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司马(364)

作者:夜雪行寒 阅读记录 TXT下载

见小白兔的右腿受伤严重并且还在不停的流血,司马昭赶紧扯下了自己衣袖的一角,动作轻柔地为白兔的包扎,深怕弄疼它。

在张郃眼里这一幕好像在那里见过,他很快便想起来了,当初自己奉袁绍之命护送甄宓一家去邺城的时候,在半路休息的甄宓无意间发现了一只右腿受伤的兔子蹲坐在石头旁边一动也不动,甄宓见状便上前轻轻地将它抱了起来,仔细察看着它的伤势,随后她从自己的衣袖之中抽出了贴身用的手绢替兔子包扎,随后又将兔子轻轻放在了草地上:

“好了,应该没有问题了,赶紧去找你的家人吧……”

今天这一切仿佛在司马昭的身上重新上演了,想到这里张郃不由悲从中来,他从自己的怀中掏出了偷偷珍藏多年的锦帕,而后又将其轻轻放回原处。

他跨下了马背,手握缰绳来到了司马昭的身后,静静的看着司马昭用心照顾着受伤的兔子,等到一切结束之后,张郃问出了自己当初向甄宓所提出的相同疑问:

“为什么要如此在意一只普通的白兔呢?”

司马昭扭过头回答说:“因为它也和我们一样,拥有属于自己的生命和家人……”

这句话对张郃来说仿佛五雷轰顶一般震惊,因为当初甄宓所回答自己的也是同样的话。

这时司马懿和司马孚一同来到了他们面前,司马懿将手伸向张郃对司马昭说:

“不得无礼,这是鄚侯张郃将军,还不快快行礼。”

可是司马昭并不理会父亲的话,转而躲到了司马孚的身后。

“将军请勿见怪,这个小子从小被我给宠坏了。”

不知为什么张郃却对这个十岁大的孩子情有独钟,甚至觉得十分亲切:

“仲达不必介怀,令郎让我想起了许多往事,我要谢谢他……”

说到这里,张郃转过头问司马懿说:

“之前我去凝儿家中看望她和奕儿的时候,看到春华也在,她听说我不久即将动身前往雍凉,就拜托我收司马昭为徒并把他一起带到那里磨炼,这件事你知道吗?”

张郃的话令司马懿陷入了短暂的震惊之中,就连站在他身旁的司马孚也是如此。

这一细节被张郃看在眼里:“怎么?你还不知道吗?”

“不,我只是在想将军是否愿意罢了。”

为了不让张郃进一步生疑,司马懿赶紧将脸上所有的多余表情全部一扫而空。

“上次在这小子已经在他母亲面前对我行了拜师之礼,只是不知道仲达是否舍得让他随我远去西凉苦寒之地呢?”

司马懿笑着对他拱手说:

“将军愿意收犬子为徒,是他的福分和荣幸,如此便拜托将军了。”

回去的途中,司马懿反复在思考着张郃所说的话,司马孚仍对张春华的举动颇为诧异,他看向着身旁目视前方的司马懿说:

“真没想到嫂夫人和兄长你想到一块儿去了……”

而司马懿表面上虽然依旧冷静沉默,内心却已是波涛汹涌,他知道张春华之所以这么做,也是为了尽量不让司马昭夹在他们当中,他不像他的哥哥司马师那样成熟稳重,害怕因此对他的心智产生不利的影响,与其如此不如让他多出去历练历练。

考虑到西垂边境不能久无大将镇守,加上这么长时间来张郃都没有任何的异动。在司马懿劝谏之下,曹丕终于同意了张郃请命返回雍凉的奏疏。

司马懿和司马孚等人送别张郃的时候,即将远行的司马昭依次和司马孚、司马馗、伏若歆以及司马师道别,却唯独对自己的生父司马懿视若不见,而司马懿也没有和他说话的打算。

伏若歆蹲下身子拿着一个包袱递到了司马昭的手中,依依不舍的嘱咐说:

“这里装着的是你平日里最喜欢的糕点等食物,西凉之地苦寒,你在那里要好好听张郃将军的话,照顾好自己,知道吗?”

“放心吧,姨娘。”

接过包袱之后司马昭瞥了一眼站在旁边面无表情的司马懿,也对伏若歆说:

“劳烦您告诉母亲一声,昭儿不能在膝前尽孝,但昭儿一定会回来看她的。”

和司马昭亲密无间的司马师,临别之时也送了他一件礼物,那就是自己平日里珍藏的环手剑,他用力的锤了一下司马昭的胸口说:

“男子汉大丈夫,行走在外身边没有一件趁手的兵器怎么能行?”

手握环首短剑的司马昭显得很不适应,毕竟他与喜欢舞刀弄剑的司马师不一样,不过他知道平日里司马师很钟爱这把胡昭留给他的礼物,之前正是因为这把环首短剑才会和曹爽等人起争执。这让年幼的司马昭终于还是憋不住了,他和司马师抱在了一起齐声痛哭,司马昭泣不成声的对司马师说:

“大哥……一定要照顾好母亲……”

在众人的目送之下司马昭坐上了马车,马车的车轮开始缓缓滚动起来,司马昭掀开布帘将头探出了车外,冲着大家使劲挥动着自己的小手,这一刹那,他仿佛看到离自己越来越远司马懿,眼睛比之前更加明亮了,仿佛在闪烁着光芒……

尽管已经既成事实,但伏若歆还是觉得司马懿这么做对司马昭来说太过狠心了:

“夫君,再怎么说昭儿现在只有十岁,西凉乃苦寒之地,他一个小子怎么受得了?”

而司马懿用着略微哽咽的声音回答说:

“我十岁的时候,经历的苦难艰险要比他多得多……”

话语间,司马懿不经意见发现了远远的树林之中出现了张春华的身影,两个人目光交汇之后,张春华就转过头选择了默默的离开,司马懿也只好装作没看见……

常陈:大战将开,意在坐收渔利

公元221年七月,刘备趁着曹丕利用张郃与曹休两人分别制造的假象,使孙权被迫调回陆逊的关键当口,亲自集结大军约五万人,同时命令驻守阆中的张飞引军前往江州自己会师,打着“回夺荆州,为关羽复仇”的旗号誓师出征。

然而就在张飞奉命后不久,便在大军启程之前突然遭到了下属张达、范强的暗杀而身亡,他们携带着张飞的首级一同逃向了东吴,向幕后主使者陆逊交差。

看到了张飞的首级就这么摆在了自己面前,陆逊不禁冷笑道:

“真没想到一代名将居然会死在两个无名小卒的手中,真是莫大的讽刺啊……”

早在刘备称帝时起,孙权就料到自己和刘备的一场大战是在所难免的,这时他开始后悔当初没有听从陆逊的建议迁都鄂州,于是他立刻下令将都城从建业迁至鄂州,并将其改名为武昌,在着手开始和刘备全面备战的同时,也作着随时准备和谈以及防备北方曹魏的工作。

之后陆逊将张飞的人头传送于武昌,孙权看后十分高兴,因为张飞一死,对正准备起兵全面进攻的刘备来说无疑是个沉重的打击,也会在很大程度上对士气产生影响,张昭等人甚至认为刘备极有可能会因此推迟或是取消进攻的计划。

唯独陆逊不这么想,他对孙权说:“刘备毕竟纵横疆场数十年,既然已经做好的全盘的准备,就不可能因为一人之失而放弃,反而会因为张飞之死而更加迁怒于我们,也正因为如此我才会秘密潜伏在张飞身边的张、范二人下手。”

“所以?”

孙权有些捉摸不透陆逊:“伯言此话何意?”

对于自己的这个布局陆逊早有筹谋,为此他分析说:

“目前天下已呈三分之势,虽然北方的曹操已经死了,但这么长时间以来魏国都没有乱,反而让曹丕取代了汉室,可见曹魏实力最为强大这一点没有得到改变,从长远来考虑主公只有和蜀汉联盟,共拒曹操才能制衡局面的平稳。可我们夺取了荆州,杀害了关羽,让刘备平白无故吃了这么大的一个哑巴亏,这种情况之下是很难和刘备同心同德的,他现在恐怕也在盘算着利用夺城杀将为理由吞并整个江东。与其如此不如让他将心中的妄想和仇恨全都发泄出来,然后再彻底把他打服了、打清醒了,这样一来才会让他考虑继续和我们联盟。”

这番论调让在场所有的人听后都瞠目结舌,张昭更是指责陆逊拿江东的基业在玩火自焚:“将军此论,老夫万万不敢苟同,敢问将军,如果我们和刘备一旦开战,那么北方的曹丕难道会干坐着不管不顾吗?到那时我们两面受敌,江东必然陷入万劫不复之地!”

同类小说推荐:

耽美作者主页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