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同人)大清后宫—继后本纪+番外(214)

作者:圣手镇九州 阅读记录 TXT下载

寒苓噎得够呛,直接找茬克扣了小女儿三天伙食,这才把反动的苗头镇压下去。

现在,皇后坦荡了一回,像陪嫁女儿一样,把一殿的砚台当成暖灶礼送给了自己的三儿子。

砚殿是那拉皇后高光时刻的象征,当年的地方官为了收集宝砚讨好皇帝,甚至闹出过人命官司,砚殿的价值由此可知!在端亲王启蒙之前,砚殿珍藏都是被妥善封存起来的,宗亲王、嘉亲王都没能摸到几块,后来端亲王入学,所用砚台皆出砚殿,最近一次对外赏砚还是在去年长林大婚的时候,如今全都变成了端亲王府的私藏。

永玺有皇储身份加持,爵位是和硕亲王,拿的工资比亲王双俸还要多一道弯儿;皇九子永珏得到乃父格外关照,事实上多领了十万两安家银子;轮到昔日的皇十二子永璂,俸禄只是标准的亲王待遇,也没有“预支十年银米”的恩典,表面看来,他应该没有两个哥哥吃香,实际则不然——他的亲妈是在后宫内一手遮天的主儿!

众所周知,皇后是个不好惹的女人:她在三岁时攀上雍正爷的高枝儿,从当今的潜邸侍妾起步,屹立三十余年不倒,膝下四子三女全都站住,如今爱子大婚,你怠慢一个试试!女人都是记仇的动物,她左右不了丈夫还能左右儿子,你如果没有把宗亲王、嘉亲王、贝郡王集体拉下马的能力,为前程后代计,一定不能在她心中留下不好的印象,送给嘉亲王的礼物绝对要看的过眼才行。

因为这个原因,内务府几乎要多一项扩建嘉亲王府库房的预算。

永璂福晋博尔济吉特氏为蒙古阿巴噶右旗扎萨克郡王索诺木喇布坦之女,身世样貌无可挑剔,性情却显得活泼了一些(这似乎是蒙古格格的通性),永璂本人对新婚妻子十分满意,大婚次日行礼,行动之间多少带了一丝激动出来,寒苓观察入微,既见儿子喜欢,心中爱屋及乌,倒也因此释然了几分。

“三十五年前,我奉雍正爷圣旨,入侍潜邸为格格,先帝赏赐虽重,只此如意一柄长留至今,希望你们今后事事如意、件件遂心,不要辜负了我的一片期许之心!”所谓夫荣妻贵,丈夫得婆婆宠爱,做儿媳的自然跟着沾光,寒苓把一柄珍藏多年的翡翠如意送给了自己的三儿媳。

愉妃婉妃都有惊异之色,博尔济吉特氏大大方方接过了翡翠如意:“臣媳谢过额娘。”

寒苓先予教训:“永璂入承端荣皇太子之嗣,一应供奉,不可稍有短缺,若是辜负了皇上的孝悌之心,我是断断不能答应的。”

永璂夫妇再拜领命:“儿子(臣媳)不敢!”

寒苓又向儿媳说道:“我把永璂交给你了,若有难处,只管进宫寻我,倘难便宜,各皇子王府并公主下处都有方便之门,你不要外道了才好!”

博尔济吉特氏欠身答应:“臣媳谨记额娘教导。”

寒苓转头向成霜询问:“福晋公主都到齐了不曾?”

成霜回道:“毓庆宫方有传话,七公主还没过来。”

寒苓正要问话,外有公主府嬷嬷满脸喜色的入内通报:“给主子娘娘贺喜,七公主入宫之前身体不适,经太医会诊,已经有了两个月的身孕,公主特意吩咐奴才入宫告假报喜,请端亲王福晋海量汪涵。”

“阿弥陀佛!”婉妃大喜起身,“可算盼到这一天了!”

众人纷纷称贺:“主子娘娘双喜临门,恭喜主子娘娘!贺喜主子娘娘!”

寒苓喜道:“七丫头的脉象如何?”

嬷嬷忙道:“娘娘请放心,公主一切都好”

“谢天谢地,不枉费咱们对佛祖的一片虔诚之心。”寒苓看向婉妃,“你带她去,今天不必过来了!我这里把东西预备好,让张雷和她一起去公主府探视七丫头。”

“是!”婉妃巴不得这一声,“臣妾告退!”

寒苓又命成霜打发宫人去寿康宫等处报喜,这才向儿媳夸赞道:“七丫头成婚三年没有喜讯传出,今日得你进门,立刻就有消息报来,可见你是有福之人!”

博尔济吉特氏亦觉欢喜:“等臣媳出宫,立刻陪王爷去公主府看望姐姐。”

“不急!”寒苓欣然说道,“你们去毓庆宫吧!”

永璂记挂姐姐:“额娘,姐姐不会有事儿吧?”

“你姐姐比你有数!”寒苓笑道,“有我呢,你管好自己个儿就行了。”

近几年是皇家开枝散叶的高峰期,这也是景仁宫功劳簿的主要组成部分,和明公主还是占了嫡出的便宜,加上皇帝正为永璂的福晋人选抱怀愧疚,否则七公主有孕的消息真就未必能在御前打起水花来。

傅恒正在乾清宫议事,听到消息自是欢悦,弘历欣然说道:“你我同喜,等外孙降生,朕要亲自给他取个好名字!”

生不如养,当寒苓看到婉妃大包袱小包袱的把做好的小衣服往公主府派送时,心中的愧疚感上升到了极点:不能因为闺女跟养母亲近就吃醋,自己倒是亲娘,也没有对七公主费过那样多的心思。

皇后这还是好的,至少她对儿女的教养婚嫁问题具有相当大的话语权,还有一部分人,几乎抱着听天由命的心态等着旁人左右自己儿女的命运——譬如忻嫔。

忻嫔的存在感不算很高,皇帝时有召幸,皇后治宫严格,膝下又有皇女傍身,等闲也没有哪个不长眼的奴才能明目张胆的慢待她(尤其是在抄检六宫之后),以往都是秉承“事不关己高挂起”的处世原则,大体上能与后宫的各方势力保持和平相处的关系,赶等端亲王大婚,忻嫔终于坐不住了:她得为女儿的终身做打算!

皇八女和硕和芳公主生在乾隆二十年,比皇十三子永璟还大个小半年,眼瞅着就满了十二周岁,额驸的人选至今还没有着落!

连亲生带养女,皇帝迄今为止总共嫁了六个女儿,除五公主酬功下嫁,三公主、和婉公主算是抚蒙留京,四公主、六公主、七公主笼络旗贵,迄今没有一个真正远嫁蒙古的案例,八公主能走姐姐们的老路最好,如果真的继承祖、父传统,被亲爹丢到草原上吃沙子,真是连哭的地方都找不到的——何况八公主又是姐妹中出身最低的一个。

三公主、四公主就不用说了,那是元后嫡裔,皇帝总归要顾念一丝结发情谊;五公主七公主十公主都是中宫正出,不提已经出嫁的两个,十公主可是姐妹之中唯一获得乘坐金顶轿恩典的皇女!谁抚蒙也不可能她抚蒙。六公主、九公主都是贵妃所出,如果一定要有一个远嫁名额,六公主怕是扛不住通吃两头的九公主(九公主的亲妈是令贵妃,养母是皇后跟前的得力干将颖嫔)。

皇帝丈夫掌握着闺女的现在,宗亲王决定着妹妹的将来,左右权衡之下,忻嫔决定,还是应该把砝码投注到景仁宫一方。

作者有话要说:历史上,除非永璂是辉发那拉皇后爬墙后生下的私生子,否则乾隆皇帝就是个毫无人性、连牲畜都不如的冷血混蛋!

☆、193

“主子娘娘,不是嫔妾不识大体,八丫头的身体您是知道的,这些年不知耗费了您多少气力,摇摇晃晃长到今日,嫔妾不敢说蒙古不好,与京城相比终究是另一番水土,她要嫁过去——嫔妾担心身子骨吃不消,或有万一,岂不平白辜负了主子娘娘十多年的心血?”趁着寒苓因儿子成婚、女儿有孕、心情正好的大好良机,忻嫔颇为婉转的提出了自己的请求:嫁不嫁蒙古人无所谓,她希望女儿能够像姐妹们一样长长久久的留在京城。

寒苓叹了口气:“你的苦衷我是明白的!”

“主子娘娘——”忻嫔心中“咯噔”一下,“莫非皇上对八丫头的婚事已有安排?”

寒苓踌躇道:“皇上给我透过话,要把女儿许配给扎萨克亲王成衮札布的世子拉旺多尔济,拉旺多尔济是乾隆十九年出生的,论年齿,怕是只有八格格最为匹配了。”

忻嫔脸色一白,嘴唇明显颤巍起来:“主子娘娘,难道就没有其他法子能够解脱出八丫头来么?”

“扎萨克亲王军功卓著,又是康熙爷皇十女固伦纯悫公主的儿子,与皇上本有姑舅之亲,与她联姻,非公主不能匹配,过继养女原也使得,可惜先帝子嗣稀薄,和亲王只有和婉一个女儿,再一说,现放着亲生女儿不愿许婚,皇上对扎萨克亲王也不好交代。”寒苓点了点额头,“我也见过拉旺多尔济几回,人才相貌都是顶尖之属,皇上又喜欢他,素日称呼,与皇子额驸俱是一般,以我旁观,这门亲事是不能反悔的。”

同类小说推荐:

耽美作者主页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