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继占领了白水关和涪城之后,刘备致书成都的刘璋,声明杨怀和高沛强行克扣了发往葭萌的粮饷,刘备亲自前去关下讨要却遭到了他们的突袭,所以才会被迫反击,至于占据涪城也不过是为了消灭残余逆党而已,并不是针对刘璋的军事行动。
但是刘备却在战后严令涪城戒严,不允许任何的益州官员进入,更没有撤军退回葭萌的打算。之后刘备以刘璋意图对自己不轨为由向孙权表示要拖延支援的想法,这让孙权等同于吃了个哑巴亏,在得到了空头承诺之后又没有找刘备麻烦的理由,只好独自应对曹操。
至此刘备先后采取了庞统和法正之策,既应付了江东的孙权又连续夺得了两座众城,还令刘璋不能因此而进攻自己,显然已经占据了战事开端的主动权。
但实际上刘备和刘璋之间的关系已经全面破裂,大战一触即发……
益州的动乱便经由曹操安置在州内的斥候传达回了邺城,曹操认定刘备一定不会为了孙权放弃夺取益州的大好时机,因此他坚定了南下长江的战略规划。
不久司马懿便收到了来自益州的神秘信件,他拆开之后发现竟然是庞统所写的,比起收到庞统书信,司马懿更加震惊的是信中的内容,他立刻对身旁的程武说:
“程武,有劳你尽快赶往涪城,再晚的话恐怕一切就晚了……”
接过书信的钟毓看了之后摇摇头说:
“恐怕已经晚了……”
之所以司马懿会如此的紧张,原因在于庞统在信中所说的内容涉及到他从离开江东、追随刘备开始,至今为之的所作所为到底出于什么目的。
事实上当初庞统离开江东完全是和鲁肃唱的一出双簧,他真正的目的是为了引诱刘备前去进攻益州,然后引起在将张松出卖泄露了刘备的计划。
在庞统看来益州的占据不是短时间内就能结束的,而且刘备孤军深入、完全断绝了与荆州的粮饷以及兵源补给,日久必定难以持续下去,到那时刘璋便有可能将其攻灭,为汉室除掉这个野心勃勃的一代枭雄。
另外庞统也做了周密的考虑,他想到就算刘璋杀不了刘备也可将他们困于益州,到那时刘备必然会要求荆州的诸葛亮率兵入川增援。而这也是庞统与鲁肃约定的时间,到那时荆州的主力入川便是东吴进攻的大好时机。
然而在司马懿看来庞统的计划虽然眼光深远,但是实施起来风险实在是太大了,毕竟他要面对的是诸葛亮和刘备这样的人物,更何况现在曹操已经决意南下进攻,这无疑又是对庞统计划的一大干扰,就算是诸葛亮率军入川,孙权不可能会进攻荆州。
一旦身处敌营的庞统计划败露,那么等待他的结果也就可想而知了……
涪城的庆功大会后,刘备对目前的状况十分满意,他趁着酒兴将自己目前志得意满的情绪表露无遗,还将攻打成都作为一场酒席,为此他特地走到了庞统的面前对他说:
“士元,我看这场酒席应该也快结束了吧?”
虽然庞统一直在帮刘备出谋划策,但是他内心却始终忠于汉室,加之他长时间对刘备的不满和敌意在酒意之下也有所走漏,他竟然站起身当面公开质疑了刘备的行为:
“主公历来以仁义之命立世,今日却兴无名之师,把攻伐同宗兄弟、掠取他人领土当做是快乐之事,难道主公历来所主张的信义都是虚假骗人的吗?”
这句话一出原本欢乐的酒席气氛瞬间被打破,所有人都用不敢相信的目光看着庞统,他们没想到历来坚定支持迅速灭蜀的庞统,竟然会说出这种骇人听闻的露骨之言,一时间席间鸦雀无声,大家不知道庞统为什么会说出这样的话,只有法正冷静的观察着局势……
庞统的这句话无疑触怒了正处于春风得意之时的刘备,他愤怒的将手中的酒樽重重摔在了地上:“照你这么说当初武王伐纣时也曾前歌后舞,难道这就不是仁义之师吗?”
经由刘备的怒声斥责使得庞统的醉意顿时消散,他马上意识到了自己刚才的话说的极为不恰当,于是便起身向刘备躬身行礼之后,转身想要离开。
刘备也发现自己的话不妥当,于是连忙派人将庞统请回来。
坐回原位之后庞统内心开始有些慌乱,他害怕自己刚才的话会露出马脚,所以故作镇定照常饮酒吃肉,连看都没有看刘备一眼。刘备见状感觉有些尴尬,于是便亲自为其斟酒并和颜悦色的问:“方才我们之中有人言辞过激了……”
其实刘备的本意是想要给庞统一个台阶下,让其给自己赔礼道歉就完事了,但是庞统却十分平静的回答说:“的确,因为那是我们两个的过失……”
听到这句话刘备起初先是一愣,但随机就哈哈大笑起来,众人不明其意也跟着笑了起来,这时又只有法正一人,眼神始终没有从刘备和庞统的身上移开过……
小寒(二候):封公谋宫闱
公元212年(建安十七年)十二月,正当刘备与刘璋之冲突不断之际,安顿好后方的曹操亲自前往寿春指挥进攻扬州的作战。
公元213年(建安十八年)正月,曹操督导大军进抵合肥,对孙权部署在长江上的重要军事要塞濡须坞形成了正面的攻势。起初曹操的进攻颇为顺利,在发起战役后不久便由郝昭和王凌联手攻破了孙权设在长江西岸的营寨,并且生擒了守将公孙阳。
但是之后孙权并没有因此受到任何的打击,反而亲自率领七万大军逆江西下抵达芜湖,进而进驻濡须口亲自在幕后指挥作战,并且委任吕蒙为战时都督屯兵濡须坞,置强弓硬弩万余张严阵以待。由于吕蒙的英明指挥使得人数明显处于又是的曹军却无法占到任何的便宜,双方经过多次拉锯战后始终没有取得什么大的战果。
同年三月,曹操望着布设精密的江岸要塞,渐渐明白了自己想要短时间速胜孙权是不可能的,而孙权同时也写书信给曹操,声明春水即将上涨,曹军的地理位置对曹操来说很不利,建议曹操赶紧退兵,并且还说出了“明公一日不死,吾一日不得安宁”这样的话语。
曹操看完信后却并没有任何的恼怒,他望着滚滚长江水由衷发出了“生子当如孙仲谋”的赞叹:“刘表、袁绍虽然曾为一方霸主,所生之子却竟如猪狗般昏聩无能,相继丢失了父辈留给自己的领地。而孙坚虽然英年早逝,但是孙策和孙权两个人却将他身上的才华延续了下来,现在看来这个孙权将来一定是我除了刘备之外的头号劲敌。”
不久曹操便暂时搁置了进攻濡须的计划,率领大军折返。
回到邺城后董昭和陈群等人再度纷纷上书请求曹操进爵魏公,但是曹操顾虑这次劳师远征却徒劳无功,此时要进爵的话时机并不好。
司马懿看出了曹操的心思,他对曹操建议说:
“丞相此次进攻江东虽然没有能够打过长江攻破濡须,但是轻而易举便攻破孙权在江西的防御重寨江西大营,生擒守将公孙阳,最终逼得孙权亲自上阵并且写书恳求丞相退兵,可见孙权惧怕丞相所以屈膝求和。而丞相则念在孙氏三代镇守江东,所以才会决定放过孙权而撤兵,所以丞相并没有失败,无需耿耿于怀。”
在曹操看来司马懿的话根本就是鬼话连篇,但是客观上来说的确可以起到掩饰自己此次征讨不利的作用。身旁的蒋济和程昱等人也都知道司马懿说这些瞎话的意图,于是纷纷以此为理由劝曹操不要再行推辞。
按照朝廷规制来说进爵封公是天子说了算的,然而从曹操进封魏公这件事来看,真正的决定权似乎和天子刘协并没有什么关系。
身处许都的荀攸看到了自己叔叔荀彧的凄凉结局后,渐渐意识到汉室的垂危是任何人都没有办法挽救的,加上为了保住荀家,所以他审时度势的站在了曹操一边。
在曹操的授意之下拖着病体的荀攸和董昭一同上朝,奏请天子刘协封曹操为魏公。
坐在龙位上的刘协双手放在膝盖上紧紧地攥着拳头,许久过后他紧绷的拳头渐渐松开,轻轻喘了一口气向身旁专职拟写诏书的官员伸出右手:
“诏,丞相曹操为汉室劳苦功高,今朕特赐其为魏公、加九锡,置魏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