剩下的就是一些小打小闹了,比如商法、比如船税法、征调、军律之类的,也不是什么重点,还有女子十六岁前可嫁人不能生子之类的,这条我觉得实行起来问题很大,基本在城里因为女工需要留下挣钱可以推行,但是在乡里,这条不会有人遵守的,所以还是要发展生产力啊。
差不多就是这些。
总得来说,是一次很不彻底、充满了封建残余,甚至没有立宪的法典,不过我们不能奢求太多,因为生产力在那里摆着,再怎么说,也不可能一下子实现社会迁越,在通信不发达的时代,还是要现实一点。
但是女神也说了,修法并不是这么一次,可能在接下来,比如十年后,还会再修一次,或者变成一种惯例,以后每十年一次,我相信在女神的治下,会越来越好的。
以及,最重的事情,我想说上一万遍。
刚刚收到消息,我的号已经转正了,我是正式玩家了!谢谢大家,我上线去了。
……
突如其来的炫耀让玩家们大为光火。
纷纷怒骂这个玩家不干人事,但又无可奈何。
这时,修法活动的结算也随之而来,绝大部分试玩账号的嗷嗷惨号时,他们的账号被无情地收回,无论怎么登录,都只能收到暂时停用提示。
于是官网又一次爆炸,大家都惨叫说狗策划拔D无情,不当人子,当然,狗策划还是无情地任骂任怨,没有一点回应的意思。
而魏瑾在看过他们的态度后,便淡然将事放在一边。
她有更重要的事情。
新年后,又有一波学生毕业了,这一波是当年迁都蓟城时扩招时的成果,人数是先前上党那些毕业生的三倍。
浅显些说,就是填补徐州、豫州、荆州郡县,的基层官吏,都已经有了。
如果再过上一年,那么,整个南边的郡县,也有了。
当然,这些人的学业并不怎么扎实,但比古代大多不识字吏员可靠谱多了,后边就要他们将来一边干基层一边充实自己了。
反正每年的考试,是不能少的。
成绩优秀的,可以回学校继续深造,然后提拔。
不堪造就的,她以后还会有更多的好学生替代他们……
想到这,魏瑾不禁感慨道:“卧薪尝胆十年,我的根基终于扎好了。”
单秘书转头看她一眼,仿佛在说,你好意思说这叫卧薪尝胆??
王浚石勒还有后边的南朝成汉们,会哭的。
魏瑾回以微笑:“难道不是?”
单秘书摇头笑道:“罢了,无论是不是,那些受害者们,也没办法反对了。”
作者有话要说:
发一个可以拿号优秀玩家的贴子
№18 网友:土豆炖肉 所评章节:246
《关于矿业部分政策落实工作的建议》
由于近年来渤海郡工业飞速发展、人口迅速增长,对于矿业需求极大,官方产业无法容纳过多的劳动人口,加上非官方矿场过多、过杂,导致矿难频发。矿难的发生并不仅仅是一个家庭、或者一个部落的不幸,更是渤海郡工业治理的漏洞、劳动力迁移的疏漏等是多方面原因共同导致的悲剧。为此,我结合目前蓟城现状提出如下几点建议:
一、整顿矿场、确保安全。矿难的大规模发生主要原因在于1、世家的矿场的操作不科学、不规范,没有为矿业工作者准备好足够的安全设备。2、矿洞坍塌之后,相关部门并未接到通知,救援抢救不及时。因此,首先要帮助发生矿难的矿工家属争取到死亡赔偿以及福利政策,确保他们当下的生存。然后进行整改,当下矿业首要工作是查缺补漏,检查并记录蓟城乃至整个渤海郡各处矿场,确保各个矿场的安全问题,引入公众监督确保检查没有疏漏。
二、整合资源、提高效率。建立渤海郡官方牵头的矿业网络,政府在一定程度上承担部分的矿主因无法避免的矿难所带来的的经济损失,将各地、各种矿物资源整合起来,建立更加成熟的渤海郡工业网络,避免因工业技术等问题造成的资源浪费。
三、户籍政策落地,渤海郡已成了大批工人迁移的目的地,在没有户籍等福利政策的情况下,依然有人民向本郡迁徙,这是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所导致,也说明了户籍政策落地迫在眉睫。辽东方面有官方的介绍,一直以来都是根据官方需求选择劳动力,需要交纳部分介绍费用,虽然带给部分扶余人以方便,但很难满足大部分群众的需求,本次遇难人员就是其中一部分。目前政府方面应当积极鼓励非官方介绍机构加入渤海郡,联合渤海-辽东共同发展,也为适合的辽东人提供部分就职岗位。
四、规范相关法律政策,保证公民权益,确保民众有法可依、执法部门执法必严,避免此类事件再次发生。最后提供规范专业的法律咨询与服务,联合渤海郡有资质的法律咨询的工作人员确保服务的及时有效,也确保公民了解、保障自己的合法权益。
某年某月
今天在搞行测……
写的不好,凑合看下……
第248章 不见黎明
北方的新法实行起来,有些磕磕绊绊,尤其是分配土地的政策上,很多有很多问题,怎么分地,分给谁,好的坏的怎么评判,都是非常考验刚刚到基层的学生们的。
好在,这些识字会算的基层公务员们大多也是贫家出生,学校还会放农忙假支持,所以这些问题虽然麻烦,也还算能搞定。
最主要的是,这些年,无主荒地太多了,土地还处于地多人少状态,分得多了,也伺候不过来,到明年正式实行还有大半年,足够他们摸清情况,盘点土地,做出较为公正的分配。
以及这几年风雪来得越发早了,很多农户开始用牧草和小麦混着种,养一些牛羊,做为抵抗风险的财产。
去岁草原的白灾极为惨烈,肖妃一整个冬季都在忙碌草原救灾的事情,但还是有很多小部落,永远地被湮没在风雪之中。
但也不是没有好消息,先前带来的数十只绵羊,已经繁育到几百只,其中有很多是杂交的羊种,从中选出一些可以羊毛较为细长的个体,开始了生产羊毛。
只要羊毛可以成功,那么草原将来的抗风险能力就会有质的提高。
这对北方和草原都是一件天大的喜事。
至于说唯一比较尴尬的就是网上有云玩家叫嚣绵羊会把草根都吃了,造成草原沙漠化,不可以发展这东西,然后惨遭辟谣。
而到三月时,各地的使者们在遗憾与不舍之中,各回各家。
想不回去也没有办法,随意天气转暖,蓟城的商业又迎来了旺季,随之而来的还有物价上涨和住宿紧张,连凉州大马们的小院子,价格都着着天气涨了三倍。
更惨的是工资没涨不说,还因为各地的马匹送货过来,所以竞争瞬间变大,日子过得入不敷出。
没奈何,只能归去。
因为这次回去带了不少好货,凉州的使者们没有再走洛阳——关中——河西的那条路,而是准备走南口镇入草原,顺着黄河河套回到凉州,至于到时是冒险走近路越过阿拉善沙漠回去,还是走天山绕回去,那都是后话。
可惜的是,这次所有的太子们都没能见到渤海公,和谈之说当然便无从谈起,气愤之余也只能遗憾地打道回府。
风萧水寒,王悦专程请假送自己的小伙伴司马绍一路到易水,看着他们上船才遗憾地离开。
司马邺看朋友那失落的模样,很有眼色地没提什么壮士一去不复返的梗,反而安慰起王悦,说人生漫长,总能再相逢,不必伤离别。
王悦当然也明白,对着兄弟勉强笑了笑,便被后者拉着去吃蛋糕庆祝、不,是调解心情。
异人不是说了么,甜可以带来快乐。
……
司马绍踏上的船,是他从没见过的模样。
本来郗鉴是想另外买船回到南方,但是司马绍坚持着踏上北方的货船,他想知道更多,在北地的这几月,每件知晓的事情,都让他觉得大有深意。
三月,海河解冻,一排拖船已经成为河上最显眼的景色。
打头的大船喷薄着滚滚黑烟,发出轰隆声,而后则用铁链牵引着一大片小船,航行在相对宽阔的河道上。
沿途的河道都有的歇息的码头,拖船每到一地,便会停留半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