冥界王妃
“好了好了,不要吵了。”高氏见永瑜失了面子就快发火时忙出声打圆场:“你们把刚刚所说之事写成折子交上来吧,循亲王你来处理。”
永璋行礼:“儿臣领旨。”
状元们虽说还有话没讲完,但看看时间也差不多了,就纷纷行礼告退,回去写折子了。
永基把手中写好的东西拿起来来回的抖着晾干,笑:“皇阿玛,此番取士,倒是人才辈出啊。”
高氏配合的也笑:“是啊,国强则才盛,只要为君者能广纳良言,天下才子都会为国出力的。”
众臣在太子的带领下山呼万岁万岁万万岁,大朝就算结束了。
高氏回到永寿宫时,六仆已经都在,正在与和孝谈论这些状元的事情。
和孝说:“我探查了一下,这批人是从全国各大专科学院经推荐考试之后选出来的,大部分都是该学校的高等生,尤其是这几个状元榜眼探花,他们的来路更加奇怪。”
永基坐下喝茶问:“哪里奇怪了?”
和孝道:“这些人虽入学时间不等,但之前都是并不出众的普通学生,甚至那个李维忠之前只是一个普通商人,后来不知为何进了政治学校,一路高分,在当地被称为鬼才。”
永基却问:“咱们大清何时有这种所谓的政治学校的?我怎么没听说过?”
凤翎道:“是江南红花学院附属的政法高等专科,当初陈家珏曾向主子请求帮忙找教书先生。里面出来的都是政法高手,这两年刑部和督察院都是从那里选人的。”
高氏问:“那你们说,这些人的建议可不可用?”
凤清道:“可用倒是可用,只是事不可急,不然可能要出乱子。”
高氏道:“是啊,突然建立这么多部门和原来的六部分权,肯定会有人反对。”
凤衣切:“有那个闲功夫你们还不如探探永琮的记忆,把他脑子里关于现代的政府机关单位都搬来照样建设,岂不是省心省力?”
凤啸笑了:“这可不行啊,永琮所在的那个后世是很先进的,别的不说,那个时代是没有皇帝的。真要是全搬了来,只怕皇室就要搬家了。”
永基道:“没错,国家的法律体系越是完善,国君的权力就越小,君权必定弱于法治。看看英国就知道了。”
凤鸣说:“海外各国进行工业革命之后是能变得强大,但无一例外的都要死掉大批平民百姓,这于大清极为不利。属下认为大清还是要走自己的改革之路,不能全学外国。”
凤啸懒洋洋的道:“天下事自有天下管,何必要我们操心。”
高氏叹气:“这倒底还是凡人的世界,我们早就超脱凡俗,不在五界之中。我看还是等他们上了折子一起商量吧。”
和孝看看小床里面睡得不知天南地北的十三永璟,也就是十三爷胤祥,好奇的用手指戳戳,道:“别的人好说,你们说,这十三爷下界倒底有什么任务?”
永基冷笑:“孤看多半是为了他那个好四哥吧。”上辈子,上上辈子这个胤祥就只和胤禛好……
凤啸乐了:“四爷不是到魔界去当什么王妃了吗?”
永基也乐了,幸灾乐祸的说:“是啊,弘时现在升级到了冥徒之境,但他却没有去冥界,反而留在魔界统合了十三个魔界大国,成了魔界之主。他说他和仙界定了协议,不准魔界之人去仙界捣乱,条件就是把雍正交给他。紫薇星君不干但是弘时把雍正抓走时他也没拦着,算是默认了吧。现在我那好四弟可是魔界君主的魔妃,地位高得很呢。”为了修魔的问题他经常去魔界找弘时,最近一段时间去得更勤,说是为了修炼实际上呢?
上上辈子老四没少坑自己,能亲眼看看老四被人压的惨样,还有那憋屈的眼神,不服气的动作……诶呀诶呀,白龙小太子每去一次回来都是神清气爽啊有木有!
老四啊老四,你也有今天啊,哈哈哈……(太子爷,笑话人要遭报应的哟~~)
凤啸摇头:“修为超过冥使之后再要升级就必须去冥界修炼,不然进步很难。以雍正的修为肯定去不了冥界,不然弘时也不会为了他耽误自己的修行。”这弘时对雍正可真是情深意重,就是不知道雍正会不会领情了。
太子出宫
过不了几天,时政科的人才们就把折子交了上来,高氏看过之后发下去让众臣讨论。由此引发了乾隆二十年最大的一场争论。同意者有之,反对者有之,认为不足者也有之,各方大臣争得是针锋相对,吵了个旗鼓相当。后来折子又下发到民间,更是争论不休。
也因为如此,时政科大部分的人才原本的分配都被收回,等待重新委派,这让代管吏部的永珹伤透了脑筋。
坐在永璋的循亲王府里,永珹看着手上一张李维忠画的“大清官职上下级别表”,脑袋大出了好几圈,无奈到最后还是看不懂,只好问永璋:“三哥,你看这成吗?”
永璋笑着摇头:“我也不知,只等皇父安排了。”
永珹接着看:“这……外交部倒是好说,可这……建设局是什么?水利局还好说,环保局又是什么?还有啊,这个文物保护局和交通局是干什么的?”
永璋道:“可能与和莹她们搞的那个妇女联合会差不多吧。反正都是新东西,老四啊,我怎么觉得我应该回尚书房再去学两年啊?老喽老喽……”说完就叹气。
永珹这个黑线啊!三哥你可是堂堂的大清南书房总理大臣啊!你都要回去读书了,那我们呢?
有人通报,说安亲王来了,两人连忙迎接。
永璜还是大嗓门:“行了行了,都别忙了,老三老四,让你的人都出去传话,把时政科那九个……都叫过来。”
永珹问:“什么事儿啊大哥?”做为皇子,他们平时是不能结交大臣的,尤其是这些新进的官员。闹不好可能会给人抓住把柄,说自己结党营私,那可是谋反的大罪。
永璜身后一个人脱下帽子笑:“没什么,四哥,是孤想见见他们。”
“太子?”永璋永珹大惊,忙行礼,被永基挡住:“现在不是朝会,也不在宫中,哥哥不必行大礼了。”说完对两人行家礼:“十二见过两位哥哥,事出有因,冒昧来访,哥哥勿怪。”
“哪里哪里,太子请坐。”永璋连忙亲自为永基安坐,永璜那边早就和永珹谈论一个案子去了。
永璋等永基小太子喝了一杯茶之后才问:“太子要见这些人尽可在宫中召见,为何要微服出来?”
永基苦笑:“那九哥盯得紧,听说他联合了不少大臣反对改革。你们也知道,新增部门大多都在我工部之内分权,我不见见他们总也放心不下。”
永珹道:“那也不见得,新增的检查院和法院都是我刑部的。吏部的督察院和户部要分出来的税务局都在其中。”
永璋道:“这外交部当然是和理藩院分开,文化局和教育部也会分权。永瑜手上权力本就不多,难怪他着急呢。”
永基看看那张画得错综复杂的关系图,半天才叹气:“难怪九哥生气,这些人胆子也太大了,南书房之外加上个外交部门也罢了,六部之外竟然要一下子添上十四个部门,这么一来大清还不得官满为患啊。”
永璋深以为然:“是啊,我就说这么改有些急了,打算先开几个试试。”
永基道:“那就和他们商量一下,哪个重要就先开哪个,饭也得一口一口的吃嘛。”
永珹说:“这些部门若要开设首先要解决的是法案,制定法律可不是儿戏啊。”
这么一说,三个阿哥都皱眉了。
过了一会儿,时政科的九个人才都到了。他们见到太子时都很高兴,拉着太子不停的说个没完,小太子满头黑线的听了半天才知道这些人都是在向自己打听那个传说中的四项基本国策的制定者,也就自己那个便宜额娘。
虽说雍正朝当年的改革是以皇帝的名义发布的,但是提出改革的人是谁一直成迷,这些人或百姓知道有这么个人,但一直不知道是谁。不过无论她是谁吧,民间对这个人还是推崇备至的。
等到后来有些老王爷说漏了嘴,那拉氏提议改革之事才渐渐传开。一开始只是小范围传说,到了乾隆朝白龙出生时才真正的传遍天下,圣文皇后之名在民间那是相当有市场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