难怪原主在生产前都没有做过产检,不是她不想,实在是没钱。
虽然确定肚子里的大反派会健康平安的生下来,但为了保险起见,安妮决定,该做的检查,一样都不能少。
拿着检查单,安妮回到了坐诊大夫面前。
这位大夫是产科的副主治医师,四十岁左右的模样,说话很是和气。
“hcg值在标准范围内,不过日常一定要多喝水。”喝水少,羊水也就少,羊水少就危险了。
安妮早就知道这些,但她还是乖乖的点头。
“叶酸吃了吗?”
“吃了。”穿来没多久,安妮就买了叶酸。
按理说,叶酸这种药,备孕期间就该吃,但党安妮的情况特殊哇。
“孕吐有点严重?这也没办法,你就少食多餐吧,少吃味道重的食物。”
大夫又叮嘱了安妮几句事项,告诉她下次产检的时间,便把她打发出来。
出了医院,安妮去药房买了些孕期维生素片和鱼肝油,又顺路去超市买了些果蔬肉蛋。
她怀孕的这个季节挺好,各种应季的水果应有尽有。
现在虽然还是吃什么吐什么,但该吃的东西,一样都不能少啊。
提着一包东西,安妮回到了s大教工宿舍。
路过健身广场的时候,正好碰到了徐老师。
“徐老师,去食堂打饭啊?”
安妮看徐老师手里提着饭盒,便知道她是去食堂。
这一辈的老人习惯了节俭,哪怕自己一个月几千的退休金,但一日三餐还是喜欢去食堂。
“嗯,听说今天有藕馅儿的大肉包,我们家老头子最喜欢吃了。”
徐老师点点头,目光不由自主的落到安妮微微凸起的小腹上。
她欲言又止,表情很是犹豫。
原本,她和党安妮只是邻居,有些话,根本不好说。
徐老师也知道分寸,平时虽然人缘好,可也不是个爱嚼舌头的人。
早上去跳广场舞的时候,听三号楼的常老师说小党怀孕了,昨天去社区门诊建了档。
而常老师的女儿就是社区门诊的大夫,亲眼看到小党进去,她问了给小党登记的大夫,确认小党已经怀孕十二周。
健身广场的老人们听说了这件事,又是担心、又是心疼,却没人说什么“看她的长相就知道她不是什么安分守己的好女孩”之类的话。
他们跟小党认识的时间不长,但两个月来,也算是有了了解。
这孩子每天都去锻炼身体、学习英语,爱学习,懂礼貌,平时不管见到谁,也是主动打招呼。
看到老人提着东西,或是下楼不方便,还会积极帮忙。
偶尔烤了小点心或是做了什么小零食,都会带到健身广场上,送给那些相熟的老人。
东西不值什么,却胜在一份心意。
老人们对党安妮的观感越发好了,慢慢把她当成后辈照顾。
这样一个好孩子,忽然未婚先孕,他们下意识的觉得,她是不是有什么难言之隐,或是有自己的决定!
这些年来,随着社会风气的开放,大学生怀孕、结婚的事并不少见。
还有很多不懂事的学生,居然把孩子生到了宿舍里。
更有自私、心狠的人,把刚出生的孩子直接丢到楼下,或是扔进马桶。
跟那些人相比,党安妮就好太多了。
老人们看得仔细,党安妮虽然是个孤儿,却无比认真、努力的生活着。
怀了孕,也没有像那些女孩子一样不负责任,甚至没有遮遮掩掩,而是按照正规程序去建档。
看她这架势,应该是准备把孩子生下来。
都是做过老师的,老人们不怕学生犯错误,就怕他们知错不改、明知故犯啊!
而党安妮的做法,明显让老人们比较舒服。
“呕~~”
听到藕馅儿的肉包,安妮脑海里顿时浮现出肉馅油腻的模样,一个没忍住,差点吐了出来。
“对不起,徐老师,我、我不是对您”安妮赶忙用手捂住嘴,不好意思的道歉。
徐老师却是过来人,又伺候过闺女,理解的问了句,“想吐?听不得油腻的东西?”
安妮点点头,有些羞涩的说道,“我、我怀孕了,这些天总是吐,连花生油的味儿都闻不了。”
“哎哟,这么厉害啊。那可要遭罪了啊。”
徐老师有些心疼,赶忙说道:“吃粗粮成不成?当年我闺女怀孕的时候,也是吃啥吐啥,还是最后吃了她奶奶给她摊的玉米面煎饼,这才好了。”
“吃粗粮管用啊?我待会儿就去超市买点儿玉米面、小米面啥的。”
安妮有些惊喜,感激的对徐老师说,“多谢您了,您要不说,我还不知道呢。”
上了年纪的人,最怕被小辈嫌弃。
让安妮这么一夸,徐老师高兴得眉开眼笑,“哎呀,我就这么一说,也不一定对你有用呢。”
“不管有没有用,好歹是个办法啊。我先试试去。”安妮笑着说道。
徐老师越来越喜欢安妮这孩子,她还是没忍住,低低的问了句,“小党啊,这孩子”
安妮收敛笑容,故意换上了一副哀痛的表情,“是、是我爱人的,他走了,我却发现怀了孕,您也知道,我是个孤儿,最渴望的是能有个血脉相连的亲人。所以”
“明白,明白,我们都明白!”
徐老师一听党安妮没有做有违道德的事,顿时松了口气。
哎呀,她就怕小党年纪轻,长得漂亮,被男人三言两语就骗了去。
如果是跟有妇之夫纠缠不清,那可就太不好了。
爱人也好,男朋友也罢,只要在伦理道德范围内,未婚先孕,徐老师表示也能理解。
安妮是故意这么说,为得就是让关心她的邻居和老师们放心,她没有插足别人的家庭,她的孩子也不是什么见不得光的野种!
而她嘴里的“他走了”,也只是根据原剧情做出的推测:党安妮找不到那男人,要么是那男人故意躲了,要么就是他根本不在j市。
安妮不知道实情是个什么样子,她选择后者作为理由。
至于别人会不会误会“他走了”的另一个涵义,就不在安妮的考虑范围之内了。
但,安妮怎么都没想到,还不等她去查那个男人,那人却先找了上来……
第197章 穿成反派亲妈(十)
安妮跟徐老师分别后,又转身去了超市,买了一些玉米面、小米面等粗粮。
看到玉米面的时候,安妮脑海里不禁浮现出属于原主的记忆。
党安妮从小在福利院长大,能够吃饱穿暖还能上学,但想要像正常家庭的孩子那般想吃啥就吃啥,却不太可能。
福利院里的孩子,更多的,则是有啥吃啥。
现在不比二三十年前,现在的粗粮比细粮贵,所以,福利院里的主食还是以细粮为主。
当然了,偶尔食堂阿姨也会做一两顿粗粮改善一下伙食。
比如做个玉米面的窝窝头啦,或是做杂粮贴饼子。
党安妮记忆最深处的美味,就是食堂阿姨做的一锅玉米面的窝窝头。
热气腾腾的窝头,就像一个个的山包,金黄金黄的,玉米特有的甜香随着蒸腾的热气飘散开来,只把一群孩子馋得咕咕咽口水。
院里的孩子多,窝头又有限,所以,每个孩子只分到了一个。那窝头只有小孩儿拳头大小,大一些的孩子,三五口就能吃完。
党安妮是福利院里的好姐姐,习惯了照顾比她小的孩子。
她硬是将不大的窝头分成了好几份,分给了其他吃不够的弟弟妹妹,自己只剩下了拇指大小的一小块儿。
就这么一小块儿窝头,党安妮却吃了好几口,一点一点的在口腔里咀嚼。
东西少,吃不够,就格外的珍惜与怀念。就这样,玉米面窝头的美味永远的印刻在了她的脑海里。
吸溜~~
安妮回想着,身体居然本能的流了口水。
而肠胃更是拼命的叫嚣,吃窝头,要吃玉米面的窝头。
安妮赶忙取了玉米面,烧了开水,用开水烫面,趁热把玉米面捏合在一起。
然后分成小剂子,揉成团,用拇指捏出小窝,翻过来放在案板上,就是一个小巧可爱的窝头。
起蒸锅烧水、上笼屉,几分钟后,浓郁的玉米甜香瞬间在厨房里飘散开来。
又蒸了十分钟,安妮关上火,然后闷了两三分钟,这才掀开锅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