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司马(42)

作者:夜雪行寒 阅读记录 TXT下载

听了郭嘉这番意味深长的话,心思敏捷的程昱和荀彧当即明白了他的话外之意,颇有恍然大悟之感:“没错,韩暹与董承正在争夺洛阳的主动权,明显董承现在处于劣势,不甘就此让此大权的他肯定会联合占据三州的主公。”

后果真如郭嘉所料的那样,董承私底下上奏刘协,说韩暹居功自傲,长久下去必有谋反之心,特恳请刘协下旨秘密诛杀韩暹及其白波军党羽,可是刘协顾及到韩暹手握重兵且确有功勋,没有下这个决心。

董承见状接着建议请曹操率军进京对抗不可一世的白波军,从而起到相互制衡的作用,这一计策得到了刘协的同意。

于是董承立刻秘密联络曹操,邀请他赶紧亲自前往洛阳,并且承诺会在第一时间内放曹洪的军队进入洛阳。见时机已经成熟,曹操当即回书同意了董承的请求。

进入洛阳后曹操迅速和董承联手上奏弹劾韩暹及李乐等白波军主要将帅,李乐见状选择了急流勇退,让出了所有的兵权请求在河东养病,刘协对此表示同意。

后来韩暹意图拉张杨做自己的同盟来替代李乐,但是在遭到曹操的打压之后张杨也无心与之争斗,率领所有的军队撤回了河内,如此一来韩暹面临着孤掌难鸣的境地。

然而他却并没有完全丧失主动权,毕竟洛阳内外的军力还是以白波军占据多数,要是双方突然间开战,曹操没有绝对的把握快速取胜,反而会有天子被韩暹劫掠的危险,所以曹操也并没有采取全面政治上的攻势,而是静静的等待时机。

相持之中,毛玠向曹操提出了迁都濮阳的建议,这样就等于实质上架空了韩暹,曹操当即会见董承及司马防等重臣商议这件事。

董承顾及到如果迁都兖州的话曹操可能会成为第二个韩暹,以迁都事关重大、韩暹为首的白波军不会答应等借口为由拖延了这件事。

从曹操口中得知董承的反应,郭嘉笑着对曹操说:“既然如此不如就将天子迁到曹公势力薄弱的豫州吧,而且可以承诺董承迁都后可由他统帅王师军队,新都的我部军队不超过王师的三分之一,不经天子下诏兖州军士不得进入豫州,我想这应可适当缓解董承的疑虑。”

和荀、程二位商议之后,曹操决定将新都定在许县,并告知董承自己提出的交换条件,再三思量后董承考虑到的确这件事不能再迁延日久,尤其是原本支持汉帝的杨奉也被韩暹说服,如果他们突然发难恐怕会到达不可收拾的地步,最终同意的曹操的方案。

为了不招致韩暹的军事阻挠,曹操和伏完、司马朗等人以天子临驾许县围猎为由头前往许县定都,日期就定在当年的八月,曹操还说服刘协抛出了“陛下不在朝时大小事务均由韩、杨二位大臣决断”的空头圣旨,使韩暹大为窃喜,丝毫没有察觉到曹操的预谋。

戊丑回:王驾出洛方顿悟

为了避免节外生枝,曹操和董承等人刻意没有天子行猎这件事过大的声张,他和董承还特地挑选司马防、伏完、钟繇等重要的官员和妃嫔随行,这个看似合情合理的行动并没有引起韩暹的注意,他和杨奉反而乐见其成的将这些看似碍事的人礼送出洛阳东城门外。

送别天子后,韩暹带领剩下的群臣回到了洛阳皇宫,站在堂下仰望着台阶之上高高的龙位,他的心中不觉产生出一种危险而又疯狂的想法。正想着,他开始迈动步子走上台阶,群臣皆不明白他要做什么,等到韩暹堂而皇之的坐在龙位上后,他们才纷纷感觉到不安,一时间台下唏嘘不已,个个敢怒不敢言,韩暹对此却是不屑一顾。

沉浸于坐在皇位这种至高无上的喜悦之中,韩暹极为满足的回到了府中,刚刚坐下准备斟酒自酌,忽然感觉到有股冰冷的杀气散步着整个大厅。武将出身的他当即起身拔出了挂在后墙之上的长剑,大呼:“来人!”

在他连唤数声之后仍旧是没有人回答他,这时他感觉到很不妙的气氛:

“到底是谁?不要鬼鬼祟祟的!”

这时从正门之外走进来个模糊的人影,他手执长剑,身着一身黑色长衣,长长的头发遮住了双眸,令人看不清他的长相。与此相比更令韩暹在意的是他手中那柄长剑的剑刃之上,沾满了鲜血,可见外面的人几乎在他回来的时候就已经被杀掉了,以至于整个韩府之内充斥着地狱般的死寂,让人不寒而栗。

待那个人走近了一些,韩暹发现他的长相略显眼熟,等到他终于想起这个人是谁之时,那个人的长剑的剑尖已经抵在了自己的喉咙口上,韩暹因为惧死导致手中的剑无力的滑落在地上,满怀恐惧之色盯着眼前这个人:

“你……你不是早在巨鹿就已经……”

还未等韩暹说完,抵在他喉咙口上的剑更进了一分,只差分毫便可穿透皮肉取他的性命,韩暹不敢再说下去,反而忽然想到了另外一件事:

“殿下他……他也和你在一起吗?”

执剑男子丝毫不理会于他,慢慢的将左手伸进了自己的怀中,抽出了一方白布丢在他的面前:“曹操和刘协已经把你架空了,你以为他们真的是去行猎么?”

韩暹慢慢躲开了执剑男子锋利的长剑,蹲下身体将地上的白布捡了起来,发现上面是一个少年男子的画像,正当他诧异于执剑男子的目的之时,执剑男子的剑已经收回了鞘中,并且已经背对着他走向了厅堂门口:

“曹操的军队主力尽在兖州,现在趁着他们离洛阳还不太远说不定可以追的上……”

他顿了顿后补充道:“殿下已经想到了后招,画像上的男人现在正在平顶山,和小皇帝刘协的关系不一般,你要是抓住他相要挟,必定可以逼迫刘协返回洛阳。”

“他是谁?为什么刘协会为他做到这种地步呢?”

韩暹疑惑不解,执剑男子却没有再次回答他的问题,快速跃上了屋顶消失在韩暹的面前。

缓过神来的韩暹赶紧下令调查,发现董承和伏完等随行大臣的家眷果真都不在家中,盛怒之下他当即与杨奉取得会面,杨奉得知后也十分恼怒,马上飞鸽传书驻守在梁县的守军阻挡刘协的车驾,韩暹与杨奉亲率轻骑从洛阳追出。

然而等他们追到梁县之时却发现守军并没有发现刘协的车驾,而是一大队快骑经过了这里,并且已经到达了阳翟。

大失所望的韩暹和杨奉失去了方寸,过了阳翟就是豫州境内,已经超出了自己的势力范围,也就是说想要通过追赶来截获刘协已经是不可能的事情了。

这个时候韩暹想到了执剑男子的话,他将怀中的画像递给手下的偏将:

“把这幅画照抄十余份,由你带队即可前往平顶山一线抓住此人,记住务必活捉。”

偏将领命后即刻执行了命令,但当他们到达临汝之时却无意间发现了司马懿的踪迹,真是踏破铁鞋无觅处,得来全不费工夫。随即他们便在客栈内下手准备通过挟持赵蕊来控制住司马懿,但是没有想到有人来搅局,导致第一次行动失败。

等司马懿到达阳人后,早已部署黑衣人在那里的偏将又遇到了歌舞坊少女的阻挠而导致行动再次无果而终,偏将的脸也被划伤。由于韩暹下达的是死命令,偏将不敢就这样灰溜溜的回洛阳,于是继续尾随司马懿的踪迹准备再次寻机捕获他。

终于在渑池的森林之中偏将找到了机会,用事先抹上毒药的羽箭对司马懿发动突袭,没想到神秘少女情急之下居然再次挡开了羽箭。所幸的是她因为擦伤了肩膀的皮肉导致毒素发作,本以为少了个碍事之人一定会成功,可最终却中了司马懿的轻敌之计,受制之下为了不泄露韩暹身为幕后主使这件事而咬破毒囊自杀。

得知了韩暹这种大逆不道的行径,早已效忠于天子的李乐十分忧虑,加上他本身重病在身,无力再去阻止只能卧床哀叹后悔,自己患病留在河东养病之时为什么将手中兵马全部交给韩暹控制,现在手无兵权已经彻底无能为力了。

直到有一日,同样留在河东驻军的胡才来到李乐家中探视,看到李乐唉声叹气,便询问道:“将军何故闷闷不乐?若有心事不妨对在下明言。”

胡才一直跟随着李乐,为他心腹之将,是个值得信任且素怀忠义之人。

同类小说推荐:

耽美作者主页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