弘历道:“儿子叫江那都,与永琮同岁,女儿叫塔娜,与兰馨同岁。”说着就笑:“朕打算让江那都给永琮当伴读,塔娜陪兰馨读书。渥巴锡希望将来能把兰馨指给江那都,嫂子与小姑子提前见面也挺好。永璜请旨回来参加你的封后大典,朕准了。”
“那小子都有两儿一女了吧?”景娴问:“带回来吗?”
弘历说:“带回来,他在新疆伊犁待的还不错,回来好好嘉奖嘉奖他。”
全说完了,弘历才求景娴帮忙找一个人。倒不是自己的粘竿处查不到,只是粘竿处查的没有血滴子查的仔细。
查这个不难,凤翎她们用法力一算就知道。很快,一个折子就摆在景娴的面前。
“应该是这个了。”景娴打开看看,递给弘历说:“你查他做什么?与太后有亲?”
折子上写着一个人的资料。
钮祜禄常保,满洲正红旗人,宫中禁卫营五品骑都卫,妻子郭洛罗氏,有一子善保,生于乾隆十年初,常保在九年触律革职,现居于京南城外。
和珅已经出生了啊?弘历点头,跟景娴说:“娴儿,就是这个。善保,汉名和珅。就比咱们永基大两岁,等他长大就给永基当伴读。和珅可是个有本事的孩子,再加上福康安,一文一武正好够用了。”
景娴明知故问:“永琪吗?”满语里,永琪与永基同音,不过意思不一样。琪者,美玉也。基者,补缀之玉也。光凭这个就可知乾隆皇帝有多讨厌那拉氏的孩子了。至于永璟,是玉的反光而已,还不如永基呢。(带王字的基我查不到。)
“不是,是十二永基。”弘历后悔,怎么就忘了给永琪改名了,以后怎么叫啊?
“十二?皇上糊涂了吧,宫里阿哥就排到第十啊。”景娴说。
“不是的,娴儿。”弘历也知道自己说错了话,忙解释:“娴儿,你当了皇后就该生孩子了吧?你别不信,朕知道,你肯定能给朕生个皇子。到时候,朕就把所有的好东西都给他,好不好?”
元后嫡子
景娴笑了一下。是为了补偿那个白龙吗?如果白龙根本不记得上辈子的事,那弘历的补偿有什么意义?如果白龙记得那些事,弘历又能补偿什么?发生过的事永远也无法更改,这是时间法则的最基本道理。伤害了的就永远是伤害,补偿有什么用?
说白了,也不过为自己是求个心安罢了。
这么想着,景娴更加烦闷。她转头看外面,外面花团锦簇,鸟语花香。可是,与她又有什么关系呢?啊……来到这个空间好久了呢……真想快点修到红境啊……真想快点重造身体离开这里,离开这些勾心斗角,尔虞我诈。她真的好烦啊……
弘历说了半天,发现景娴又走神了。他顺着景娴的目光看过去,却怎么也看不到尽头。娴儿的目光太远了,远得他根本就抓不着也看不到。那里好像有一片更广阔的天地,而那天地之间,却根本没有自己的立足之地。
娴儿啊,你的心飞去了哪里?能不能别飞的那么快?能不能等等我?就停一下……等等我啊……
封后大典紧锣密鼓的准备着,加上几个皇子的开府大婚,内务府、钦天监、宗人府、大理寺全忙的人仰马翻。这一年的选秀也就不了了之,好在后宫里高贵妃与舒嫔叶赫那拉氏同时怀孕,也算是对太后有个交代吧。
高氏怀孕不到两个月就查出来了,舒嫔却是硬顶了三个月才发现。为此景娴好好的整改了一下太医院,把之前被嘉嫔等人把持的太医都清了出去。嫔妃三日一请平安脉,三个月查不出来,都是干什么吃的?
五月大选之后,三阿哥永璋开府大婚,封为循贝勒,入礼部历练,嫡福晋与两个侧福晋都来自蒙古。
六月内务府小选之后,四阿哥永珹开府大婚,封为靖贝勒,入刑部历练。嫡福晋与侧福晋都出自正红旗,地位不高。据说金氏气得又病了一场。
三个公主尚未有打算,反正也不急于一时。
“妹妹,皇上为何要把小六和莹改玉碟记在元后名下?”高氏来帮景娴处理宫务,提到这事儿,很为和莹担心:“婉嫔也不知犯了什么错,连累和莹……”元后名下的公主说白了就是和亲用的,与和敬没什么差别。
景娴道:“好像没什么吧,皇帝没和我说啊,再说和莹也算你半个干女儿,皇上不会把她怎样。我觉得皇上可能是想把和莹嫁到富察家去。”
高氏说:“为了永琮做打算么?”
景娴点头:“皇上至今没有下旨把永琮归在我的名下,用一个女儿拉住富察家,也是为了永琮好。永琏就难了。”
高氏倒吸了一口冷气啊。宫中皇子未满十岁失母就可以改玉碟归于别的妃子名下,元后死时永琮刚好九岁,按理说该由景娴这个未来皇后抚养。可是到现在皇上都没下这个旨意。现在,把一个女儿放在已死的元后名下,用来帮永琮拉着富察家,这是什么意思?
永璜在兵部挂了个闲职,一直在外练兵。永琏在户部却总被压制。永璋在礼部,永珹在刑部,都是不怎么重要的地方。皇上有意无意之间,就已经把这四个大些的儿子排除在了储位继承人之外,现在又这样对永琮,也是要断去这个嫡子的继承权吗?
都是为了娴儿吗?皇上竟为了娴儿做到这个地步?
高氏的想法景娴知道。弘历为了那个白龙可真是机关算尽了呢。这与他阿玛雍正何其相似啊?
异姓王的小辫子
果然,没几天弘历就来和景娴说这个公主的事情了。
“娴儿,朕打算把和莹留下给傅恒家的老二福灵安,你看怎么样?”
景娴想了一下,说:“富察家的老二是庶出吧?为何不给老大?”
弘历哼了一下:“凭他们家,给他们一个下五旗出身的公主就不错了。”
景娴很奇怪弘历为何这么对富察家。富察氏虽有错,可是富察家一门皆身居要职,而且还都有军功在身。傅恒为人忠诚谨慎,对皇家也是忠心耿耿,他那几个儿子以后可都是国之栋梁。何况里面还有个生为将军,死封郡王的福康安呢?
福康安有多得宠,看历史就知道了。乾隆皇帝重爱皇后,皇后死了就重视皇后的家族,福康安是皇后的亲侄子,长得又有几分像死去的永琏,皇帝爱屋及乌,对福康安自然就好过了正经的皇子。永基十三岁出宫开府,没有正式的差使,福康安却能住在宫里,得皇帝亲自教导。福康安曾一日之间连得三道封赐,永基迫于生计想做个买卖都要被皇帝训斥。福康安死了皇帝大悲,破格封郡王,永基却到死都只是个光头阿哥。两个人,只差一岁而已。
凤翎冷笑:“主子忘了,太后趁今年选秀留下了富察家的嫡女,说是给五阿哥。纯妃立刻就活动皇帝,想把四公主和嘉指给富察家的嫡子福隆安。这两边都在抢富察家的支持呢。”
景娴奇:“她们脑子进水了吧?富察家现有两个嫡皇子,干嘛支持她们啊?”
凤翎没说话,凤清插嘴说:“富察家一直都对永琏敬而远之,永琏也从没拉拢过他们。太后想借机拉富察家帮永琪,纯妃想用女儿拉富察家帮永璋,最差点也是为几个儿女将来做打算吧。”
景娴想想,纯妃身体确实不好啊。
弘历说:“娴儿,小六给富察,那你看,和敏、和嘉、和宁给哪家小子?”说到嫁女儿,弘历就很不爽。想想嫁到蒙古的二女儿和惜也不知过的好不好?听说怀孕了,今年可能回不来啊。
景娴依着凤清的提醒说:“和敏最大,我看鄂尔泰家的孩子都不错。和嘉吗,那个端王啊,他家几个儿子也大了。和宁还小,慢慢挑,不急。”
弘历摆手:“外姓王不行,朕早晚要把他们拔掉,给他们公主太浪费了。罢了,就等到木兰大会时再挑吧。”
当年雍正封的两个异姓王景娴一直都派人监视着。这两个人从弘历登基就调回京城封成亲王养着,后来端王被派去镇守荆襄之地,硕王报病留京,倒也算是老实。只不过他们的家人就……这么多现成的小辫子,不抓都对不起她们呢。
“听说端王在荆襄两郡名望颇高,还对家中嫡女宠爱有加。”景娴说着八卦:“那硕王就更有意思了,竟然把一个回族的舞女请封成侧福晋。他那个嫡妻到处宣传长子什么捉放白狐的事儿,在满蒙贵人圈里可有名的很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