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华殿
“主子,弘皙又从凤声那里购进了一大批船舶材料,同时挖走了凤声造船厂将近六成的工人和技师,凤声可占了大便宜啊。”凤翎传音与景娴八卦个没完:“凤清这批手下打算进入官场,明年就能参加科考,凤清给他们的要求就一个,不准考状元。您说,有这么当老师的吗?”
凤声传音:“我占什么便宜了?现在我的船厂都停工了,让凤清给我几个人他还小气。”
凤鸣切进来:“说人家小气?凤声,我买你几个船你还收钱呢,你不是更小气?”
凤声顶回去:“那叫几个?十九艘油轮十四艘战船啊,老子也是要背业绩的人,不是慈善家!”
凤啸:“得了吧,几个钱而已,有空我给你送些去。我新抢的地方出宝石,老值钱了。”他刚抢了几个小岛,正在挖宝石。
凤衣却说:“主子,皇贵妃坚持不肯让二阿哥回府,这学武之事怎么办?”
景娴道:“由得她,反正我也不想管。”
主仆几个八卦的热闹,景娴走神也就理所当然了。
“娴儿……娴儿……”雍正叫了几声见景娴心不在肝,忍不住一个折子就砸了下去:“那拉氏,朕叫你好几声了,想什么呢?”普天之下,也只有这个丫头敢这样漫不经心的对付自己,偏生又让人发不出火来。
折子未落,凤衣伸手抓住,景娴这才反应过来,她不是在王府后院喝茶赏杏花,而是在文华殿上与一众黄带子宗亲共同商讨改革之事,走神……确实不太好。忙回:“回皇上话,偶尔看个折子入迷了,皇上有何吩咐?”
明摆着在扯谎的小丫头!看折子?她手上分明拿的是茶杯好不好?雍正气了半天又有些好笑:“你再看一下,你所写关于军队军备改革之事,朕总觉得有哪里不妥,改一下吧。”
景娴点头,回身去与凤翎商议,实际上还得与凤清勾通。而后,凤翎执笔写了几下后又传回雍正手上。雍正看了又看,最后黑了脸:“你的折子说白了,都是你的婢女替你写的?”细想一下,景娴从进来开始就没动过笔。现在看看这个折子的笔迹,他恍然,原来那四道改革国策的折子也不是她写的。这么重要的事怎能交给下人写还不核对?这丫头也未免太懒了吧?
景娴点头,这有什么?不但这个是凤翎写的,之前那几个折子都是凤翎用法力变出来的。从修仙之后她们就再没动过笔,没必要嘛。
“哼!”雍正不太高兴:“身为亲王侧福晋,每日当家理事,怎可如此懒惰?事情怎能全委下人之手?从今以后,你的折子自己写,知道吗?”
景娴接过凤衣递的茶,说:“是。”然后问凤翎:“以后你仿照我的笔迹写吧,对了,我的字是跟谁学的?”算了一下就黑线:“皇上的?那可麻烦了。嗯,你就照怡亲王的字写吧,柔和一点。”原本的那拉氏在宫里长大,是用雍正的字帖来练习的。只是雍正的字体刚硬有余,柔和不足,不太适合女孩子。于是很喜欢景娴的怡亲王允祥教过她不少,允祥的字与雍正有八分相似,但是柔缓一些(与人的性格有关),是以那拉氏的字体与允祥极为相似。雍正这些年一直遗憾允祥早死,时常会拿允祥的字帖来看,所以他很喜欢景娴写的东西也有个睹物思人的意思。
至于景娴怎么会跑到文华殿来帮雍正办事?那就说来话长了。
四项国策说来简单,但涉及面却很大,等到雍正真正把这四件事铺开来,事务之繁,牵涉之广,真的是令人发指。
五人行
现在文华殿上人很多,除了之前派出去的人之外几乎所有的黄带子直系宗亲都来了。一人一张桌,堆了不少公事,各把一摊分头办事然后汇总到雍正、弘皙、允禟、允祯及景娴这五个人面前。不得不说,雍正对景娴的信任已经达到让她与自己平起平坐的地步,让人不敢再侧目以对了。
事情是这样分派的。
雍正是总政一把手,总揽全局,那不在话下。
允禟是财务管理,主管四大国策中“荣商”也就是商业那一条。他带领自家子弟,负责将全国之内各种大小型商会、商家、商人的财力背景、人脉调查清楚普查全国乃至全球范围之内的商业发展前景。资料繁杂,担子沉重,连允俄这样的江湖人都被抓包来帮忙了。
弘皙是对外大臣,必须查清世界各国的现状,推测未来的国际形式。而且所有与外国有关的事儿全由他调整。哪里建房子哪里建市场,什么法案配什么文件配什么官员,外来的文化哪些能用哪些不能用。允祉允祺允祐等文官流的后人都充了丁,对着大堆的外国天文地理抓头发,金钱鼠尾快成了光头。(其实吧,还真没什么差别。半月头是清晚期才有的,乾隆朝时人们基本上跟光头没区别。)
允祯,前朝将军王,负责一切与军事有关的事儿。大清内部,新疆、西藏、苗夷傣壮乃至蒙古朝鲜各地防军,海防,对俄国防线等等,都由他调配。从凤声凤啸那里弄来的外国先进军械,军事管理之类的也由他带几个练兵的弟弟子侄们整理,都忙得不亦乐乎。
除了这些之外,还有别的。
十二爷允裪、十六爷允禄、二十四爷允祕调为宗人府、大理寺、内务府管事,自家的事还是用自己人才放心。这几个人必须理清这些包衣世家的关系、家世、背景、人脉以及暗中的实力。怕几个弟弟支持不过(这几个人原本也是包衣妃子所出),又把弘昼及允祀的儿子弘旺调去帮忙(小狐狸弘旺与超级芝麻包弘昼凑一块儿)。雍正的整改头一把火,就是打算从内务府开始烧。
弘历负责全大清所有官员的资料整理,查找有用的人才。目前已经找到了刘墉(小他七岁),纪晓岚,王杰,朱圭等不少上辈子的老对手。嗯,和珅……好像还没出生呢吧?和珅比自己小多少岁来的?对了,三十九岁,永基是自己四十一岁那年出生的,那么说,这两人就差两岁?
至于景娴的工作么……因为四项国策皆出自她手,所以她负责调整所有的事情。在适当的地方安排官员或裁换官员,何地的何物何人调动到何处如何使用运做。事情说多不多说少不少,虽没有明面上的职位,但实际上她的权力是最大的。比如刚才雍正丢下来的折子里,写的是她提议的在全国范围之内建立九大军区,以年为份进行军队调动以防止军将拥兵自重。外加军种、军衔、军职的变革,这些东西都由她拟订之后再发下去由允祯等人商量办理。
本来这些皇家子孙天之骄子们对于雍正居然把一个十五六岁的小丫头召到文华殿与一群男人们共同处理国事还有些不满。何况这丫头的地位还比他们高?但是,当他们知道这四项基本国策全是这个那拉氏写下来,诸多政令也是出于她手时,所有不满就都吓回肚子里去了。好厉害的丫头啊。
弘历笔不停挥,与身边同样拼命的弘昼都在心里埋怨老爹偏心。他们都快累死了啊(哭~)可景娴呢?从头到尾,景娴只是说了几句话喝了三杯茶而已啊。
请客吃饭
又过了一会儿,眼见到了中午,可雍正根本没有吃饭的意思,别人又不敢说,景娴只好丢了茶杯伸懒腰:“凤衣,给我弄一份红枣粳米粥来,还要茯苓饼和豌豆黄。忙了大半天,累死人了。”
这一下,所有人都侧目了,你累个毛啊你!从早上到现在,你不就喝了三杯茶吗?
很快,景娴的面前就摆了一碗红枣粥,一盘烤得脆香还撒了芝麻的茯苓饼外加一盘松软的豌豆糕。她一手端粥,一手拿筷子夹饼,吃相文雅可爱,香味四散。
弘历与弘昼离她最近,忙了半天连饭也吃不上还总挨骂的可怜兄弟闻着香味,都狂咽口水。
过不了一会儿,全屋子人的目光都被景娴吸引了过去。
“咔嚓!”又一块饼咬碎了。
雍正也知道景娴是在提醒自己,叹了一口气,雍正丢下笔吩咐:“苏培盛,去吩咐厨房,照侧福晋的吃食给每人都上一份吧。”这些没出息的,就这么盯着人家的饭,丢不丢人啊!
过了一会儿,苏培盛回来说:“回皇上,粥已做得了,只是御厨不知那茯苓饼该如何做,想请问一下侧福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