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一天,当萧雯孩子气地说出“长大后要带爷爷奶奶离开云下村,一起去大城市过好日子”这句话时,萧天佑夫妇又想笑,又想哭。这个时候,他们才明白,这个家和这个村子,对孩子来说,简直就是噩梦一般的地方。可是,他们无力扭转局面,只能苦笑着说:“雯雯真乖,那你要好好读书,将来才能考上大学,去大城市工作……”
☆、讨论/谁来呵护留守儿童的心?
在讨论之前,我们先来看两则新闻:
1、2015年6月9日深夜,贵州毕节市七星关区田坎乡4名儿童在家中疑似农药中毒,经抢救无效死亡。警方称,4名儿童系服农药中毒死亡。据了解,其父母感情破裂之后,母亲离家出走,几乎不和孩子们联系,父亲外出打工,与孩子们也处于失联状态。四兄妹只能自己照顾自己,对外界一直充满戒备,常常把自己锁在两道门内的世界里。孩子们留下遗书说:自杀这件事情,其实计划了很久,是该走的时候了。
2、2016年11月1日,网传四川达州6岁女童遭姑父性侵长达一年,亲姑姑放纵,女孩□□惨不忍睹。11月1日,记者通过联系采访,确定了小女孩被性侵的事实,开江县公安机关在2016年6月立案侦查,并了解到,所谓的“姑父”,其实是小女孩姑姑的男友,女孩欢欢是在2010年被父母送到姑姑家照顾,每月交生活费用给姑姑。在立案调查期间,“姑父”承认对欢欢性侵。
留守儿童,常被定义为父母双方或一方外出打工而留守在家乡,并需要其他亲人照顾的16岁以下的孩子。据统计,中国每年有近5万名儿童死于意外伤害,其中大部分是留守儿童;2014年一份调查数据显示,49.2%的留守儿童在过去一年中遭遇过不同程度的意外伤害。
此外,留守儿童最容易出现的就是心理问题了,四川省心理学家游德良曾对近四百名留守儿童进行心理调查,其中106人有焦虑心理,107人有抑郁症状,88人属于易怒性格。触目惊心的是,有调查显示,留守儿童犯罪占未成年人犯罪的70%。
那么,我国有多少留守儿童呢?全国妇联2008年发布的《全国农村留守少年儿童状况研究报告》显示,我国农村留守少年儿童总数约5800万人,其中14周岁以下的留守少年儿童约有4000多万人,平均每4个少年儿童就有一个多留守少年儿童。
12年过去,这个数字只会升,不会降。这就意味着数以万计的留守儿童,有可能产生心理疾病,甚至是走在犯罪边缘。
关于留守儿童的教育问题,也牵动着整个社会的心,而留守儿童在通往上学之路上都存在哪些问题。接下来,我们一起来看一看。
1、 落后的生存环境
家长出来打工就是因为老家环境差,想多赚点钱给孩子好的生活,在中国留守儿童大省四川,大家都可以看到大山里的孩子生活有多差。
2、 恶劣的教育环境
很多爱心人士和爱心组织修建了很多希望小学,用于改善山区留守儿童的落后教育现状。但是,通往学校的路却总是泥泞不堪。孩子们为了上个学,凌晨五点就要起床去翻山越岭,冬天还要趟过大河,更艰难的还要攀着铁索才能到学校。有学校的还好,没有学校或者学校破烂的,就几个支教老师在漏雨的教室里给孩子教写字读书,条件真的很艰苦。
3、 父爱母爱的缺失
留守儿童一年能和父母在一起的时间一个手都能数过来,孩子很容易产生隔阂,无法和父母亲密相处。
4、 容易染上坏习惯
孩子一般是不会害怕爷爷奶奶管教的,而不受管教的孩子就会跟着社会上的孩子学坏,有的孩子为了报复父母不管自己甚至会自残,或者走上犯罪道路。
5、 孩子心理扭曲
留守在家的孩子没有父母的陪伴,会变得很没有安全感,很容易患得患失,如果被寄养在别人家就会有一种寄人篱下的自卑感,过分压抑自己的天性,如果父母所托非人,留守儿童就会被家暴、被性侵,而这样的新闻也并不少见。
留守儿童的问题,是绵长又难解的痛。我们无法责怪父母为什么要丢下他们独自在家,因为父母要挣钱养家,他们放下工作便养不起家,拿起工作便注定陪不了孩子。不论是选择孩子,还是选择外出,都要付出沉痛的代价。
然而,在保护留守儿童的机制还未建成完善之前,我们的学校是否可以和当地社区与政府联手建立留守儿童档案呢?以便对孩子进行定期的心理辅导和安全教育。我们的民间力量,还有没有可能发挥更大的能量,去帮助这些留守儿童呢?更重要的是,我们的政府,什么时候可以真正注意到这个问题,真正去拯救这些孩子呢?
当然,最应该注意留守儿童这个问题的,是他们的父母。以下是给他们提供的几个意见:
1、 常和孩子的联系
很多在外打工的父母,有时候一个月才给家里打一次电话。和孩子联系少,孩子身上有什么变化父母一点都不知道,孩子穿什么码的衣服鞋子,上几年级了家长都一概不知,过年回到家也只会抱着孩子哭,和孩子之间完全没有交流。
2、 寄养孩子要仔细
有的家里没有老人,又没办法带孩子一起走,只能选择把孩子送到亲戚家,然后给一些生活费,但是知人知面不知心,有的人当面一套背后一套,有的甚至还会侵犯孩子,给孩子造成重大伤害,所以,建议还是谨慎再谨慎一点为好。
3、 有能力的就带孩子一起
有的家长在外面打工多年,基本上已经稳定了,完全可以把孩子带在身边,一家人在一起,哪怕颠沛流离也是幸福的。而且把孩子带到条件好一点的城市生活,孩子可以接受更好的教育,有更广阔的视野,生活条件也会好很多,再也不用在大山里挖土豆充饥了。
4、 及时和老师沟通
家长不能24小时跟在身边,孩子很容易染上坏习惯,这期间,家长一定要和老师保持沟通,孩子出现逃学、网瘾等问题,也可以及时知道并改正。
不管怎么说,国家和社会、个人一直都在努力解决这个问题,国家的政策也在不断优化,从2014年开始,我国每年的留守儿童数据都在不断地下降,越来越多的家庭得到了妥善的照顾,而且大家都在默默努力,让留守不再成为家庭磨灭不去的殇。
而对于那些已经受到伤害的孩子,作为父母只能尽力补救,给孩子多一点陪伴,和孩子多一点交流,对孩子多一点关心和关注,让孩子重新回归家庭。
☆、恶毒后妈来了又走
冬去春来,时间来到了1993年。上一个学期结束之后,萧雯就不愿意继续去上幼儿园了。江小娟知道她不喜欢幼儿园,也就不勉强她了,反正再过半年,就到九月份了,那个时候,萧雯已经满六岁了,就可以去公立学校上学前班了。
云下村隶属于车水乡,邻村有云上村、德睦村、奚留村、三花洞村等等。整个车水乡有两所公立小学和两所公立中学,凡是年满六岁的孩子都可以自由择校,先上学前班,然后从一年级一直读到六年级,接着可以继续择校上初中,从初一一直读到初三,就算完成九年制义务教育了。
1993年那会儿,无论是上小学,还是上初中,都需要交学费、杂费和书本费。直到2006年9月1日,中国才实现城乡义务教育全部免除学杂费。所以,对“生不逢时”的萧雯来说,上学是一件比较困难的事情。
幸运的是,萧雯遇到了蒋校长。蒋校长真名叫蒋文昊,是车水一小的副校长,当他得知萧雯的情况后,立即让萧天佑夫妇写了一份报告,然后找村里的干部证明并盖章,这才减免了差不多一半的学杂费用。
9月1日开学那天,江小娟给萧雯换上一身新衣服,然后牵着她的小手,带着她去车水一小参加开学典礼。一路上,萧雯终于像个孩子似的蹦蹦跳跳,非常兴奋。江小娟眼中带笑,依旧不停地唠叨,要求她听老师的话,好好学习,天天向上,还要求她记住每一条分叉路口和马路两边的房屋及路标,以便日后独立上下学。
负责学前教育的老师姓陆,叫陆之涵,是蒋校长的妻子。陆老师长得很漂亮,有一双爱笑的大眼睛,说话轻声细语,声音也很好听。她的手指白皙修长,不仅写得一手好字,而且做得一手好菜。总之,她是一个极温柔的女人,大家都很喜欢她,总是想尽办法吸引她的注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