蔺相如道:“可惜廉兄的脾气过于桀骜不驯,大王平素与他不甚和睦,只怕大王不愿对他委以重任。蔺某写一道奏疏,向大王举荐廉兄,倘大王不依,那就要有劳二位多多进言相劝了。”
赵豹和虞信应允。
次日,赵王赵丹与平原君赵胜议定了三条惠政,将在上党郡施行。
赵豹与虞信经寺人通传,走进殿厅来,向赵丹作揖行礼。
赵丹笑道:“豹叔父和虞卿家免礼了。你俩来的正好,寡人决定封赏上党郡军民,政策已有,便也先知会你们一声。”
赵胜遂将赵丹刚写好的文书朗读了一遍:“封上党郡守冯亭为华阳君,赐万户食邑三座。上党郡内诸县令,赐千户食邑三座。其余官吏、平民,皆晋爵三级,并赐黄金六斤。”
赵豹、虞信不持异议,拱手道:“大王仁义。”
赵丹洋洋自得,在文书末尾盖上朱印。
赵豹自袖中掏出一卷帛书,道:“大王,此乃上卿蔺相如的奏疏,请您寓目。”
寺人接过帛书,呈给赵丹。赵丹展开阅览,不由得眉心搐动,冷冷一笑道:“蔺卿家推举廉颇领兵进驻上党呢!”
虞信道:“大王,上党入赵,秦贼必愤而来攻,非良帅与锐师不可挡也,廉将军乃我国百战名将,堪挂帅统兵!”
赵丹面露腻烦之色,道:“寡人晓得要备战御秦,但赵国的百战名将又不是只有廉颇一个!”
赵豹解说道:“都平君须留在邯郸,辅助大王治国理政,新近望诸君又抱恙、不宜出征,最合适统兵驻守上党的唯有廉将军了。”
赵丹咂着嘴,仍是满脸的不乐意。
这时赵胜笑呵呵的来打圆场,对赵丹道:“大王,那廉颇脾气大、说话难听,一向容易冲犯您,依微臣愚见,您打发他去上党也好,省得他常在您眼前晃,惹您不快。”
这番话倒是戳中了赵丹心窝,令赵丹立刻愉悦起来,应许道:“善,就如此安办吧。”
一个月之后,廉颇率领二十万赵军进驻上党。
这一天,廉颇和赵胜到长平与冯亭会面。
两人至冯亭家中,冯亭把自己关在书房内,避而不见。廉颇登时恼了,道:“这算哪门子迎宾之礼!”
赵胜劝了廉颇两句,将赵王的惠政文书递给冯亭的一员谋士,让这谋士先去书房转交给冯亭。
两人仍在书房外候着,过了片晌,忽闻房内传出嚎啕痛哭之声,悲怆无比。
廉颇怒喝:“他什么毛病!赵国救助他,又予他封赏,他还敢号丧也似的哭!”这回他再也憋不住火气,索性走过去一脚踹开房门,威武豪横的登堂入室。
那冯亭与谋士俱是吓了一跳,冯亭跌坐在地上,战战兢兢的抬头,满脸泪痕的道:“阁下是……廉颇将军吗?”
廉颇鄙夷的笑道:“廉某听闻冯将军心怀反秦之志,还当你是个铁骨铮铮的硬汉,万没料到你竟能哭得跟个女人一样!这等怯懦软弱,简直可笑!”
赵胜赶紧走来,低声斥责廉颇:“大家已是一国同僚,华阳君的爵位还高你一级,你岂可恶语伤人?”
廉颇负手挺立,不以为意。
冯亭垂下头,喘了口气,道:“廉将军也没说错,今日贵客登门,在下万不该这般失礼。”说完缓缓站起身,毕恭毕敬的弯腰作揖:“敝人冯亭,见过平原君,见过廉将军。”
赵胜笑眯眯的回礼,随后问道:“大王的惠政,华阳君可都知晓了?”
冯亭答道:“在下已知。在下感激大王厚德,上党郡全体军民也将铭感赵国之恩,忠心为赵国效命。”
廉颇插言道:“既然你是明白事理的,方才又何故痛哭流涕!”
“你问这些作甚?”赵胜气得须唇颤抖,狠狠的白了廉颇一眼。
冯亭牙齿咬着嘴唇,脸上的表情极为凄苦,道:“在下背负三条不义之罪,深觉无地自容!”
廉颇道:“哪三条不义之罪?”
冯亭唏嘘着说道:“在下原是韩国将官,却不能誓死守卫韩国领土,此乃第一条不义之罪。韩王命在下撤离,将上党郡让与秦国,在下违背韩王之令,改投赵国,此乃第二条不义之罪。在下因向赵国献出韩国领土,继而获得赵王封赏,是为‘卖主求荣’,此乃第三条不义之罪。”话至此处,他两眼又流下泪水,哀声道:“在下诚然罪戾深重也!”
廉颇厉色道:“怎么的?冯将军是后悔了?”
冯亭道:“这倒没有。”
廉颇冷哼一声,道:“既然不后悔,那干嘛还没完没了的啼哭叫苦?你眼下的要务,是协助廉某共御秦贼!你速速将上党郡余留的守军整顿好,编入赵军!”
冯亭忙用袖子抹干眼泪,抱拳道:“廉将军说的是,在下即刻照办。”
*
且说赵国兼并上党郡的消息传到秦国,秦王嬴稷立即集结军队、任命将帅,准备出兵上党。
本次嬴稷命左庶长王龁担任主帅,公乘司马梗、王陵为副将,共领二十五万兵马。
王龁、司马梗、王陵出征前,武安君白起与三人讲解了上党郡的地形,着重说道:“太行陉适于奇袭,好生利用。”
三人抱拳道:“谨诺!”
白起又道:“赵军主帅廉颇绝非泛泛之辈,你们万事审慎。”
王龁昂首挺胸,朗声笑道:“起哥放心,我一定会打赢那匹夫,为当年在几邑城下受难的弟兄们报仇!”
婷婷捧着三个包袱走上来,分别递给三人,温雅笑道:“这是我们武安君府自家制作的干粮点心,你们带着路上吃。战事艰辛,还请小心保重,预祝凯旋。”
王龁哈哈一笑,道:“多谢嫂子!”王陵和司马梗搔首哈腰的行礼道:“多谢武安君夫人!”
两天后,黎明,大军启行。
白起夫妇站在城楼上,目送千军万马浩荡东去。
婷婷双手捧心,轻轻吁气,雪白秀丽的脸蛋上浮泛一抹清恬浅笑,低声道:“幸好阿括不在敌军之中。”
白起俯首,搂着婷婷娇躯的手臂紧了一紧,温然笑道:“婷婷别想战事了。今天时辰早,一会儿我们去郊野玩蹋鞠,如何?”
婷婷点头道:“好呀。”
又过了五日,一支楚国使节队来到咸阳,为首的使臣是春申君。
这位春申君不是别人,正是曾在咸阳客居了近十年的黄歇。
原来楚王熊横已在不久前病逝,太子熊元顺利继承王位。熊元登基后,拜亦师亦友的黄歇为令尹,赐淮北十二县为其封邑,封爵“春申君”。
黄歇这趟出使秦国,乃是奉新君御旨,将州陵之地献给秦王嬴稷,既是感谢嬴稷当日宽仁之恩,亦是巩固楚秦两国联盟公谊。
嬴稷很高兴,笑着对黄歇道:“楚王有此诚意,寡人着实欣慰。望楚王谨记秦楚盟约,恪守友道,万勿亏负。”
黄歇礼揖道:“楚王和外臣皆敬秦王,楚国绝不背离秦国!”
嬴稷满意的颔首,与相国张禄相视一笑。
作者有话要说:
本章开始就进入“长平之战”阶段,估计篇幅不短,所以在此统一说明一下:这场大战的参考资料有《史记》、《战国策》、纪录片《喋血长平》。以后不逐章一一注明了。
另外要说的就是,作为小说,战役中肯定会有本人的脑洞、各种添油加酱。有些原创情节大家看个热闹就行了,不必深究。XD
第167章 第一百六十七章,鹰扬
暮春,南风微热,一阵阵悠悠拂过邯郸王宫的层楼叠榭、绛栋青瓦。
赵王赵丹独自站在书房里,一双俊秀闪亮的眼眸死死盯着面前的沙盘。
工匠遵循御旨,在沙盘中用泥土和石块模拟出上党的地形。这些小小的土堆、细细的沟壑,在赵丹眼帘内不停的变大,渐渐幻化为连绵的山峦、错织的河川。赵国和秦国的骁勇雄师,分别从东方与西方涌进这片天地,一朝相会,便是血雨腥风、杀声震天……
上党,自古被华夏族人称为“天下之脊”,是一处幅员辽阔、形势险峻的军事要塞,亦是秦赵两国共同觊觎了近百年的膏壤沃野。
如今上党郡在名义上已是赵国的领土,这是赵武灵王赵雍、赵惠文王赵何在世时皆不曾实现的伟绩。可惜这一伟绩尚未在赵丹怀里焐热,秦军便气焰凶狂的前来攻夺,上党郡能否长存于赵国版图之内,诚然是未知之数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