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司马(204)

作者:夜雪行寒 阅读记录 TXT下载

“我想是因为当初在许都的时候和他发生了一些过节,不过若是因为那种小事就如此耿耿于怀也似乎不太现实,或许有别的原因吧。”

回到家中后,曹洪气的将腰间的佩剑重重的搁在了木架上:

“这个陈群,到底为什么非要百般维护那个司马懿,若不是他屡番搅局,司马懿早死了!”

这时一穿着华贵的妇人从屏风后走了出来,在下人的搀扶之下坐在了曹洪的对面,她并没有像曹洪那样气急败坏,反而显得异常镇定。

“发脾气也是没有用的,现在司马懿到丞相的身边任职这件事已经不可能再改变了。”

她伸出了白皙细嫩的右手轻轻拎起了桌案旁火炉上烧着的铜制茶釜,往曹洪面前的茶盅内注入了清茶后又将茶釜放了回去:

“既然司马懿已经来到了邺城,那么想要对付他机会可就多得很了,不必急于一时……”

在陈群家留宿了一夜后,司马懿正式接到了曹操的任命文书,在跪接了任命后按照常理,司马懿准备即刻前往丞相府准备任职。

临行前,陈群似乎也觉察出了司马懿的真实目的甚至隐瞒了自己,出于担心他提醒司马懿:“仲达,我不知道是什么让你改变了初衷,不过不管怎么样,我都希望你能够清楚自己在做什么。有什么需要我帮助的就说,兄长一定会帮你的。”

司马懿拍了拍陈群放在自己肩膀上的右手:

“放心吧兄长,我知道自己在做什么,也不会因此而后悔。”

被使者接走的司马懿借由步行来到了丞相府门口,看着自己十分不愿意迈过却又不得不迈过的门槛,司马懿忍不住紧咬牙关迈着步子跨过了丞相府大门。

从此,司马懿明白自己的命运将再也不能由自己所控制了……

走到正堂门口的司马懿已身着一身官服,此时曹操正在与程昱、荀彧、贾诩等核心谋士商议南下的具体事宜,见司马懿站在门口所有人的目光都被其所吸引。

一下子司马懿成了眼前这些赫赫有名的人物关注的对象,虽然觉得心中压力很大,但是他仍旧很平静的向端坐在正堂中央的曹操行礼:

“下臣司马懿,奉丞相之命前来拜见……”

曹操隔着狭长的通道凝视着站在门口冲自己弯腰低头的司马懿,许久之后才有所回应:

“是仲达到了,进来吧。”

从再次看到司马懿的那一刻起,曹操就忍不住回想起上次见面时司马懿那令自己记忆犹新的“鹰视狼顾”之相,竟然令自己这个面对十倍于己的兵力时,仍旧不为所动的曹操后背渗出了冷汗,这也就是他对司马懿怀有既想用又怕用的原因所在。

“遵命……”

司马懿领命起身向内堂走去,期间荀彧、程昱等人都在打量这个年纪轻轻却给曹操造成极大麻烦的人物,其中贾诩注视司马懿的眼光看起来格外特别,与程昱等人全然不同。

曹操让司马懿坐于末席,负责记录这次军议中大家的所言所行,司马懿依命行事,认认真真的记录着众谋士的所有言论。记录过程之中司马懿发现荀彧等人的韬略实在是高明,其中光是荀彧所提及关于粮草的调度方法,以及轻装疾行、首要应当以叶县、宛城为首要进攻重点,这在战略上是无懈可击的。

这下子司马懿心中暗暗为荆州的刘表感到担心:

有这些可怕的人呆在曹操身边为他出谋划策,刘表和刘备真的能够应付的了吗?

军议结束之后所有的谋士都相继退去,期间少有发言的贾诩在经过司马懿面前时短暂驻足看了他一眼,而此时司马懿正进行整理的收尾工作,没有注意到贾诩的举动。

等到所有人都离去后,司马懿这才搁下笔将记录好的竹简卷好,起身走上前双手呈给曹操:“启禀丞相,下臣已将此次军议内容整理成册,请丞相过目。”

曹操毫不表情的接过了竹简将其中的内容一一细看,发现司马懿所写的毫无错漏,于是忍不住露出了赞许的笑容:“仲达,你刚刚出仕可曾习惯?”

司马懿回答说:“回禀丞相,在下不过是一个只会闭门读书的区区文人,承蒙丞相知遇之恩委我重任,必当竭尽全力为您效力。”

看司马懿的回答如此严谨,曹操笑了笑:

“好了,这个摆在这里我要好好细看,你先下去吧。”

“诺。”

司马懿后退了两步,向曹操拱手行礼后转身离开了议事厅。

立春(二候):锐眼察暗险

公元208年(建安十三年)七月,曹操正式下令屯守在襄城、昆阳和定陵三地的张辽、于禁以及乐进三人整装待发,于七月下旬开拔所部人马。其中襄城的张辽向鲁阳、昆阳的于禁向犨县、定陵的乐进向叶县分别攻击前进。

由于刘表前不久刚刚受到了孙权袭江夏、杀黄祖的战略损失,心中想的是如何对付来自江东的孙权进犯,但是这时荆州北部传来的战报让刘表更是头疼不已,本就身患疾病的他因长期焦虑不安而卧病在床,难以正常处理荆州事物。

刘表卧病的消息逐渐让荆州的两大势力开始暗中蠢蠢欲动,其中一派便是拥有蔡氏一族强大实力作为后盾的刘琮,而另一派则是原本最有希望接替刘表成为继承人的长子刘琦。

然而刘琦虽然身为长子,手中并没有实权,面对蒯越、蔡瑁以及张允等权臣一力偏向了刘琮,这让他感受到先不论自己继承爵位的可能性,单是自己在刘表病重的这段期间能不能活下去都是个难以确定的问题。

想到这里刘琦整日惴惴不安,他害怕蔡氏会趁着这段时间杀害自己。

这时他想到了同在荆州遭受蔡氏势力排挤的刘备,于是他避开了蔡瑁的耳目连夜逃出了襄阳,偷偷来到了刘备屯守的樊城求救。

考虑到这是刘表的家事,因此刘备和军师诸葛亮都十分的慎重,声泪俱下的刘琦跪在地上以子侄身份请求刘备施以援手,刘备赶紧上前将刘琦扶了起来:

“公子长时间逗留此处对您不利,请先回襄阳,待我与军师商议之后再行定夺。”

送走刘琦之后,刘备就这件事征询一旁站着的徐庶和诸葛亮:

“我在荆州虽然和刘表明面上亲密无间,但实际上我很明白刘表内心对我的忌惮,若是我卷入了夺嫡之事恐怕会让刘表对我的猜忌加深。”

徐庶知道刘备想说什么,于是接过了他的话:“可如果主公坐视刘琦被害,那么等到为蔡氏所操控的刘琮即位后,他们必然也不会容得下主公。”

刘备叹了口气,转而将目光注视在始终不发一言的诸葛亮身上:

“军师就这件事有什么看法吗?”

诸葛亮并没有回答刘备的问题,而是轻轻踱步透过窗户看向了空中那逐渐变化的浮云:

“主公此时应该关心的不应该是刘琦,而是您自己。”

“此话何解?”刘备和徐庶面面相觑,不明白诸葛亮所指的是什么。

靠在窗边的诸葛亮轻轻摇动着手中的羽扇:

“如果我所料不差的话刘景升将命不长久,在此之前他一定会召您去襄阳。”

果真不出诸葛亮所说的那样,刘琦偷偷前往樊城的事情并非密不透风,蔡氏那这件事在刘表的耳边不断进言,说刘琦和刘备相互勾结且意图不轨,刘备不是肯甘居人下的角色,如果刘表一旦死后必定会有所动作,因此蔡氏力劝让刘表召刘备入襄阳杀之。

刘表虽然历来对刘备十分忌惮,也知道他的野心,但是现在刘备在荆州的影响力已经今非昔比,如果贸然杀他的话恐怕会引起其旧部和与之交好的荆州士族强烈的动荡。

除此之外刘表心中也深知蔡氏和刘琦不和,一心想置其于死地,所说之话未能尽信。

不过刘表的身体状况已经支撑不了多久了,曹操陈兵边境随时会爆发全面战争,刘备若是在此时怂恿刘琦为傀儡趁火打劫也绝非不可能。

左右权衡之后刘表决定先请刘备入襄阳,以叙旧为名试探他。

收到刘表的信后,刘备对诸葛亮的眼界十分叹服,也将自己内心由衷的敬佩溢于言表:

“我得先生,正可谓如鱼得水啊……”

然而这句话却让随刘备南征北战至今的关张二人颇为不悦,刘备觉察出他们的心里波动,于是亲自找他们谈心,并对他们说明了之前军事上连连失败的原因在于像徐庶这样的人才太少,而连徐庶都自叹不如的诸葛亮,拥有将他们那骁勇善战发挥到极致的能力。言语间刘备的话让关羽和张飞十分感动,之后他们便不再心存抱怨之心。

同类小说推荐:

耽美作者主页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