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司马(328)

作者:夜雪行寒 阅读记录 TXT下载

为此伏若歆特地前往相府拜访了张凝和甄宓,在隐瞒真相的基础上,以张春华和司马懿关系出现裂痕为理由,请求她们暂时将张春华接到张凝的住处。

自从郭嘉死后,张凝也经历了很长一段时间的悲伤,除了郭奕和偶尔探望的甄宓之外,她也没有其他可以陪伴自己的人,于是很快就答应了这件事。

若是有人认为伏若歆此举是为了将张春华驱逐出司马家,从而自己独占司马懿也是十分正常的,张凝也就这一点问过伏若歆。

然而在伏若歆看来,自己的名声和整个司马家的安定相比起来,她更重视后者。

内厨:稚子可畏,随父共踏西途

司马懿在极短的时间内料理完邺城的琐事,伏若歆同时也帮助司马懿他安顿好了张春华,解决了他心头上的一大难事。这下子司马懿终于可以全身心投入了汉中的争夺战之中了。

他坐在书房内挥笔在竹简上书写着什么,端着汤药的伏若歆走了进来,为了不打扰司马懿做事,她刻意将自己的步调压得很低,几乎没有发出一丝声响。

当她走到司马懿身旁轻轻将盛着汤药的托案放下后,却意外的看到了司马懿在竹简上所写的内容,脸上不禁泛起了一丝愁云。

因为司马懿此时所写的书信,正是呈给已经到达长安的曹操的,信中提到自己的身体已经康复,不日将会启程前往长安听用。

然而在伏若歆看来,现在的司马懿无论是身体还是心灵上,所受到的创伤远远没有到恢复如常的地步,而今此时他又要长途跋涉前往长安,又要卷入刀光血影的战争之中,想到这里她的心仿佛又被提了起来。

司马懿看出了伏若歆的心思,他搁下了笔轻轻握住了伏若歆的双手安慰说:

“我只是前去出谋划策而已,并不是上前线厮杀,你不用担心。”

“可是……”

虽然司马懿为了不让伏若歆担心自己故意装出无所谓的笑容,但是伏若歆明白,强忍着还没有痊愈的伤痛是最难受的,她试图劝说司马懿不要前往长安:

“真的不能不去吗?”

见她快要哭出来了,司马懿将伏若歆拉到了自己的怀中拍着她的肩膀说:

“当初西征之策是我极力提出来的,虽然下辩之战曹军重创了刘备,但这场胜利却是阶段性的,并没有代表汉中彻底万无一失,如果汉中丢失的话那么我辛苦谋划至今的都将付诸流水,你明白吗?”

说罢他伸手轻轻拭去了伏若歆眼角的泪滴:

“天色不早了,我们是不是也该休息了?”

伏若歆以为自己听错了,她将将侧脸移开了司马懿的胸膛,用极为诧异的眼神看着司马懿:“夫君……你……”

司马懿眼含柔情和歉疚的看着她,伸手抚摸着她的脸颊:

“当初之所以娶你是为了保住你的性命,自从嫁给我以来你一定受了很多委屈,春华的事情劳你费心了,倘若你愿意,从今天开始你我不再是有名无实的夫妻,而是真正的夫妻。”

这句话对于伏若歆来说已经等待了太久了,刚刚被司马懿拭去的泪水再度从眼眶中溢了出来,司马懿充满怜惜的用手背再度抹去了泪滴:

“傻丫头,哭什么呢?以后为夫可要请你多多指教了……”

正当两人之间的温情不断升温之际,司马师带着司马昭悄悄的门外走了进来,打破了这一氛围,使司马懿和伏若歆再度陷入了尴尬之中,尤其是伏若歆害羞到急忙转过脸去。

两人面对这一情景哭笑不得,司马懿故意咳嗽了两声对司马师说:

“我让你向程武学习剑法,怎么你还把他这个坏毛病给学来了?”

司马师和司马师面面相觑了一会之后,似模似样的像成人一般拱起双手对司马懿说:

“敢问父亲,母亲现在何处?”

这个问题让司马懿忍不住板起了面孔:

“此事不该你们过问。”

说这句话的时候,司马懿的表情看起来十分严厉,然而年仅七岁的司马昭却并没有因此而退缩,也学起了大人搬出了儒家的理念:

“百善孝为先,如今母亲不在家中,敢问父亲,为人子女者难道不该询问原由吗?”

“你……”

就在司马懿准备发火而训斥司马昭之时,伏若歆及时拦住了他对司马昭说:

“你们可记得住在相府之中甄宓与张凝两位姨娘?近日来你们的母亲长时间没有前去相府,她们心中想念便接她去小住一段时间。”

见司马昭没有应对之言,司马懿冷冷的说道:

“昭儿先生,您还有什么问题吗?”

兄弟二人再度面面相觑之后不由的开始抿起了嘴,好像这件事十分难以启齿一样,司马懿突然间一拍桌子:“有话就说,不要吞吞吐吐的。”

犹豫了一会儿之后,司马师拱手对司马懿说:

“启禀父亲,我和昭弟得知父亲即将赶赴汉中战场,所以希望能够与父亲一同前往。”

司马懿听后扬起了眉毛,眼神在他们兄弟之间来回打量着:

“长能耐了是吧?为父之前和你们说过,战场内外能够派的上用场的只有两种人,你们还记得吗?”

对此司马昭毫不迟疑的回答说:

“记得!一者为冲锋陷阵之猛士,二者为运筹帷幄之谋士。”

听了他的回答之后司马懿点点头说:

“嗯,记的还真清楚,既然如此那为父问你们,你们去战场的话,能够担任这两者之中的哪一个呢?”

这句话倒是让两个原本踌躇满志的毛头小子陷入了沉思之中,久久难以开口回答。

这时司马懿又问司马师和司马昭说:

“我再问你们,如果有朝一日你们被人俘虏为敌人所制,而为父无法救你们脱困,敌人又拿你们来要挟为父,那身为我司马懿的儿子,同时又身为司马家的人,该当如何自处?”

司马师张口便出:

“以一死来断了敌人的念想,身为司马家的人决不能拖累父亲,只要孩儿死了,敌人手中就再也没有要挟父亲的棋子了。”

对这个答案司马懿虽然没有表示异议,但并不满意,这时他将目光放在了站在一旁默不作声的司马昭:“你说说看呢?”

想了一会儿后司马昭回答道:

“孩儿以为,当以父亲见死不救、不顾亲情为假象迷惑麻痹敌人,并且假装投靠敌人为父亲暗中探查情况,摸清楚敌人的情报底细。”

这话答案令司马懿呆坐了好一会儿,同样他没有对司马昭的这个想法做出任何的评价,但从眼神之中明显可以看得出来,他更加赞赏司马昭的这个想法……

司马懿和伏若歆看到他们这幅样子不由得笑了起来,他开始对他们放缓了语气,变得温和起来:“你们看……这样好不好?不如你们先回去好好思考一下,自己到底能够做些什么,然后再来说给父亲听好吗?”

最为古灵精怪的司马昭听后明显觉察出来这是司马懿的敷衍之词,他正想要上前争辩的时候,却被兄长司马师踩住了自己的脚面,这才被迫收起了自己的性子。

“父亲、姨娘,你们早些安歇,孩儿告退。”

说罢司马师便拉着司马昭的手快步跑出了书房。

看着两个孩子如此活泼可爱,这么小的年纪就想着为父亲分忧,伏若歆不禁感叹道:

“师儿性格坚毅,做事认真又条理分明,不到十岁就连就了一身的武艺,听说上次在学堂内和曹真将军的长子曹爽等人发生口角,他一人竟然赤手空拳打退了比他年长的七八个少年,将来必定是个东征西讨无往不利的大将军。”

“我就是担心师儿的性格,他在我的面前每次都控制的很好,但是一遇到外人就会寸土不让,个性极为要强,我担心他将来会因此而不懂得收敛,从而酿成大祸。”

其实司马懿内心对两个儿子是十分了解的,表面上看司马师能文能武全面盖过了自己的幼弟司马昭,然而正是通过之前学堂内的武斗之后,他对司马昭有了重新的认识:

“上次师儿将曹爽等曹氏贵胄的公子打了之后,他们没有罢休而是纠集了更多的人在堂下堵住了师儿和昭儿,说起来你都不相信,两人最后居然毫发无损的从学堂内走了出来。”

听了司马懿的话伏若歆不禁感到十分惊奇:

同类小说推荐:

耽美作者主页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