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的一个哥哥,两个弟弟,却没有这么好命了。
安大郎死在了战场上,安三郎没死却落了个残疾,安四郎倒是没残疾,也受了不轻的伤。
还是安南侯在军中有了一定的地位,想办法运作,把两个弟弟送回了老家。
如今安南侯成了开国县侯,他的父母和弟弟们也跟着享受富贵。
不过安老头儿和安老太还算清醒,没有一股脑的带着家人、亲戚跑到京城去投奔。
而是让安南侯在老家置办了大批的良田、房舍,留在老家做老祖宗。
事实证明,二老的选择无比英明。
他们虽然享受不到京城的繁华,但却不必远离故土,还能在乡亲们艳羡的目光中过上富贵的生活。
他们虽然不能让出身高贵的儿媳妇伺候,却也没有婆媳矛盾,还能享受来自京城的诸多孝敬。
且因为有安南侯这个带兵侯爷的亲儿子,安家二老在老家,当地的县令、郡守都要高看他们几眼。
有新父母官上任,还要巴巴跑去安家村拜见二老。
这让二老无比享受!
如果在京城,他们肯定没有这样的待遇。
京城的贵人多多啊,别说什么开国县侯了,就是开国县公,宗室王爷都有一大堆,他们安家能排第几?!
还是在老家好。
二老不进京,瘸腿的安三郎和脸上带着一道疤的安四郎也都留在了老家。
有安南侯置办的田产和铺子,安三郎、安四郎两大家人,就是啥都不干也能衣食无忧。
他们在安家二老的教导和约束下,倒也很满足这样的生活。
唯一不愿留在老家,拼命往京城钻的就是安大郎的遗腹女,安华容。
她出生的时候,安大郎就已经战死了,前头还有哥哥姐姐,不管是安家二老还是安大娘子都十分心疼这个可怜的孩子。
再加上没过多久,安南侯就在军中崭露头角,他那时还是一只快乐的单身狗,有了钱,也是习惯性的送回家里。
安家有安南侯的银子,生活也快速好转。
安华容打从记事起,就没有受过穷。
待她渐渐长大后,安家更是成为远近闻名的富户。
再到她长到十一二岁的时候,亲叔叔已经成了安南侯。
她虽然只是侯爷的侄女,可、可也是官宦人家的女眷了啊。
正巧那年老家来了个新县令,京城人士,县令家的小娘子跟安华容同龄,跟随父母来安家村拜会的时候,小娘子便跟安华容成了朋友。
安华容便从县令家小娘子的口中得知,自家二叔在京城颇有体面,比她大两岁的堂姐更是京中有名的才女。
二婶还每年举办什么赏花宴,届时,京中数得上号的王孙公子、勋贵子弟,甚至是皇子、王爷都会前来赴约。
那种衣香鬓影、花团锦簇的奢华宴会场面,安华容根本就想象不到。
但却让她萌生了亲自去见识一番的想法。
安华容便开始想方设法的说服母亲和祖母,软磨硬泡了一个月,安华容终于求得祖母松了口,把她和家里的几个堂姐妹都送去了京城。
只是,安家的几个小娘子并不都能适应京城的生活,确切来说,她们是自卑。
别说是高贵的世家女婶娘(伯母)了,就是婶娘(伯母)身边的女使看着都行止有度、谈吐有方,张嘴就是标准的官话,比她们这几位所谓的安家小娘子都体面。
学各种礼仪规矩,摒弃家乡话学习官话,还要出门交际……她们在侯府待得很不自在,没过两年,就开始给家里写信诉苦。
弄到最后,除了一个安华容,安家的其他小娘子全都回了老家。
安华容也曾经自卑过,但她更想过上好日子,所以,她熬过了那段最艰难的时期,渐渐在王氏的调教下,成为似模似样的侯府小娘子。
虽然过上了梦寐以求的贵女生活,但安华容骨子里还是自卑。
因为她知道,她的这种生活,来得并不名正言顺,她到底只是安南侯的侄女。
所以,她依然羡慕安华年,更加嫉妒安华霓。
安华年太优秀了,安华容这辈子都不可能变成她那个样子。安华容除了羡慕,再也生不出其他的想头。
可、安华霓又凭什么?
明明是个顽劣、愚笨的假小子,长得也一般,却被二叔、二婶当成宝贝一般宠着。
平日里,安华容为了好好在侯府待下去,不得不违心的巴结、讨好安华霓。
可现在安华霓被送去庄子休养,她却第一时间选择了落井下石。
用过暮食,安华容偷偷去了王氏所住的正堂。
“婶母,有件事,侄女儿不知该不该说……”
第668章 穿越的对照组(八)
安妮来到庄子后,先是被关在主院熬了两天的性子。
她也曾经故意闹过,可那四个婆子却像听不到、看不到,任由她在屋子里叫嚷、打砸。
知道她闹得没了力气,这才派人进去收拾残局。
如此反复了三四天,安妮仿佛终于知道自己真的出不去了,开始认命,婆子们才又放松了对她的看管。
并且表示,“如果二娘实在待得烦了,就去周围转转。”
安妮就等着这句话呢。
这天,她换了身干练的胡服,在四个婆子的“保护”下,终于踏出了山庄的大门。
她没有特意朝清泉观而去,而是故作随意的到处溜达,偶然追一只兔子的时候,误打误撞的上了山,看到了位于半山腰的那个小道观。
清泉观真心不大,连前殿后殿都没有,只有两进院子。
前头的院子供奉着三清祖师爷,并且有一间客舍,专供香客吃茶歇息。
后院则是馆主和女冠们休息的房间。
道观地处偏远,周围也没有什么景致,平日里的香客并不多。
时间久了,清泉观便显得有些破败。
安妮故作好奇的看着山门上的牌匾,轻声念出名字,“清、泉、观?这穷山僻壤的,还有道观?”
安妮只是喃喃自语,并没有奢求有人回答。
不过,跟在她身后的刀疤婆子,却恭敬的答了一句,“好叫二娘知道,这处道观的观主是明心女冠,她入道几十年,道法精湛,是真正的高人。”
也就只有真的高人,才会不计较名望,不追逐利益,而是守在这么一个小破道观。
“清泉观的女冠,未出家的时候,也都是可怜人。有的年纪轻轻就受了望门寡,有的丈夫死了却被婆家娘家所不容,有的是从良妓子,有的……”
刀疤婆子见安妮似乎对清泉观很感兴趣,便仔细的介绍道。
安妮挑眉,没想到这位明心女冠还是位真正慈悲心的出家人啊。
那就更好了,希望她有点真本事。
安妮抬脚就进了道观。
“无量天尊,女居士,贫道恭候您多时了。”
明心女冠是个六七十岁的老妇,鹤发童颜,一双眼睛深邃又清澈。
她定定的看着安妮,良久,才露出一抹意味深长的笑。
“你知道我是谁?”
安妮通晓道法,精通符,所以知道真正的得道之人,确实都有大本事。
如果明心女冠真是个道法精湛的高人,那么,她应该能看出自己不是这个世界的人。
果然,就见明心女冠露出了然的笑容,“女居士是谁,并不重要,贫道只是知道,你是贫道的有缘人。”
明心虽然没有说出来,但她的意思已经很明白了。
安妮眼睛微微眯了眯,有缘人?
怎么,难道这位女冠已经知道自己的计划?
应该不可能啊。
她,或许只是想找个借口,把清泉观托付给自己。
没错,安妮不用号脉,单凭观察就能断定,明心女冠已经到了灯尽油枯的地步。
距离羽化成仙,只差一步之遥。
相信明心女冠自己心里也清楚。
不过,安妮并没有从明心的脸上看到对于死的畏惧,反而有种真正的洒脱。
仿佛“死”对于她而言,并不是生命的终结,而是另一段生命的开启。
她是真正看破生死的高人。
只是,她唯一牵挂的,就是道观里的那些可怜人。
她们或许不是因为心醉道法而出家,入清泉观,不过是寻个安身立命的地方。
但,她们已经是道观的一份子,明心根本放心不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