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论魏晋(256)

……

所以,当渤海公的调令过来时,苍秀儿把这些年轻人召集起来,他们简直要炸了。

这次的命令,是调整了他们编制,给了他们募集兵丁的权力,同时,他们的驻地都被调整到沿黄河南边一带的边境,其意图,昭然若揭。

吾辈大有可为也!

咦,怎么还有这么多的其它麻烦小事?。

“还不是东边的那个荥阳太守,他们黄河南边闹饥荒,他向渤海公求援,”苍秀儿有些无奈地道,“主公宅心仁厚,于是同意了他们的要求,给了他们一些粮食,结果豫州那边有两个坞主,向渤海公陈情了自己遇到的饥荒,求我们救助过冬。”

说是豫州,但其实不远,是靠着兖州的边境带。

“不光是如此吧。”邵姑娘一身戎装,英武非凡,笑道,“这些粮草并不是很多,但能让一些人勉强过冬,想是愿让我等拍人去查查这些坞堡虚实?”

“不,是让你们手下去打探虚实。”苍秀儿果断道,“你们就别去……”

她看着手下们乖巧听话的模样,不由叹了口气。

“算了,反正你们也不会听的。”

她的手下们纷纷委屈起来,反对上司的无由诽谤,他们什么时候没听过话了?

-

兖州最南边,是鲁郡。

东晋的官吏郗鉴是晋元帝亲自任命的“兖州刺史”,他在这里招揽了大量人丁,抵抗王弥石勒等匈奴汉国部队。

在王弥败亡于石勒后,他就抵挡着来自石勒的威胁。

在石勒败亡于苍秀儿手下后,他就抵抗东边泰山郡的流民徐龛部的威胁。

而当徐龛败亡于苍秀儿手下后,这位后世东晋的国之柱石骤然发现,周围已经没有人能帮他挡住北方的威胁了。

这就很尴尬。

天快塌了,他环顾周围,似乎没有比他更高人了,但郗鉴还是想再抢救一下。

但人总要将目光放长远一点,他把目光拔高,发现旁边的豫州,有着一个非常有名的流民将领,战斗力强,且好像更能吸引火力。

这个人叫祖逖。

他是流民统领出身,也是在南方朝廷内被排挤、发现晋帝不愿北上后,带领家将来到了都城不远处的淮阴铸造兵器,招揽人手,想要收复故土。

但这时,北方淘汰的廉价兵器流入,他发现铸造还不如直接抢,于是很快有了兵器,进驻豫州,靠几千人,打败了周围的坞主们,占据了大块地盘。

但因为晋帝并没有给他们一兵一卒,一草一粮,所以,祖逖的粮草军用,都是从南北的商队中抢过来的。

郗鉴思来想去,决定给祖逖一个指点。

按他从北方世族那收到的一个消息,豫州的坞主用钱向北方购买了大量粮食,想要渡过饥荒,如果他记得不错,祖逖如今的部队,也在饥荒之中,这一点,他可以大作文章。

……

于是,在新年的第二天,祖逖收到了东边数百里的同僚郗鉴来信,相约一起出兵,从坞主的商队中,缴获粮草以过冬。

祖逖没有什么好犹豫的,这封信可以说是及时雨,非常有用了。

这一年来,他在豫州打开了一点局面,算是帮朝廷收复了大量豫州地盘,但朝廷只是给了个空头衔,全靠他抢掠周围,才能支应起局面。

那位坞主是他平定豫州的大敌,肯定不能让他们获得如此大波的粮食。

必然要前去掠劫。

这事他们已经轻车熟路。

只有一点,不能越境,先前他弟弟一时不察,不小心抢到陈留郡内,他的弟弟祖约被那个陈留王虎追杀至了豫州内数百里,只有他一人趁乱躲入草丛中,才险险逃脱。

所以,这个计划绝对要小心进行。

第203章 第一杆起

冬季的粮草很难运输。

但在苍秀儿的手下看来,这都是小麻烦,并不难解决。

尤其是王虎,在他看来,陈留周围封冻的冰河就是天然的平坦大道,顺着河道送过去就行了,他兴致勃勃地准备改装一些雪橇车出来,再把马蹄铁下边加上锯齿,让马不容易在光滑的河道上打滑。

陈留古属魏国,而这里最有名的工程就是鸿沟运河,这条河连接和黄河与淮河,将整个东南的水道都连接起来,是洛阳一带的交通运输大动脉。

后世人对鸿沟可能很是陌生,但在唐朝之前,鸿沟运河的重要性,甚至超过了郑国渠、长城之类的工程,可惜后来黄河的含沙日渐增高,到宋朝时,就将整个鸿沟淤平,加上京杭大运河的开凿,鸿沟就渐渐消失在历史之中,只留下一些不起眼的遗迹。

有这种条件,王虎当然不会客气,征发了一些车,就准备上路。

反正冬天用车的时间不多,正好利用了。

不过他的治下农户们一个个都委屈的不行,和自家车分离时,看他的目光都充满了幽怨。

北方强大的生产力在渤海公治下越发凸显,王虎人脉不错,在当上郡守后,就从渤海郡调了一些木料零件和轴承,在这里成本价出手,来支援这里的农事。

直接的结果就是,如今在陈留郡治黄县,木板车几乎是十户就有一辆。那些在后世看来非常劣制、甚至要靠长期运输来自动磨圆的铁珠轴承是绝对过不了安检的,但在如今,这些铁制的轴承对木车的提升是梦幻的。

这些庄稼人对车这种大件爱惜至极,平时自己都舍不得的吃的油,都会抹在车上,平日里推几车土回来补补房子,推一车粮去县里换些布匹,从河滩里推几车石头,在后院垒口井……

这郡守征了车去,要是弄坏了,就算会赔,也要耽误农事啊!

王虎被他们看得有火,怒喷道:“不愿借的把车拉回去,明年我调牛马过来时,可就没有优先了!”

唰地一下,刚刚还幽怨的车主们瞬间就不见了,那速度,跑得比马还快。

王虎哼了一声,让人调集库里的存粮,慢悠悠地带齐兵马箭矢弓弩,向南方而去。

陈留今年的粟米勉强算是丰收,这两年粟贵麦贱,他做主将粟米卖到北方,换成更多的麦面,如今就不用从苍秀儿那边调粮,节约时间,也节约运输成本。

……

同一时间,在离王虎三百里外的豫州大城里,也有人期盼着他们的来到来。

洛阳失陷后,豫州无主,一些大的坞主聚众自保,他们大的有兵数千人,盘踞县城,小的,则有数百人,盘踞在乡里,宛如一盘散沙。

王虎这次要送的,就是张平的坞堡主,他治下有三万多人,两千多兵,本来还在得过且过,奈何这个冬天太冷了,以往都不会结冰的淮河,从永嘉年间开始,就有了浮冰,至今年,河面已能过人。

寒冷的天气加上雪花,让很多老人死在冬天,霜降的提前更是让淮河一带的作物减产严重,因此,张平担心粮食会不够用。

好在渤海公仁义无双,愿意给他治下数万人食用一月的粮食。

这太珍贵了,加上存粮,一月的粮食足够他们坚持到开春,到时掺些野菜,性命便算留下来了。

“坞主……”张平的属下一脸沉重过来问道,“有粮食的消息了么,今天又饿死了几十口人。”

张平拿着信,给他,喜悦道:“来了,来了,你看,他们已经走鸿沟过来,再过三五日,就能到了。”

现在只是小规模,因为吃得太少而抵挡不了寒冬而死,若是再耽搁时间,等到粮食耗尽那一天,每日都能死上几百上千人,这种事情,在前几年,张平见得太多了。

“恭喜坞主!”他的属下也十分喜悦,感慨道,“有救了,大家都有救了,我去通知大家这个消息。”

“去,快去。”部众饥寒,自然人心不稳,部下去安抚也是理所应当。

他的属下匆忙走出,转了几个转角,便走到一处酒舍,给其中一人耳语几句。

很快,便有人连夜走出坞堡,消失在风雪里。

……

三日之后。

风雪之中,一只队伍在河滩附近安营扎寨,同时派出斥候,每日都在上游探听消息。

他们是祖逖招募的士卒,足有两千余人。

在这风雪里依靠炭火勉强生活,每日用河滩芦苇加厚帐篷,猫在其中,久了便忍不住聊了起来。

“老焦,你看起来不像是南方人,怎么也到祖将军手下了?”

九州月下小说推荐:

耽美作者主页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