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些老牌世家,更是对皇室以及新载入《氏族志》的勋贵们十分排斥,根本不许他们加入自己这个高贵的圈子。
圣人十分憋屈。
当然了,这些还不是圣人厌恶世家的主要原因。
世家最令圣人讨厌的地方,莫过于他们对朝堂的把持:宰相都由世家子轮流当,官员的任免也由世家把持。
先帝临终前推出了科举制,也被世家集体抵制。
圣人花了十几年的时间,大力推行科举制度,想多提拔一些寒门子弟。
但收效不是很好。
哪怕现在官员的任免已经不全是由世家说了算,可那些圣人亲手提拔上来的新贵们,还是以娶世家女为荣。
圣人的亲闺女,反倒被权贵们嫌弃了。
当然,圣人不会去想大家不想娶公主的原因是公主放浪形骸,圣人只会觉得,是世家抢了皇家的风头,世家女更是压到了皇家贵女的头上。
这可就叔叔能忍、婶婶都不能忍了。
削弱世家,必须继续削弱世家!
圣人正想着如何下手的时候,一位九十三岁的老寿星跑来敲了登闻鼓,给了圣人一个借口。
“不如妓子,堂堂杨氏子,在百姓眼中,竟还不如一个妓子!”
圣人继续捶着案几,半真半假的愤怒道,“查,这件事必须给朕查清楚。”
京兆府尹一脸苦逼,案子虽然发生在京郊,可依然在他的治下,他这个主官是绕不过的。
但,他真心不想搅合到圣人和世家的争斗中。
“是要查清楚。”
万年长公主忽然开口了,身子斜斜的靠在凭几上,淡淡的说,“我还听说,洪水到来的时候,那位杨县令第一个反应是弃城而逃。若非洪水迅猛,他杨某人早就带着家眷跑回京城了。”
长公主这番话,更是引得圣人震怒不已。
当然了,他的这番表现,表演得成分很大。
长公主能“听说”到的事,拥有百骑司的圣人,哪有可能不知道?
“临阵脱逃?哼,人品低劣,果然不如一个妓子!”
圣人仿佛认准了这句话,不管说什么,都要夹带上。
朝堂上站着的那些世家出身的官员们,脸色都很难看。
他们不傻又不聋,当然听出圣人这句“不如妓子”,骂的到底是谁。
世家向来以完美的礼仪而蔑视天下,可现在,却让他们瞧不上的皇家抓住了把柄。
不如妓子、不如妓子!
这四个字仿佛魔咒一般,不停的在所有世家子的耳畔回荡,更是刻进了他们的心里。
耻辱啊,真是莫大的耻辱!
“杨某人的事需要调查,但那位妙法女冠的事,却无需调查。”
长公主还记得安妮的请托,继续说道,“她虽出身贱籍,却行善积德。此次黄河泛滥,洪水、疫病肆虐,妙法等一众女冠,在明镜观主的带领下,不惧危险进入灾区治病救人,还从自己的口中省下粮食捐给灾区,此乃大善之举。”
圣人不知阿姊为何帮一个妓子说话。
随后听到她提到“明镜”,便瞬间明白了,哦,估计阿姊这是在帮安家那个丫头出头哪。
也是,自从安家二娘救了阿姊后,阿姊便与这个小姑娘十分交好。
两人不但合伙做生意,还搞出了什么“娘子军”。
现在,很多权贵家的小娘子,都开始嚷着要去参军了。
就是那些家长们,看到前线传回来的战报,也都有些意动。
估计来年“娘子军”招兵,便会有小贵女跑来报名。
那个什么妓子,便是清泉观的女冠,长公主估摸也是看在安家那丫头的面子上,这才出口帮忙。
“阿姊的意思是”妓子什么的,不过是小事。
且圣人也准备借这件事做文章,如果真能因此而削弱世家,那个妓子也算是个功臣。
基于以上两点,圣人并不介意给那个妓子一点儿奖赏。
“圣人乃不世明君,仁心仁政,对于大善之人亦是从不吝啬赏赐。”
长公主缓缓的说道,“我是个兵汉,而我的兵营里讲究的是赏罚分明。妙法行大善,自是有功之人。既有功,便当赏。”
“阿姊说得是,你觉得什么样的赏赐比较合适?”圣人十分配合。
长公主道,“我听说那位杨县令还曾经嫌弃妙法是妓子,是贱籍。既是这样,索性就给妙法一个恩典,销了她的贱籍。”虽然妙法出了家,算是脱离了贱籍。
但到底没有法律上的保障。
如果圣人下了旨,白纸黑字的将这件事确定下来,那么对于妙法来说,就是翻天覆地的改变。
“销贱籍?”
圣人沉吟片刻,但很快就爽快的答应了,“可!”
“圣人英明仁德。”
长公主先拍了个马屁,又补了一句,“以后,如果再有贱籍出身的女子立了功,也可依照此例!”
圣人:“可!”
第696章 穿越的对照组(三十六)
出身贱籍的女子立了功,都要给与这么大的奖赏。
那么那些出身清白的女子若是立了功,更该奖励啊。
比如,妙静等投身娘子军的诸多女子,她们去西北边陲已经半年多了。
时间不长,却经历了大大小小的阵仗不下十余次。
每次作战的时候,“娘子军”都悍不畏死、冲锋在先,立了不少战功。
“娘子军”的英勇,不但让自己取得了不菲的战绩,还大大激励了娘子军中的正规军人家女人都这般拼命了,作为男人,你好意思不奋勇杀敌?!
可以说,自打“娘子军”第一次上了战场后,整个娘子军的战斗力和作战积极性都提升了一大截。
作为主将,长公主将这些都看在了眼底。
每每看到那些女子拼命在前线搏杀,看到她们受了重伤、乃至牺牲都无所畏惧,长公主内心的震撼非常大。
也彻底体会到了普通女子为了拼一个“男女平等”,付出了怎样大的艰辛,又有着怎样强烈的愿望。
安二娘说的没错啊,只要世人给女人一个机会,女人们就会拼尽所有来展现自己的价值!
她们会用自己的血泪告诉世人:女人并不比男人差。
或许在体力上先天趋于弱势,但女人也有其独特的优势细致、耐心,忍耐力超强!
也是,女人连生产那样剧烈的“痛”都能忍受,又有什么能够打到她们?!
长公主借着这次的机会,又提出,“既是赏罚分明,那么我麾下的几位‘娘子军’作战勇猛,立下了不菲的战功,也该予以奖赏。”
圣人对长姐很尊敬,更十分信任,所以他从不插手娘子军的军务。
娘子军中将领的任免,兵卒的升迁,他更不会指手画脚。
再者,在圣人看来,所谓的“娘子军”,不过是女人们在过家家。
她们作战好与不好,都与大局没甚关系。
即便奖赏,也是在娘子军范围内给与提升。
什么女校尉、女将军,更像是玩笑性质的口头称谓,搁到外面,世人根本不承认。
打个不恰当的比喻,这就好比在后世,都是将军军衔,野战部队的将军,跟文工团的将军,绝对是两码事!
不就是一个“口头封官”嘛,权当是让阿姊高兴了,圣人根本没在意,大手一挥,就准了长公主的请求。
圣人不甚在意,朝臣们却不这么想。
哪怕是“口头”上封了官,哪怕是娘子军内部的升迁,那也是有了“官身”。
这样的“官”,或许对于女子没有实质的利益,却能有个好名声。
再者,做了“娘子军”,便能成为长公主的嫡系。
而长公主是什么人?
她在皇室和整个大夏朝又是怎样的地位?
平日里这位长公主常年守在边关,那些贵妇、贵女们想结交都没有机会,现在机会来了,不就是去西北走个过场嘛,这就跟勋贵子弟去军营镀金一般。操作起来,不要太简单哟。
之前家里的小娘子便吵闹着要去参军,现在有了好处,那些官员当然也动了心思。
果然,到了秋天,“娘子军”再次扩编,便有二三十个官宦人家的小娘子跑来报名。
经过考核,长公主命人录取了二十人。
另外,她还扩招了一些普通百姓人家的女子。
还是那句话,圣人觉得女将军、女校尉什么的是开玩笑,寻常百姓却不会这么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