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同人)大清后宫—继后本纪+番外(70)

作者:圣手镇九州 阅读记录 TXT下载

富察皇后苦笑道:“到了这种时候,难道我还有隐瞒你的必要么?”

寒苓踌躇片刻问道:“雍正十一年臣妾奉旨应选,还是皇子的皇上突然失态对臣妾无礼,这应该不是您动的手脚罢?”

富察皇后怔了一怔:“我是爷的嫡福晋,漫说不知道你有今日的盛宠,哪怕知道,也不能将爷的名声引为代价。”

“娘娘说的是,也许是臣妾太过执着了。”寒苓福了下身,“臣妾会为魏答应说情,请皇上按您的意思提升她的位份,有她在,臣妾才能时时警醒自己——他永远不是与臣妾身份对等的夫婿!”

富察皇后仰身喊道:“用不了多久,我便会依从皇上的心愿给你腾出中宫皇后的宝座——”

寒苓脚下一顿:“皇后娘娘千岁、千岁、千千岁!”

富察皇后卧回枕榻:“您都听到了?”

“你想让朕说什么?”帷帐后转出的身影赫然便是话题的主角乾隆皇帝。

富察皇后有气无力地叹息道:“您的娴皇贵妃并不适合坐上皇后的位子。”

弘历面无表情地看向发妻:“所以呢?”

富察皇后略感急切:“她并不爱您,更不会在危难之际维护您——”

“她不爱朕,依旧能为了朕不对皇嗣动手;那些暗算皇嗣的人又算如何?皇后,如果在永琏和朕之间做选择,你大约会毫不犹豫地登上皇太后的宝座吧?”弘历自嘲地摇了摇头,“朕确实不配,直到现在,你还没有放弃中伤她的机会,朕会留在这儿,本身便是对她的质疑和羞辱。”

“会变的,一定会变的!”富察皇后猛咳两声,“等她册为皇后——等四阿哥长大——”

弘历抓住额头:“朕想听一听,你中意的皇后人选是谁。”

自长春宫出来,寒苓向随行的成霜问道:“咸福宫的宫人都是如何分配的?”

成霜回道:“除了张禄、玉鹂被杖毙,其他人全都打入了辛者库。”

寒苓点点头:“你去知会一声,吩咐他们提前聚齐,明天我过去,有要紧事问询。”

成霜笑道:“主子,大热的天,还用您辛苦走一趟不成?奴婢说句话,他们指定上赶着把人送来。”

“也好。”寒苓向身后看了一眼,“白嘱咐你们一句,都给我夹起尾巴做人,谁敢娇纵摆谱,对各宫主子无礼,教我知道必不饶他。”

成霜唯唯答应:“主子放心!”

寒苓想了一想说道:“你在这儿候着,等皇上出来,请他去景仁宫说话。”

成霜一怔:“主子——”

作者有话要说:永琏的死因写的很含蓄,其实我也是没办法 ,最初的设定确实像文中说的那样,女主用“先摆全荷宴,后送毒点心”的方式毒杀了永琏,后来觉得实在太损女主形象,只能进行了大篇幅修改,这一部分难免改出了行文硬伤;永琮的死跟女主是没有直接关系的,如果一定说有,那就是她为了找一个十分过硬的见死不救的理由,冒着极大风险服用了催生丸药;富察皇后实实在在是被女主逼的油尽灯枯,哪怕永琮不死,她也活不了几年的。

☆、历史中的半边天(乾隆继皇后六十三)

富察皇后并不知道,弘历身上的荷包出自景仁宫的手笔——那是寒苓绣给永玺的饰品,熏着景仁宫特制的香料!娴皇贵妃乍进长春宫正殿便已生出三分警觉,想用垂死之言引出她的肺腑衷肠明显是不切实际的举动,而慧妃能在短短一月多的时间内被揭发罪行,更有这位夙敌大雠的手笔。富察皇后想在临死之前把寒苓拖下水,殊不知对方借势而起反倒将她做了上位的垫脚石,真正遭受算计的核心,自始至终只有弘历一个人而已。

寒苓回到景仁宫,看着围拢悠车观瞧弟弟的一双儿女笑道:“整天看还看不够,等他长大一点儿才能陪着你们玩儿呢。”

永玺问道:“额娘,阿玛怎么还不给弟弟起名字?”

寒苓含笑解释:“百岁起名是惯例,你弟弟还没两个月大,有什么好急的?”

永玺不以为然:“额娘,听嬷嬷说,我刚出生就有名字了。”

“那是!你阿玛多疼你,你弟弟能和你比吗?”寒苓酸溜溜的,“不说你弟弟,你的姐姐妹妹不到出嫁都没有正经的称呼,她们找谁说理去?”

永玺吐了下舌头:“五儿挺好啊,我觉得叫着挺顺口。”

“七阿哥追谥为悼敏皇子,你虽然居长为兄,不可托大轻慢,入葬前应去灵前行礼致意,也是身为生者的本分。”慧妃下手太快,快的浪费掉了寒苓在此之前的种种布置,虽然如此,多少为永琮觉得惋惜:挺讨喜的一个孩子,就这样无辜埋葬在肮脏的宫闱内斗之中,哪怕立场对立,寒苓依旧生出了“物伤其类”的感觉。

“嗯,舅舅也嘱咐过儿子了。”永玺踌躇着问道,“额娘,阿玛不准儿子去给皇额娘请安,您是不是要替儿子说一说呢?”

“你想气死你皇额娘,我和你阿玛当然不能拦着。”寒苓打了个哈欠,“我要休息一会儿,等你阿玛过来后叫我一声,咱们一块儿用膳。”

养心殿后面遇到退守截胡的成霜,弘历果然跟着她回了景仁宫,陪儿女逗了一会儿小儿子,看着睡眼惺忪被成霜叫出来的寒苓问道:“你找我?”

“皇后娘娘的身后事该预备了。”寒苓按了下额头,“是不是先把三格格和四格格的大事儿提前办了,免得皇后娘娘牵挂不舍。”

弘历怔了一怔:“三丫头还罢了,四丫头才五岁,此时谈论婚嫁,委实过早了一些。”

“我不是这个意思!”寒苓摇了摇头,“依着规矩,中宫嫡女在出嫁前册封固伦公主,万一皇后不起,虽有两宫皇太后照应,总要让两位格格有立身后宫的体面才是。”

“你想的很周到。”弘历有些犹豫,不知道该不该把富察皇后的身后建议告诉她,“刚才我去过长春宫,皇后提到了继后的事儿——”

“四哥,你继位后不久,曾经答允我做三件事,不重用辉发那拉氏的族人是一条,你愿意栽培四格,我也不好说什么;永玺姊妹不给庶母守制是第二条,时至如今,还没有以主位之礼下葬的妃嫔,咱们不妨往后看,至于第三件事——”寒苓仰起脸来,“你一定要说到做到。”

一眨眼,“土山约三事”都过去整整十年了,时过境迁,弘历几乎将这件事付诸脑后,听得此言顿觉一愣,转头向李玉问道:“那个金线荷包是不是你收着?”

李玉赶忙应答:“是,奴才把它放在乾清宫了。”

不消片刻工夫,李玉气喘吁吁地取回了金线荷包,寒苓瞥了弘历一眼,淡淡地说道:“四哥,我信你真心待我。”

弘历拆开荷包,看着内中业已泛黄的字条许久没有言语。

“所以,不管主子娘娘举荐的是谁,我都没有异议。”寒苓眉宇紧皱,“做人不能太满,太满必要折福,差一步很好,也算是我这个皇贵妃对世人的交代了。”

弘历抿了抿薄唇:“十年前你就预料到了会有今日的局面?”

寒苓轻轻摇头:“我想说,这是我留给自己的一条后路,你信吗?”

弘历叹了口气:“你该为永玺的名份着想。”

“四哥,咱们闭门私语,如果先帝没有走在母后皇太后的前面,我敢笃定,他也不会为了你这个秘建皇储册立圣母皇太后为继后。”寒苓顿了一顿,“而且,我希望你许我一份独一无二,后世提到乾隆朝的皇贵妃,只有娴皇贵妃辉发那拉氏一人而已。”

“苓儿,我们相识二十四年,相伴十二年,我到如今都没看透,你究竟对我存着一份怎样的心思。”弘历按了下额头,“可悲,我知道你并非谦逊退让,你是真真切切不愿意做我的皇后。”

乾隆十年五月初五未时三刻,富察皇后驾崩于长春宫。

富察皇后的一生,于妇人间贵徴已极,身为嫡妻,终皇后之世受制皇贵妃,皇子二人尽数夭折,其可羡、其可悲、其可怜不免令后人唏嘘慨叹。

逝者如斯,以富察皇后的过世为分水岭,前朝后宫同时掀开了新的篇章。

康熙十三年五月,孝诚仁皇后驾崩,因值三藩之乱,康熙皇帝专降圣旨,免各省举哀丧仪,其后的孝昭仁皇后、孝懿仁皇后、孝恭仁皇后一律循例而行,从未讣告在外文武官员、军民人等如京治丧。

同类小说推荐:

耽美作者主页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