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eisure Talk(4)

作者:第七教学楼401室 阅读记录 TXT下载

如果在浪漫主义诗人之中,林致必然会选撒旦派*,倾心济慈和雪莱,澎湃的热情和激荡的怒火。

伍泽则倾向于湖畔诗派,承受孤寂的同时获得安宁。

林致不能理解伍泽,那么他们之间也没必要走得过近。

至于那场戏剧,那就完全是巧合了。

对,就像罗密欧与朱丽叶相遇的那场巧合,从不同的土壤诞生,不该在一起,却无可救药地一见钟情。

可惜“乳娘”的传呼让那场露台幽会戛然而止,去他妈的“乳娘”,该是“帕里斯”*。

不对,是“希斯克利夫”*,那个可怕的疯子。

1. 奥斯卡·王尔德(Oscar Wilde),爱尔兰作家、剧作家、诗人。

其代表作有《莎乐美》、《快乐王子及其他故事》、《道兰格雷的画像》等。

放几条他的动态给大家感受感受:An idea that is not dangerous is unworthy of being called an idea at all.一个思想若称不上危险,那么它就不值得被称作思想。

I am so clever that sometimes I don’t understand a single word of what I’m saying.我简直太聪明了,有时连我自己都不知道自己在说什么。

The only way to get rid of a temptation is to yield to it. I can resist anything but temptation.摆脱诱惑的唯一方法就是服从它。

除了诱惑,我可以抵抗任何东西。

2. 撒旦流派(Romantic Satanism)代表诗人为拜伦、雪莱和济慈。

倡导积极浪漫主义精神,与消极的“湖畔派”相对。

3. 帕里斯(Paris),出自《罗朱》,一位年轻高贵的伯爵,是朱丽叶的父母给她安排的结婚对象(这场婚事直接导致朱丽叶服下了假死毒药)。

剧本终幕,他在和罗密欧的决斗中被杀死。

4. 希斯克利夫(Heathcliff),英国作家艾米丽·勃朗特(Emily Jane Bront?)所著小说《呼啸山庄》(Wuthering Heights) 男主角。

他有强烈又极端的爱情观,对旧日爱人凯瑟琳家庭成员的报复十分骇人。

顺带一提这个名字的构成heath-cliff,荒野+悬崖。

第5章 在七点前

6点24分,林致走进七教学术报告厅,先占了第二排中间,正对投影,又想到人多时进来可能不方便,就换到了稍微靠走廊的一个位置,然后开始等待。

学期过得很快,期中阶段小论文连发,还有小组课题和海外交换申请,林致又忙起来,没了刚开学那时能细细琢磨文学课的闲心;又因为伍泽这段时间看起来也不轻松,下课的提问匆匆解答完就叫学生邮箱见,林致很久没和他谈上话。

这周二下午林致去上选修,远远地在五教背后的小道碰见了伍泽,是真的很高兴,可能碰得早不如碰得巧。

他加快几步,朝伍泽打了声招呼。

“诶伍老师,好巧啊。

“伍泽看见他,微笑说,“你好。”

“您来五教上课么?”林致问。

伍泽说对。

“待会的课吗?”“不,下课了。”

“噢,那您去哪儿?”“图书馆。”

“啊,好。”

那几日气温高,人在外面晒几步就烫,林致看见伍泽额间出了薄汗发红,有点扎眼,一时忘了接下来该说什么,卡了壳。

“那个,啊对了,老师。”

“嗯?”“明天七报有个诗歌翻译讲座,是我们系蔡老师主持的,我看还有S外研究莎士比亚的教授也会来,您有兴趣不?好像会讲十四行诗。”

“挺好,你可以去听听。”

林致察觉到委婉的拒绝,刚开始低落,不料老师还有下半句。

“什么时间?”“啊,啊!我看看我看看。”

林致赶紧打开备忘录瞅了一眼。

“这周三晚上,七点到九点。”

“嗯,我看有没有时间吧。”

林致高兴死了,“好好好老师,我帮你占座?”“不用,” 伍泽说。

林致熬了个夜,把周四一大早的口译课准备提前做好,赶完周三晚ddl的小作文,还请了室友一顿饭让帮忙去社科公选课当替身,总算把周三晚上的时间给空出来了。

去往报告厅的路上,林致进了便利店。

伍老师喜欢咖啡,但罐装的肯定没有煮的好;那苏打水呢,不行,老师不像会喝苏打水;阿华田?老师又不是小学生。

他在几个柜子之间徘徊,最后提着瓶绿茶走到了结账台。

因此前五分钟的等待,是他坐在位置上考虑是否需要换一种喝的。

接下来的十来分钟,他背了会儿手机里存着的词条,背着背着就想到老师要来,不太能集中注意力。

这期间,他让了好多学生走过,不停地移开腿、放回去,望着桌子出了神。

去年戏剧比赛决赛也是在这里。

林致和室友一起去看学长学姐们的表演,翻译系的作品是《等待戈多》*,改编大胆地把荒诞感营造得更突出,引得台下笑声不断。

评委点评时他走了神,直到听见其中一个年轻的声音,说话风格犀利、不留情面,他才看过去。

“2组的等待戈多,我个人不喜欢。”

“Vladimir的小动作为什么这么多?这些动作毫无意义而且喧宾夺主。

该动的是思考,是记忆,在意识的流动在对抗长久的寂静。

可能我的想法比较传统,我觉得Beckett不是这样的,这可能是个受欢迎的改编,但在我这里是失败的Beckett。

*”林致想起老师当时笔挺的背影,看了看时间,已经6点53分了,他发了会呆。

Didi至少还有Gogo,而他自己调动记忆,自己浮躁又自己沉默,自己尝试离开,又强迫自己留下。

直到讲座开始前五分钟,伍泽还没来。

林致开始频繁地解锁手机,等也许会来的邮件或者电话,后一刻却想起老师没有他的联系方式。

应该发邮件问他吗?报告厅里不少成对来的学生。

他看见左前方还有他们班上的女生,带了男朋友一起听,两个人凑得很近。

林致收回视线,这些情侣简直在侮辱知识的圣地,然后他把桌上那瓶显眼至极的绿茶取下,放在座椅边缘。

7点整,讲座还没有开始。

有图书馆员工在调试投影仪,传输资料。

报告厅里闲聊的声音不断,林致的期待得以继续。

7点13分,讲座开始了。

1. 萨缪尔·贝克特(Samuel Beckett),20世纪爱尔兰、法国作家,创作的领域包括戏剧、小说和诗歌,尤以戏剧成就最高, 是荒诞派戏剧的重要代表人物。

他在巴黎结识詹姆斯·乔伊斯,后深受意识流文学的影响。

1969年,他因“以一种新的小说与戏剧的形式,以崇高的艺术表现人类的苦恼”而获得诺贝尔文学奖。

(自维基百科)2.《等待戈多》(Waiting For Godot),最初以法文写成(名:En attendant Godot),后由贝克特本人翻译为英文,是一出两幕悲喜剧。

故事讲述了弗拉季米尔(Vladimir)和爱斯特拉冈(Estragon)二人徒劳地等待戈多的到来。

他们衣着褴褛,看起来像流浪汉,互相称对方“Didi”和“Gogo”。

(注:国内视频网站上有不少这部剧的资源,建议先看舞台再看剧本,否则很容易睡着。

第6章 诗的韵律

林致在笔记页抬头写了两个主题词,听得心不在焉。

他不高兴的时候字迹像蚂蚁运食,“ I wandered lonely as a cloud,that floats on high over the hills......"才刚默完这句,旁边的椅子动了动。

林致头也不回地说,“不好意思,这个位置有人了。”

那人说:“那我换一个。”

林致摔下笔扭头看去。

伍泽坐在为他而留的位置上,浅笑着看林致。

他还没来得及高兴,就听伍泽问:“这不是莎士比亚翻译讲座吗?”林致赶紧把那诗句划掉,他窘迫又欣喜,“哎,老师,我还以为你不来了。”

“有点事耽搁了,”伍泽说,“刚才说什么了?”“啊,就是,”林致本来大脑一片空白,这时努力从瞬时记忆里挖了些能说的,“关于韵律的问题*。”

“韵律,”伍泽点头,“英诗翻译是很注重韵律。”

林致险险松了口气。

讲座进行到文本类型理论*的部分,林致这时才开始认真听,做了些笔记,余光里伍泽也不时在他的记事本上写写划划,让林致有种他们在同班一起上课的奇异感。

同类小说推荐:

耽美作者主页排行榜