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论魏晋(349)

这一声父亲,却猛然让面前严肃的老夫子再也控制不住,嚎啕大哭起来。

王绕却没有劝慰,而是回到伙伴之中,旁若无事地继续工作。

“你真的没问题么?”旁边的小伙伴们就特别担心地看着他,“你……那老头哭得要喘不上气了。”

“当大夫的,你没遇到过家属控制不住情绪么?”王绕不以为然,“哭出来才是好的,憋着才要憋坏。”

“……”

……

忙碌半个早上,种了几十个学生的痘,王绕和伙伴们去食堂吃饭时,周围的人便总用异样的目光看他,他一点没有不安,只是继续和伙伴们说着医学上的事情:“……大医学院明年就要搬到洛阳来,到时我准备去和鲍姑学针灸。”

“鲍姑的徒弟很难考啊,你有把握吗?”一个年轻的女大夫问。

“总要试试,反正外科死亡率没下去之前,我是不会去学手术的。”王绕肯定地道。

“外科太血腥了,受不了受不了。”立刻有人摆手。

“我当年跟着看解剖时,好几个晚上没睡好,那是我就知道自己不是手术的料了。”

“我跟着王医生做手术时,帮拉着勾开创口的勾子,当时都快吓哭了,结果那病人还是没了。”

“王院长说总有一天,我们会有真正的无菌室,也不知道有生之年看不看得见。”另外一个伙伴感慨道。

“总会有的,哎,今年又多开了十个家药铺啊,《中草药常用药典》听说快卖得脱销了。”

“嗯,陛下给药行有政策优惠啊,再多十几的药行才好呢,我们药材紧缺的问题就有希望解决了。”

“就是就是。”

说到这个问题,王绕却是轻蔑一笑:“药材算什么问题,如今来找我们看病的,大多都是因为营养不良引起的并发症,我这些开的最多的药居然是糖你们敢信?我得到内幕消息,这个问题,有希望解决了。”

一时间,小伙伴们目光都亮起来:“怎么说怎么说?”

“我王哥在南边,给我寄信了,”王绕露出得意的笑容,“他说,陛下前两年派去的大船已经回来了,带来了海外种子,这种种子,无论山地坡地,都可以种植,亩产甚高,有此一物,可以活无数人,他要带兵亲自护送进京呢。”

小伙伴们纷纷惊叹起来,海外,这得是多远的海外啊,居然要花两三年。

王绕的炫耀之心得到满足,饭都多吃了一碗。

如果没有那个痴痴看着他、想过来又不敢的父亲,这就是完美的一天了。

等虎哥过来,一定要问他海外是什么样子!

第284章 各展所长

大船靠上码头时,整个船身都微微抖了一下。

这是一条双层的江船,船身甚新,刷着反光的桐油,长有十二米,甚是宽大,被前方的冒着烟气的动力船拖曳着,轻轻撞在前船上。

船工摇晃着船铃,大声走在客间里:“洛阳码头到了,下船了下船了,快啊,收拾随身物,只停靠两刻钟,过时就开啊。”

容色憔悴的妇人被少年扶着,从船上走下,用后世的眼光看,这船上空间狭小,环境脏乱,实在不符合客运标准,但在这时代的人看来,已经是非常优秀安全的出行方式了。

见旅人下船,码头的几名力夫立刻便拥了上去,问要不要脚力。

少年见妇人神情疲惫,点头唤了个脚力,那人便引着他们,走到一边的小巷边,立时便有一名精瘦的汉子拖过来一个带着帆蓬的两轮车,憨厚地邀请他们上车。

少年见不是马车,顿时面色便有些难看,出言推拒。

“小公子有所不知,因着如今洛阳城中太堵,如今这城里的马车,都得有号牌才可出入城中,想租是租不来的,且我这车看着简陋,却是蓟城传来的新鲜事物,跑起来保证比马车稳当,这城里,更是比马车还快呢。”车夫见多了,三两语,便打消他们的疑虑。

见两人上了车,车夫询问道:“不知两位去何处?”

少年从怀里拿书一封书信,念道:“朱雀街后坊……”

那妇人却突然打断道:“这里哪所医馆最好?”

“哦,医馆啊,”车夫笑道,“当然是官家的洛阳医馆了,那里的大夫医术极好的,只是人多,得排队,那可真是救命的地方,我家新妇前些日子难产,全靠那王大夫保了母子平安,那医术,真是没的说……”

“那就去此地!”妇人坚决道。

少年有些担心地看了眼妇人,小声道:“伯婶……您两日未合眼了,要不先去伯父那歇歇吧。”

妇人发红的眼睛骤然一冷:“还死不得,我且得看上一眼,才将瞑目。”

少年瞬间沉默,那车夫说声坐好了,便拉着车,熟练地向前奔去。

车轮碾过平整的道路,街道两旁是不输给当年洛阳的热闹喧嚣,少年努力回想着数年前的记忆,却发现完全对不上他幼年时洛阳的模样。

街道宽了近乎一倍有余,两边的房屋也大多在三层,隔不了多远便能见到一家食肆饼铺,生意都甚不错,街面两旁种有树木,但都还小稀疏的几根枝丫指着天空,还常被接上一根绳子,挂着一些不知用途的布片或者招牌。

道上虽然有些灰尘,却未见到牛马的粪便,乱却有序,一派繁华盛景。

车夫的脚程很快,带着二人来到一处大院门前,抬头便见门前杵着八尺大汉,手持长棍,神情冷漠地注视周围的排队者。

贾氏带着侄儿才刚刚从车上下来,便有人凑过来低声问:“要号么?”

两人一愣,便听人解释道:“这里的医生都是先要拿个数字,排队问医,可很多人等不得,你要想早些见医生,我这有靠前的号,不然你没号,进去也得被那几尊神丢出来。”

说着,指了指内院中的几名健壮守卫。

这有什么问题,妇人立刻给了钱,要了最快的号,但价格甚是不菲。

于是在等了片刻后,她得以进。

内院之室中,几名大夫正坐在一个简陋的小间里,用草席隔出帘室,和病人对座着询问病情。

妇人却是痴痴看着一名正在问诊的少年,泪水如断了线的珠子般滚落,冲上去便是悲呼:“我儿啊——”

王绕正在细致问诊,一边还翻看着医书——他们这群速成医生都是的紧急培训的,随时都得保持学习探讨和总结,但按老师的说法,就是如今的医疗条件和群众的治疗需要,只能让他们边学边治了。

但就在他有了头绪之时,突然就被一个温暖的怀抱按得透不过气来,挣扎了好几下才挣脱,就看到母亲那哭泣的激动脸庞。

王绕颅骨里边立刻剧痛起来,几乎有了想嗑青州止痛新药乙酰水杨酸的冲动。

他推开妇人,神情冷漠:“你可有症?”

贾氏一愣,旁边跟来的侄儿闻言道:“怎可如此说母亲?”

“那就是没有了。”王绕更加冷漠,伸手拿起案上小钟,摇了三下,立刻便有两个凶神般的护卫走来,问大夫有何吩咐,“工作时间,不淡私事,你们把她带出去。”

两人闻言,熟练地隔开了贾氏和王绕,请无关人请出去。

王绕这才对眼前的病人和颜悦色地道:“不必担心,你这病虽疼,却不是大病,我给你开两服药……”

病人千恩万谢。

隔壁的医生小伙伴目睹全程,叹道:“你家可真复杂。”

“人品不好啊,”王绕哂道,“还能怎么办,实在不行,我每月抽空看他们一日,平日让她们别找来,图个清静便罢。”

“看你那母亲的模样,每月一日怕是不够哦。”另外一位起来倒水的伙伴调侃道。

“会的,他们要不答应,我就去申请调去广州。”王绕淡定道,“遇到问题需要想办法解决,而不是逃避畏惧它。”

“有理!”

“老大说的对!”

随意调侃两句,大夫们又专心看病,他们手段虽然有限,好在这年头对看病也没有太高要求,救不了的,让买点肉回去了了心愿,他们多是救治一些常见的头痛脑热,外伤感染。

尤其是感染,这年头,别说肺炎、伤寒这些大佬,甚至一个痘疮就能要了人命,在感染面前,人人平等。

所以,只要能控制感染,他们就是神医,谁说要说不是,治好的病人们能把反对者丢进洛河里。

九州月下小说推荐:

耽美作者主页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