痒痒,跪在地上的右膝几欲抬起愤而离去,幸亏杨奉不停的朝他使眼色,才令他强行压抑内心对袁术的不满。
“启禀袁公,我等之所以从洛阳远道而来,正是为了助袁公完成大业。”
杨奉的话虽然没有言明,却也勾起了早有称帝之志的袁术内心的那根弦,但袁术毕竟也是乱世里生存下来的一方诸侯,他假装不为所动,装饰充愣问道:
“助我成就大事?我如今割据淮南一地,诸侯皆不敢小觑于我,还有何求呢?”
明白袁术心思的阎象一听袁术的话就知道,他好像是在提醒杨奉自己有称帝之心,故而借杨奉之口说出来罢了。即使之前阎象再三劝阻也不能大小袁术这种自取灭亡的想法,想到他果真称帝,到那时不仅淮南之地尽落敌手,袁术也很有可能死于非命,他不禁暗自叹息。
这时杨奉和跪在自己身旁的男子眼神短暂交汇后,扭过脸对着袁术继续说道:
“在下于洛阳之时就层听闻袁公大名,昔日国贼董卓欲拉拢明公,明公深明大义不为财权所诱断然拒绝,反而举义旗讨董,令在下十分敬佩。”
杨奉边说边观察着袁术的表情,发现他听了自己的赞美之言果真脸露悦色,便继续说道:
“且攻破洛阳之孙坚勇猛猛虎,令董卓、袁绍之辈谈之色变的人,也屈从于您的麾下,足见明公有降服万物之力。现明公屈身委于淮南这弹丸之地,我等实在替您抱不平啊。”
袁术听着杨奉极尽能事的吹捧,不禁心里开始飘忽起来,不过他还是十分谨慎的:
“这与你起兵妄图夺取圣驾,图谋不轨有何关联?”
终于切入正题了,虽然这都是先前计划好的,不过杨奉还是颇为惊讶:
袁术每一次的反应都被身旁的男子预料的分毫不差。
现在不是惊叹的时候,他急忙接下去:“我等乃是山野莽将,只是跟随明主效力,刘协驾出洛阳后我遇到了一位当世高人,他年纪虽然不大,却能通晓古今,卜算个人前程,正是他对我们说汉室衰微,已经如将倾之厦朝不保夕,紫薇之光耀于淮南之地,放眼整个荆楚之地,能够震慑群雄,开创盛世王朝的也只有明公您了啊!”
站在一旁的阎象终于听不下去了,他急忙站出来指着杨奉大骂:
“汝等逆臣贼子妄图造反不成,居然还想坑害我家主公,来人呐,给我拉下去斩了!”
刀斧手听令上殿,将杨奉等三人押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