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初自封汉中王之时他刻意没有给予诸葛亮任何的封赏,是因为那时他的身边有法正,现在看来他再不给诸葛亮相应的地位已经说不过去了,于是刘备便任诸葛亮为丞相、录尚书事,假节。
然而令人不解的是,刘备虽然任用诸葛亮为丞相,总领政事,但却并没有像让其开府,也就是说诸葛亮不能像当年的曹操那样,拥有建立府署并自选僚属的权力。
对此诸葛亮十分清楚,刘备这么做是为了防止自己变成第二个曹操,同时更加是提醒自己要时刻牢记自己身为臣子的身份,不要有任何的非分之想。
在各自的主上登基称帝之后,魏国的司马懿和蜀汉的诸葛亮在政治地位上的比较明显:
刘备称帝之后虽然暗地里仍旧限制着诸葛亮,也没有任何爵位,但毕竟在实际意义上已经把他摆在了肱骨之臣的位置。
而同样身为“开国功臣”的司马懿,表面上被曹丕封官拜候,但地位上却并不突出。
可见无论是曹丕或是刘备,对这两个足够有能力改变世间格局的人才来说,都采取了各自的防范措施,耐人寻味。
恐怕也之后诸葛亮和司马懿两个人自己才知道,这个中是何等滋味吧……
章武元年五月十二日,刘备走了两步棋:
其一,巩固益州当地士族对自己的忠诚,从而为自己不久后出兵伐吴做准备,为此他挑选了影响力较大的吴懿作为和亲对象,迎娶了他的妹妹吴氏为皇后。
其二,也是为了伐吴所做的准备,那就是封镇守阆中的张飞为车骑将军、司隶校尉,进封西乡候,同时秘密下达旨意让张飞在阆中尽快做好出兵的战前准备。
这一切都没能逃过诸葛亮的眼睛,然而他在明知道刘备即将趁着登基为帝之际,选择了东伐荆州来为自己达到复仇、立威和灭国的目的,却仍旧装作毫不知情。
在诸葛亮看来,自己所说的话如果能够起到作用,那么当初就不会有关羽擅自出兵和荆州全境丢失的巨大败果了,更何况刘备现在的心气非常人能够劝服,自己现在的处境也不适合太过于冒进,以免惹祸上身。
终于在同年的六月,刘备才正式颁布了东出巴郡,夺回荆州一雪前耻的战时国策。
尽管以赵云为首的臣子门纷纷劝谏刘备,但这次却不像一年前,刘备对赵云不再那么客气,他不仅在手下将帅乏人的情况之下没有带身经百战的赵云随军,反而将其贬出了成都任职都督江州军事,这下子更加没有人敢反对了。
一切,似乎已经成为了定局……
浪将:玉殒香消,父子形同水火
从许昌回到洛阳后,曹丕在军事权臣之上采纳了曹操临终之前对自己的忠告,重用了曹真和曹休二人,他巧妙的效仿当年汉宣帝对付霍光的方式,以明升暗降的手法陆续剥夺了曹洪的军权,同时将曹真升至上军大将军,都督中外诸军事,假节钺,一举将曹洪悄无声息的排挤出了军事指挥的核心层,而曹真也因此成为军事上的最高领导人。
为了擢升曹休曹丕也是煞费苦心,他在公元220年时就开始动这个念头,那时元老将领之中属曹仁和夏侯惇的威望最高,而夏侯惇又年老多病难以撑过年底,且相当欣赏曹休,于是曹丕便任命夏侯惇为大将军,结果不久夏侯惇便去世了,临终之前举荐曹休代替自己。
这一切正中曹丕的下怀,于是他顺水推舟任命曹休为镇南将军,接替夏侯惇屯驻汝南,负责抵御孙权的重大使命。为了加强他的威严,在曹丕离开洛阳前往召陵赴任之前,曹丕还亲自来到城门口送行,并当着在场所有百官的面对曹丕说:
“将军尽可放手去做,大魏的东南防卫就交给你了!”
曹休到任后的第一件事,就是执行曹丕暗自下达的命令:
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夺取历阳,在东吴方面没有任何准备的前提之下,曹休奉命对历阳发起了突袭,成功占据了历阳城后又亲自率军避开了濡须坞要塞,渡过了曹操几次想过就没有成功的长江,烧毁了孙权在芜湖所布设的数千座军营。
得知曹休已经率军渡过了长江,直插自己大本营建业的后方,孙权万分惊恐。
当时江东大部分的优秀将领都被调往了荆州,所以没有能够阻挡曹休,孙权见状急忙命令镇守荆州的陆逊回来迎击曹休。而陆逊收到这个消息觉得非常奇怪,但既然事情已经万分紧急,他也至少率领两万余人自江陵顺江而下,急速前往芜湖歼灭曹休。
然而接下来局面的发展令陆逊越来越不安,因为曹休得知陆逊亲自来对付自己之后,居然选择了北渡长江返回了历阳驻扎,因此两人并没有发生过丝毫的正面作战。
事后孙权对于曹休不宣而战的突袭行为又惊又怒,他想要命令已经驻扎在芜湖的陆逊发兵夺回历阳,但陆逊却上言劝谏说:“主公,末将认为曹休此举非常怪异,此时不应该和曹魏发生更大冲突,因为目前来说最危险的敌人,仍旧是刘备。”
冷静下来的孙权也只好暂时作罢,他此时尚不知道,曹休的这个举动并非是为了夺取一个小小的历阳城,以及烧毁那些还没有驻兵的空荡营帐。
实际上这是曹丕早就和散骑常侍蒋济、治书执法高柔商议好的计策,目的就是在于通过假意和孙权之间发生军事摩擦,迫使孙权抽调荆州统帅陆逊东援,从而给一直以来都在寻找战机的刘备可趁之机,最终引发孙权和刘备之间的全面战争。
曹休得手的消息传到了洛阳之后,曹丕高兴异常,立刻下诏迁曹休为征东将军、兼领扬州刺史,进封安阳乡候。当时很多人都不理解曹休这样鲁莽的行径,很可能会引发曹魏和孙权之间的战争,况且他在闻之陆逊率军驰援后就撤退了,并没有显著的战功,为什么会受到曹丕如此超出规格的奖赏。曹丕对他们解释说:
“就姑且留下一个悬念吧,过不了多久你们就会知道了……”
自从曹丕自立为帝之后,理应立刻着手册立皇后、太子一事,可是尽管曹丕在从邺城回来之后加倍宠幸郭夫人,称帝后进封为其为贵嫔,在地位上已经和皇后之位非常接近,但毕竟还没有将皇后之位确定下来,因为他的心中还惦记着远在邺城的甄宓。
但曹丕也很清楚,早在甄宓知道袁熙之死的真相后,他们的关系就已经完全破裂了。
郭女王看准了这个机会利用心腹在邺城造谣,就说甄宓在曹丕称帝之后不仅没有替自己的丈夫高兴,反而整日面露哀容,甚至有人看到她身着一身孝服前去祭祀袁氏公祠。
这些消息个个都像是一把把尖刀,割断了曹丕心中对甄宓仅存的念想。
尤其是在这个时候甄宓去祭拜袁熙,无疑是对曹丕最大的讽刺和羞辱,为此他一怒之下居然写下了赐死甄宓的诏书,并且派人即刻送往邺城执行。
当时鄚候张郃被曹丕从陈仓前线调回了许昌,并派遣他与夏侯尚一同南下进攻江夏,得胜之后回到了洛阳向曹丕复命。当得知了曹丕要赐死甄宓的消息后,他万分震惊且觉得难以置信,急忙想要进宫向曹丕求情。
正当他走到宫门口的时候,却突然被司马懿挡住了去路:
“将军意欲何为?”
见司马懿阻拦自己,心急火燎的郭淮顾不得那么多:
“请大人让开!末将有要事求见陛下!”
可是司马懿却依旧挡在他的面前:“就算将军进去了又能怎么样?你以什么立场来为她求情呢?只怕是到时候不仅救不了甄夫人,恐怕将军也会前途尽毁……”
“住口!”
怒不可遏的张郃失去了自己对情绪的控制,他拔出腰间的佩剑架在了司马懿的肩膀上:
“我再说一遍……给我让开……”
但是司马懿的眼神也丝毫没有被这把利刃所动摇,他反唇相劝道:
“甄夫人之事背后有郭贵妃操纵,已经没有转圜的可能性,将军有没有想过,甄夫人死了,你若也死了,到时候谁来辅佐孤立无援的齐公殿下!”
司马懿的这句话给了情绪几乎要失控的张郃当头一棒,他这时才想起来甄宓还有一双儿女,尤其曹睿现在是曹丕膝下唯一的儿子,自然也是曹魏江山最有可能的接班人,甄宓死后独霸后宫的必然是郭女王,到那时一旦她再生出了儿子,那么曹睿的立场就堪忧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