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了司马昭充满鄙夷的话语后,王元姬扭过头瞪大了眼睛看着他:
“我怎么了?”
眼睛在王元姬身上上下打量了一番之后,司马昭眯起眼睛说道:
“你看看你,一副手无缚鸡之力的样子……”
说着司马昭似乎还感觉到帐篷内有种特别的香味,他用鼻子嗅了嗅后发现香味居然是从王元姬的身上传来了,这更加让不明真相的他看不起王元姬:
“居然还是个娘娘腔,我真搞不懂他派你来有什么用……”
此时的司马昭尚不知道,他面前的这个“娘娘腔”正是自己未来的妻子,而王元姬也通过第一次的接触,认为司马昭是个出言不逊的无礼之徒,在连番被他侮辱之后,气得撇过脸去不再与他说话。
无论对于司马昭或是王元姬来说,双方给对方的第一印象都十分糟糕。
与此同时,为了策应姜维解救司马昭而闯入蜀军粮草重地,吸引诸葛亮注意力的诸葛诞和王基,在完成了自己的任务之后按照预定的时间撤退,而驾着马车在慕城附近的傅嘏在和邓艾一同赶回原地的时候,也得知了计划不仅被诸葛亮识破,就连王元姬也被抓获的坏消息。
“士载,这可怎么办?”
诸葛诞开始有些慌了手脚,毕竟这和原本计划的出入性太大了,而且诸葛亮显然对营救司马昭有所防备,第一次若是不成功的话,下一次成功的几率就更小了。
沉思片刻后,身为营救小队实际指挥者的邓艾做出了决定:
“实在不行的话,只好寻找机会硬抢了……”
这时生性谨慎的傅嘏,对如此冒险的行为感到担心:
“现在诸葛亮已经有了防备,一定会在司马昭的周边布置更为严密的防守,我们想要成功太困难了,这无疑是送死。”
可邓艾却有着自己的考虑:
“这一点我自然明白,所以这次深入敌营的行动由我一人来完成,你们全部在外接应,如果我回不来的话,就回去禀报大将军和长公子。”
王基和傅嘏想要阻止邓艾,却没能够成功,无奈之下他们也都表示愿意和邓艾一同行动。
被囚禁之后,诸葛亮亲自来到了帐中探望姜维,而姜维自知自己身为间谍逃不过一死,但他并不为此感到害怕,可这么长时间跟随诸葛亮,已经让姜维对他的智谋和胸襟抱负深感钦佩,所以他觉得能够死在诸葛亮的手中也是自己的光荣:
“伯约自知死罪难逃,丞相无论想要怎么处置我,我都没有怨言……”
诸葛亮沉默着看了他一会儿后,对着身旁的廖化挥了挥手,于是廖化便走到了姜维的身后将绑缚他的绳索解开,使得姜维僵硬的双臂得到了解脱。
“你不用这么急着去英勇就义,我还没有说要如何处置你。”
姜维不理解诸葛亮的话是什么意思,便问道:
“丞相你是什么时候知道我……”
“打从一开始就知道了……”
他的话令姜维感到非常震惊,见他的表情如此惊讶,诸葛亮便解释说:
“当初你投降我的时候,我就从你的眼神之中看出了和普通降将不一样的地方,你来投降我居然将你的母亲留在天水,这不是很反常吗?后来我秘密派遣廖化去搜查你的行装,结果发现你居然携带着司马昭的画像,从那个时候开始我就知道你投降我的真实目的了……”
诸葛亮并没有分析错,因为姜维当初诈降正是郭淮的授意,只是没想到真正被蒙在鼓里的人不是诸葛亮,居然是自己,这让他对自己历来自信的智慧深感羞愧。
说罢诸葛亮走到姜维的面前,弯下腰伸手将他扶了起来,语重心长的对他说:
“我这一生阅人无数,所谓的当世豪杰、风流名士都不过是些有名无实的人,但是打从我第一眼看到你开始,我就从你的眼神之中看到了另一个人。这个人我只见过他一面,但却给我留下了极深的印象,我很遗憾当初没能和他完成那局对弈,你和他身上都一样散发着麒麟一般的耀眼光芒。现在曹魏大逆不道,取代了汉室自立王朝,我们身为汉室的子民,应当以兴复汉室为己任,只可惜现在我身边能够有能力帮助我的人实在是太少了,而且人总有一死,就连我也不例外。如果在我死之前仍旧不能看到汉室复兴的那一刻……到那时,我希望伯约你能够继承我的遗志。”
话语间,姜维看到诸葛亮的眼神之中闪烁着泪光,在他看来眼前的人似乎不是把持整个蜀汉朝政的权臣诸葛亮,而是一个数次北伐,想要逐鹿中原、复兴汉室的忠臣……
在诸葛亮一番动人肺腑的话语感召之下,姜维也痛哭流涕的跪在了地上:
“姜维……愿意就此追随丞相!”
箕水豹:胜败无常--上:冤家相见互生厌恶,为救情郎甘愿挡
自从驻扎慕城和诸葛亮两军对峙以来,已经有十天左右的时间,而邓艾等人前去营救司马昭却迟迟没有消息,这不禁让司马师坐立难安,他深怕行动出现什么意外。
可司马懿却依旧十分镇定,他对司马师说:
“你再着急也没有用,学着把心定下来反而会让你的眼界更加开阔。”
司马师虽然明白这个道理,但有些事情说得容易,做起来可就难了,尤其是在他冷静下来分析了局势之后,反而得到了令他更加担忧的现状:
“可是父亲,我们现在和诸葛亮保持了如此近距离的对峙,空气之中都充斥着大战一触即发的浓烈味道,万一邓艾他们行动失败,而蜀军的行动又有所变化,我们无疑会打草惊蛇,到时候想要救回昭弟就更加困难重重了。”
以自己对诸葛亮的了解,司马懿当然明白他是个多么深不可测的人物,想要从他的眼皮子底下救出司马昭难度可想而知。
另外从姜维上报郭淮说,诸葛亮长期将司马昭留在自己身边,似乎还让他参与了部分军事和政治上的决策,甚至还给他取了个“贾明”的假名,实在是猜不透他到底想要做什么。
“不管怎么说,现在我们都在曹爽的眼皮子底下,除了相信和等待之外别无他法……”
由于先前诸葛亮在司马懿到达之前,抢先一步收割了上邽的麦子,而司马懿因为急行军在当地没能得到有效的补充,导致后方的补给出现了供给不足的问题,加上曹爽有意识的下令让关中的运粮人马拖慢行程,使得大军的士气面临很严峻的现状。
就在这时郭淮送给了司马懿一份大礼:
他知道诸葛亮收割上邽麦子的目的,就是为了让司马懿补给困难,所以他在上邽之围被解后,马上亲自来到了当地附近的羌人部落恳求借粮,采取恩威并施的方法让羌人自愿献上粮草,最终在很大程度上解决了司马懿的难题。
而另一头,司马昭和王元姬的处境仍旧十分堪忧。
在被关押的三天里,虽然诸葛亮保障了他们正常的饮食,但却禁止他们离开营帐半步,更加不能和外界的人有接触,这使得想要涉险混入军阵的邓艾等人,无从得知他们的下落。
营地里的蛇虫鼠蚁很多,王元姬这样从未经历过的女孩子是很难适应的,尤其是当她看到有蟑螂爬到她的鞋面上时,坐在地上的她当即吓得连连后退,使劲地将蟑螂摔掉在地上。
司马昭看到她如此大惊小怪的表现后,越加对她感到反感:
“堂堂男子汉,居然会因一个小小的蟑螂而被吓得痛哭流涕,你还能再有点出息吗?”
被蟑螂惊吓到花容失色的王元姬,甩头就是一句:
“要你管!早知道你是这样的人我就不来了!”
正在王元姬被蟑螂的吓得泪眼婆娑之时,司马昭突然听到帐外似乎有人正在靠近,于是他对王元姬嘘声说:“不要吵……好像有人来了……”
这时帐外忽然传来一个女子的声音:
“几位将军辛苦了。”
守卫回答说:“我等奉丞相之命看管要犯,小姐还是离这里远一些的好。”
听到声音后王元姬也迅速冷静了下来,她从守卫和那名女子的对话中可以听得出来,她的身份似乎并不简单,因为守卫们与她对话时的口气非常尊敬。
而司马昭越听越觉得这个声音很熟悉,结合实际情况来看,他很清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